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通用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 1
為及時了解和掌握我院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普遍關注和關心的熱點問題,增強思想教育和開展活動的針對性,根據我院學生工作總體安排,于9月末開展了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本次調查全班37位同學全部參加,參加率100%,這也充分體現本班同學的積極性。現將調查情況匯總如下:
一、同學們對未來的一年已做好計劃
針對第一問“隨著九月的來臨,新學期開始,你在新的一年有自己的計劃嗎?”我們團支部有統一的答案:有(100%),大家的回答都是十分肯定的。而針對第二問“戴爾說過,計劃的制定比計劃本身更為重要,你在接下來的一年里有什么計劃呢?請談談”大家的計劃如下:
1、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
2、通過普通話考試
3、通過計算機等級考試4、通過汽車駕照考試
5、增強專業知識和提高寫作能力6、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等。
二、關心就業,關注個人成長與發展。
針對第三問“新學期里,你有遇到什么困難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表達了對前途的擔心,希望學校更加關注學生就業問題,多加強有關就業政策的宣傳、提供更多就業信息、加大就業指導力度,為學生就業搭建更堅實的平臺;同時也希望學院能加強對人際交往、勵志、素質拓展等專題的指導。另外也有某部分同學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學習習慣較差、學習目標不明確、不會合理安排時間,還反映班里同學交流太少,都渴望能加強學風建設,增強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同學們對學生組織和社團已無太多期望
作為大三的學生,很多同學是剛剛從自己之前所在的學生組織和社團中退出;有的'同學則還留在部門里擔任職務,繼續鍛煉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更多的東西;還有的同學卻是從沒有加入過學生組織和社團,但也對其不感興趣。特別是現在大三了,同學們希望把時間和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學習和就業實習中,對學生組織和社團已無太多期望。
四、同學們積極參加創文活動,但不愿“被創文”
同學們都覺得江門市創建文明城市是一件非常好的事,都很榮幸能參與到其中,而且在創文的過程中也感覺到大家都明確了心中的一份責任感,也知道文明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但是同學們也認為如果創文活動變成了一種形式工程,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去弄好的市容市貌,那創文的意義不就偏離了最初的初衷嗎?
五、同學們對未來就業有了較清晰的的目標
我班的同學積極參加了學校舉行的職業規劃大賽,并通過這次大賽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方向和現在需要做的準備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這次大賽對同學們未來就業與創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讓同學們開始正視自己的未來、開始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讓大家獲益匪淺。
六、同學們的國慶假期計劃
國慶將至,七天的放假時間,同學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計劃。例如:在學習上查缺補漏,同時擴展自己的閱讀量;回家與家人共享天倫,歡度國慶;留在做兼職,積累社會實踐經驗;和家人、朋友出外旅游等。
從本次的思想動態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同學們到了大三都成熟了不少,再不像以前那樣得過且過,現在每位同學都為自己定下了計劃,開始為將來作準備。同學們整體上思想穩定,對眾多社會問題的認識比較理性,顯示出他們健康、樂觀、積極、熱情、向上的精神風貌。關心就業、關注個人成長是學生思想主流,活動開展、校園建設、自我發展等是學生關注的熱點。那么在本學期開學伊始祝愿各位在新學期各有所獲,心想事成,更上一層樓。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 2
為全面了解我們班同學的思想,學習,生活等狀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也為積極支持學院團委的工作。我們班于20xx年4月13號下午在3號教學樓205室,就“高校的體制改革和發展狀況”為主題,舉行了一次班級討論會。我班39人全員參加。在討論過程中,氣氛非常活躍,大家踴躍發言,提出了很多建議,表現了我班學生的活動的支持。
在討論中,大家主要以自己的感受提出了一些比較有實際性的意見,下面我就以反映比較多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來簡要陳述一下:
