- 相關推薦
關于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為了保障活動順利、圓滿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為某一活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長城專題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能使學生引起對文化現(xiàn)象的關注,初步了解“長城文化”的內(nèi)涵及其價值,從而引發(fā)探究的興趣。在指導學生閱讀同題材不同觀點的`文章時,能繼續(xù)提高他們的比較思維能力。在相關的寫作評價中,能繼續(x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準備一些關于長城的錄象、圖片、文章。
三、活動時間安排
首先利用閱讀課組織學生欣賞長城的錄象,然后兩課時用來進行比較閱讀、討論研究,最后一課時讓學生進行寫作評價。這些活動最好集中在一周內(nèi)舉行。
四、活動步驟
1、欣賞長城的圖片。
2、欣賞長城的錄象。
3、閱讀關于長城的文章,討論下列論題:
4、寫作評價
以“長城”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體裁不論,字數(shù)不限,寫一篇文章。
5、活動總結與成果展示
選出佳作,舉行佳作欣賞會。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城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及寫作特點。
4、通過學習,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課件。
2、學生準備:
廣泛搜集長城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及民間故事等。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信息,資料共享
1、師:據(jù)報道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斯特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辯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的工程。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項是我國的一項偉大的工程,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長城)關于長城,你們還知道些什么呢?請大家展閱和簡介課前搜集到的關于長城的資料和信息。
2、師:大家的課前準備工作令老師相當滿意。對于長城,你們都有了相當?shù)恼J識和了解。下面,我們來讀一篇專門描寫長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長城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板書課題:長城
二、充當導游,感知課文
1、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讀課文:
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不明白處做記號。
2、組織學生談讀后感。
3、師:看來大家的感受和老師一樣,這篇《長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為絕佳的解說詞。大家知道嗎,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去游覽這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之作。誰愿意充當小導游,把長城介紹給大家?(在學生試著解說時,教師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詞讀音,并幫助其梳理解說詞的結構,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材料的能力。)
4、請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練讀課文:
初步讀出語言的靈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讀,互評提高。
三、觀察遠景,感受雄壯
1、課件出示長城遠景圖:
請大家看這張圖,試著用一句話來描述。(學生描述長城的雄偉時,教師提示學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表達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師:這張圖是在飛機上拍攝的,從中可以看出長城從遠處看的一個大概模樣。同學們的描述各有特色,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請大家齊讀第一段。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詞語來概括長城從遠看的模樣,并讓學生對照圖片體會“蜿蜒盤旋”的意思。
4、讓學生思考:
作者說長城像條龍,這說明了什么?(學生從“龍”字中體會出作者對長城的敬重之情。)
四、近看長城,剖析結構
1、在飛機上鳥瞰可長城后,作者又來了長城腳下,對長城進行了一番近距離的考察。我們接著看課文,思考一下:讀了這一節(jié),你知道了長城的哪些建筑?
學生讀書后回答。
2、課件出示長城近景圖:
讓學生走上講臺,對照圖介紹課文第2段的內(nèi)容。師生共評,歸納出長城各建筑的特點。對于跺子、瞭望口和射口這三個部分,學生可能認識不夠清楚,教師可以用圖示來講解。
3、討論: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長城的構造的?
作者先寫整個長城高大堅固,再寫城墻頂,接著寫城墻頂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瞭望口,這是先整體、后部分的說明順序。
4、讓學生就這一段內(nèi)容發(fā)表感想,體會長城構造科學,利于防守。
第二課時
一、走上長城,體驗偉大
1、學生齊讀第3段。
2、范讀: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作者為什么會想起長城的修建者?
3、提問:
從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長城的艱難?
4、小組討論:
為什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5、全班交流: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發(fā)揮自己的智慧來修筑長城的.?
二、品味長城,升華情感
1、指名朗讀最后一段。
2、師:他讀得怎樣?有沒有人覺得自己比他讀得更好?
學生自告奮勇地朗讀。
3、師:老師從大家的朗讀中聽出大家將“氣魄雄偉”和“偉大”讀得特別的重。誰能告訴我,你在讀這句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說出自己是帶著自豪的心情來讀這句話的。再請大家?guī)е鵁o比自豪的心情齊讀這一段。
4、師:長城對于我們來說不僅是一個偉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外國人一提起中國,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長城。由于古代的統(tǒng)治者修筑長城的目的是為了防御外敵的入侵,使得長城被賦予了一種自強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護國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幣(課件出示一元紙幣的長城圖像),被寫進了國歌,為無數(shù)文人墨客所歌頌。下面讓我們唱起國歌,去感受長城的豪邁,去體會中華兒女的氣概吧!
(播放國歌)
三、拓展交流,學習資料袋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么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么?
(3)小組討論,并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nèi)容,想想哪些內(nèi)容圖上已經(jīng)畫出來,哪些內(nèi)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墻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么地方?