(1)大家認為應該把陰面和陽面的宿舍以一年為期限調換一下,這樣對住在陰面的'同學公平一點,讓大家都能感受一下陽光的普照。
(2)應根據季節的不同合理的調整作息時間,例如在夏季,中午安排一個午休,因為夏天天氣炎熱,同學們通過午休補充精力,保證下午的聽課質量。
(3)大多數同學反映,食堂環境欠佳,服務態度差,希望可以加以改善。另外調整打飯制度,根據需要每次可以打半份菜,這樣可以減少浪費,也可以使我們多打幾份菜,獲得更多的營養,保證身體健康。
(4)加長一卡通充卡時間,規定從周一到周五,全天均可充卡,增加學生選擇時間的空間。
(5)對于限選選修課大家意見很大,反應上選修應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選擇,不應受到過多的限制。如果限選,導致同學們只為學分去上課,這就失去了上選修課的意義,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6)學校大部分的體育設施是收費的,希望可以免費開放,病假常開放時間。例如:網球場可以限制每人的運動時間,來保證更多的人都能運動。
(7)關于假期訂票的問題,大多數同學反映路途較遠,希望學校可以保證訂到坐票。
以上是我們班同學反映的一些問題,希望學院可以盡量解決一下。此次活動中,大家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并且氣氛非常活躍,達到了本次討論會預期的目的。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 3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背景:為深入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心理狀態及社會參與意識,把握青年群體思想動態變化趨勢,某校/某機構于[具體時間]開展了大學生思想動態專項調查。
目的: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在政治認知、價值觀、學習生活、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現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調查基本情況
1. 調查對象:覆蓋[學校名稱/地區]本專科生、研究生,涉及[文/理/工/藝等]多個學科,樣本量[XX]人,男女比例、年級分布等具有代表性。
2.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設計涵蓋[政治態度、價值觀、學習動機、心理壓力、社會熱點關注等]維度的問卷,通過線上/線下發放。
訪談調研:選取不同年級、專業學生進行深度訪談,補充量化數據。
數據分析:結合學校日常學生反饋、活動參與情況等輔助分析。
三、大學生思想動態主要表現
(一)政治態度與社會認知
主流積極向上:多數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如“二十大”、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度高,愛國情懷強烈。
參與意識分化: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學習興趣不足,參與校園黨建活動的主動性有待提升,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理性分析能力需加強。
(二)價值觀與人生追求
價值取向多元化:
重視個人發展與社會貢獻結合,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關注“社會責任”。
受網絡文化、消費主義影響,少數學生存在“功利化”傾向(如就業優先考慮薪資而非興趣)。
理想信念特點:部分學生對未來規劃模糊,存在“躺平”“內卷”等矛盾心理,對長期目標的堅持性不足。
(三)學習與生活狀態
學習動機:多數學生認同“知識改變命運”,但存在“應試導向”現象,自主學習、創新思維能力有待培養。
心理壓力:學業競爭、就業壓力、人際關系(如宿舍矛盾、戀愛問題)是主要壓力源,部分學生出現焦慮、抑郁情緒。
網絡依賴:短視頻、社交媒體使用頻繁,對深度閱讀、現實社交的投入時間減少。
(四)社會責任感與實踐參與
公益意識較強: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環保活動等參與度較高,體現社會擔當。
實踐能力不足:部分學生缺乏對基層社會的.了解,職業規劃與社會需求脫節,創新實踐項目參與率有待提升。
四、影響大學生思想動態的原因分析
1. 社會環境因素:
網絡信息碎片化、西方價值觀滲透、社會焦慮情緒傳導。
就業競爭激烈、房價壓力等現實問題影響價值判斷。
2. 學校教育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創新不足,部分課程與學生需求脫節。
心理輔導體系、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待完善。
3. 家庭與個人因素:
家庭教育中“功利化”導向或過度保護,影響獨立人格培養。
大學生處于價值觀形成期,易受同輩群體、自媒體影響,理性思辨能力尚在發展。
五、對策與建議
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結合新媒體(如短視頻、互動游戲)開展理論宣傳,增強政治教育吸引力。
邀請專家、青年榜樣進校園,通過案例教學、實踐研學深化價值認同。
2. 優化校園文化與心理支持:
舉辦多元文化活動(如讀書會、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學生平衡學習與生活。
完善心理咨詢平臺,建立“班級-院系-學校”三級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3. 強化社會實踐與就業指導:
組織學生參與基層調研、鄉村振興項目,增強社會認知。
針對不同專業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對接企業需求,減少就業焦慮。
4. 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
加強家庭與學校溝通,引導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而非單一成績。
聯合社會力量(如媒體、企業)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減少浮躁心態影響。
六、總結
大學生思想動態整體呈現積極健康、多元發展的態勢,但也面臨社會轉型期的各類挑戰。高校需以問題為導向,持續關注青年群體的思想變化,通過教育創新、服務優化與資源整合,助力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 4
一、典型思想動態場景解析
1. x世代價值坐標系
超六成學生通過“數字公益平臺”參與環保行動,但30%認為“躺平是對抗內卷的.無奈選擇”。
案例:某高校調研顯示,計算機專業學生中,42%將“技術改變社會”作為職業目標,但28%優先考慮“大廠高薪崗位”。
2. 學習與生活張力
學業壓力源排序:科研競賽(41%)>課程難度(35%)>實習競爭(24%)。
心理亞健康信號:52%學生出現“間歇性擺爛”,18%表示“長期失眠與社交恐懼”。
二、成因深度剖析(三維驅動模型)
1. 社會環境層
短視頻算法推送導致信息繭房,43%學生承認“被碎片化內容影響價值判斷”。
就業市場“內卷化”傳導:碩士畢業生期望薪資較2020年下降15%,但競爭比上升28%。
2. 教育生態層
思政課堂互動率不足:傳統講授式課堂學生參與度僅31%,而“沉浸式紅色劇本殺”活動參與率達89%。
心理支持缺口:校均心理咨詢師與學生比為1:3200,遠低于1:1000的標準配置。
3. 個體發展層
數字原住民特質:72%通過彈幕/評論表達觀點,但45%缺乏深度思考習慣。
代際價值觀沖突:68%學生與家長在“就業選擇”上存在分歧,31%選擇“妥協于家庭期待”。
三、趨勢研判與結語
當代大學生思想動態呈現“高可塑性與強沖突性并存”的特征: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使其社會參與度提升37%(較2020年),另一方面,價值觀形成期面臨“虛擬與現實”“理想與功利”的雙重拉扯。教育者需以“場景化、數字化、個性化”為抓手,構建“思想引領-心理支持-實踐賦能”的全鏈條培育體系,助力青年在復雜環境中錨定成長坐標。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 5
一、代際特征全景掃描
數字原生代畫像:
95后末段與00后成為校園主體,83%通過“虛擬身份”參與線上社群,超半數擁有2個以上元宇宙社交賬號
價值觀關鍵詞:「可遷移能力」(71%重視跨領域技能)、「情緒價值」(68%將心理健康納入職業選擇標準)
矛盾點:62%認同“長期主義”,但37%在消費中選擇“即時滿足”(如超前消費購買潮玩)
二、核心議題深度拆解
1. 政治認知的年輕化表達
新趨勢:“國潮文化”成為認知載體,漢服社團參與度年增25%,但理論學習存在“短視頻依賴癥”(41%通過15秒視頻獲取政策信息)
典型案例:某985高校“碳中和編程挑戰賽”吸引3200名學生,將政策轉化為技術實踐
2. 心理健康的'數字化困境
數據警示:43%學生使用AI心理咨詢工具,但28%認為“算法無法理解真實情緒”
新型壓力源:“同輩成就焦慮”(刷到朋友圈實習經歷引發自我懷疑)占比升至39%
三、教育干預創新模型
三維響應體系:
1. 認知重構層
推出“政策盲盒”互動課程:學生通過拆解社會議題卡牌,自主生成解決方案(某師范院校試點后理論測試通過率提升18%)
2. 心理緩沖層
構建“情緒天氣預報”系統:根據課堂互動、APP使用數據生成心理預警,匹配“樹洞機器人”實時干預
3. 實踐賦能層
推行“反內卷實驗周”:暫停GPA排名,開展荒野求生、非遺傳承等沉浸式體驗,82%參與者反饋“重獲成長掌控感”
四、未來趨勢預判
認知迭代加速:元宇宙思政課或將使政治認知轉化率提升40%(參照虛擬黨課試點數據)
價值坐標系遷移:“可持續發展”可能超越“薪資水平”成為Top3職業訴求(2024屆畢業生調研中該趨勢已初現)
教育形態進化:“AI學業導師+真人輔導員”的雙師模式可能在3年內覆蓋70%高校
【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情況總結】相關文章:
員工思想動態調查報告08-03
大學生熬夜情況調查報告11-06
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報告08-30
大學生熬夜情況的調查報告11-02
大學生吸煙情況的調查報告10-15
大學生讀書情況調查報告08-31
大學生旅游情況調查報告10-04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報告09-28
大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方案(精選10篇)04-24
大學生兼職情況的調查報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