四、鞏固練習。
(1)復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和特點的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么變化?(變近了,說明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觀察的)
4、學生發(fā)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指名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7、討論: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3、背誦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
2、長城
遠看
像一條長龍
(氣魄雄偉)
近看
(高大堅固)
偉大的奇跡
聯(lián)想
勞動人民的智慧
小結: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了解有關長城的歷史,明確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及作用,思索長城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點
解讀作者對長城價值的評價,把握作者對民族關系、民族發(fā)展的觀點。
教學難點
作者對長城價值獨到的見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長城”。提起長城,你會想起什么?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歷史上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等等。)
長城確實已然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甚至長城的意象被寫進了國歌:“用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但大家是否注意到,這里說的是“新的長城”,也許當對長城的評價已經(jīng)約定俗成之時,我們應當有新的思考。中國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以更專業(yè)的眼光判斷了長城的價值,我們這些只在八達嶺走過一回的游客最好聽聽專家的意見。
二、作者簡介。
葛劍雄,1945年生,浙江湖州人,歷史地理學家。他以靈活的筆法把自己對歷史的認識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如在《世界上不止有中文》一文中,他把清代英國使節(jié)所帶來的英文版文書客觀翻譯后的內(nèi)容與當時清朝臣工們翻譯給皇帝看的內(nèi)容放在一起,使得清末統(tǒng)治者們自欺欺人的做法顯露無遺。
三、讀課文,積累字詞。
斷垣殘壁 未諳事宜 眾志成城 風雨滄桑
強詞奪理 畸形繁榮 流風余韻 自圓其說
不言而喻 一廂情愿 長驅(qū)直入
四、小組學習。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本文中引起你關注的觀點與表述有哪些。
五、布置作業(yè)。
在小組同學交流的基礎上,結合本文第1—3自然段的內(nèi)容,在讀書筆記上寫出你對課文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綜觀全文,作者對有關長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質(zhì)疑,甚至是批判?
作者從尊重史實的角度出發(fā),指出一些傳說及贊嘆的不合理性(第2—3自然段);作者否定了評價長城價值要依據(jù)美國宇航員在太空能見到的唯一建筑是長城的觀點;作者更否定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修長城就是愛國的說法。其中對第三種觀點的批判是全文的中心。
2、開篇說:“不知道長城的中國人大概絕少,但真正知道長城的中國人我敢斷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樣證實這一論斷的?
用了兩個自然段先提出人們對長城的普遍了解,再從史實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
3、作者指出人們的錯誤看法有何用意?
為了自然地引出后文對用長城來象征中華民族的觀點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對民族團結的看法。
4、很多人以美國宇航員“長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唯一建筑物”的話為榮,可作者卻認為那只是一種偶然,為什么?
在作者心目中,長城就是長城,它的價值應該由我們自己來確立。
5、在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心中,長城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作者對這一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為什么?
因為作者認為長城從來就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6、作者從哪些角度闡述了長城歷史上在民族團結中所起的作用?
第8自然段,長城歷來就是中原農(nóng)耕民族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軍事手段。
第9自然段,長城限制了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農(nóng)牧業(yè)的界線。
第10自然段,作者認為康熙的統(tǒng)治思想才是英明的,因為他認為“帝王治天下,不能專靠地勢的險要和工事的堅固”。這也正是孟子所說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康熙作出不重修長城的決定是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頁,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因為如果沒有長城的廢棄就不會有中華民族,就沒有今天的中國。鞏固國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
從這個意義上說,長城是民族間隔閡的象征,作者反對用它來象征中華民族,實質(zhì)上是反對中華民族的分裂。所以作者在第11自然段中說“精神上的長城早已沒有存在的基礎,清除得越徹底對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越有利。”
7、作者在的結尾提出了怎樣的呼吁?
在特定歷史階段看待長城的意義,它所象征的“保衛(wèi)中原,防御外族入侵”的意識不可再保持下去。
8、你怎樣看待作者對長城的看法?
(學生暢所欲言。)
贊同,作者能由此想到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的問題實在難得,他為我們思考長城的價值開辟了一條新路。
不欣賞,作者的思考過于冷靜,以長城作為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的契機未嘗不是件好事。
二、小結。
正如作者所言,長城的價值可以放在歷史中去認識,但這并不意味著在現(xiàn)實生活中,長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它是一種象征,它應該引起我們的一種思考,無論是想到了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的大業(yè),還是登臨長城油然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這都應該是長城價值的體現(xiàn),它已然成為一種民族的標志,它的斷垣殘壁在召喚我們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去筑起一座新的華夏精神的長城!
三、布置作業(yè)。
把你對長城的理解和感悟?qū)懗梢桓睂β?lián)。
【長城專題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專題活動方案05-29
大班專題活動方案10-14
專題活動方案15篇08-17
幼兒園專題活動方案09-21
母親節(jié)專題活動策劃方案10-24
專題培訓方案07-01
幼兒園專題活動方案10篇09-21
幼兒園專題活動方案8篇10-16
母親節(jié)的專題策劃方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