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評課稿
聽了王老師執教的《去年的樹》,使我又一次被經典的童話所打動。記得遠程研修時,要求老師精心研讀《去年的樹》之后,設計出可行的教案。在反復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我情不自禁流下了熱淚。因為我在故事的小鳥身上,讀出了祝英臺對梁山伯的深情。今年再一次聽王燕老師的講解,不禁又回憶起當時的情境。走出課堂好久,我的心里卻依然充滿了揮之不去的悲傷。我想經典的魅力就在于能夠震憾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人生。 我覺得王燕老師雖然很年輕,但是她用自己較高的文學修養帶領著學生深情地走進了經典,有多處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吟誦,走進小鳥的心靈。
《去年的樹》情真意切,小鳥那種誠信守諾的品質,對朋友的真切情感和尋找伙伴時表現出來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動。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王教師十分關注讓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小鳥與樹根、門、火柴、燈火對話時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使學生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慚慚走進了小鳥美好而純潔的心靈,對小鳥和大樹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憐愛,對伐木人產生了憎恨。雖然孩子們的體會有點膚淺,但是足以看出多數孩子已經讀懂了文章,理解了小鳥對友情的執著和它對大樹的深情。
二、通過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傷感。
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王老師放了一段凄惋的音樂,這段音樂使讀者和聽者的心都不由自主地隨著課文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悲傷。尤其是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后,王老師沒有急于關上音樂,而是繼續讓傷感的樂曲在教室中曲蕩,這讓孩子們悲傷的情緒在淡淡的音樂聲中得到了抒發,雖然大家只是在沉默中傾聽音樂,但是卻起到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聽課的過程中,有幾點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建議。
一、如何梳理好教學各環節小目標與教學大目標的關系
我看到王老師將目標定為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朋友間的真摯友情,懂得做人要誠守諾言,并要保護環境,做到環境和人的和諧相處。這其中,我覺得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小目標做引子,所以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讀書時是隨意的,感想有些零亂。要引導學生重點感悟出做人要信守承諾、珍惜友情的情感。就要通過問題的設計或情境的創設等具體教學手段,將大目標分解到各段落的具體教學過程中。
二、應根據文本特點分割各課時教學內容
《去年的樹》一課是一篇童話,本節課王老師重點引導學生閱讀分析了6至15自然段,對于前幾個自然段的學習則一筆帶過。如能夠在教學中加強前幾個自然段的教學,通過激情朗讀,想象情境和課件展示等環節,使學生對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情感受得更準確,那么對小鳥一路尋找大樹從急切到悲傷到絕望等的心情變化才能夠體會更透徹。本節課學生直接學習小鳥尋找大樹,感覺有些突兀,學生情感儲蓄明顯不足。
三、練筆要有學生獨特真實的情感參與,不能為寫而寫。
本節課王老師的練筆環節體現了讀寫結合的理念,但是因為閱讀不夠扎實到位,因此練筆時學生激情不足。如何引導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用語言表達心靈?我想可能還是與讀的層次有關,我們只有閱讀中使學生能夠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尋找到了生命里期待已久的那份感動,才能真正實現“情動而辭發”的真情流露。 有位老師這樣設計課堂練筆。教師配樂激情演講:“燈火不是樹,它只是找到了留有樹的一絲氣息的燈火,是用樹制作成火柴點燃的燈火啊!鳥兒縱有千言萬語,又能說什么?又會對誰說呢?它深情地凝視著、默默地訴說著,這情景讓人多么憂傷、多么感動啊!此時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話想對鳥兒說,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下你心中最想對鳥兒說的話。 書寫感言。交流感言。教師總結:從你們的感言里,我聽出來了,很多同學被鳥兒對朋友的真誠友情感染了,被它們之間美好的約定感動了。誰讀了不會被感動,不會難以忘懷呢!你們知道嗎?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總在想:假如不發生意外,樹依然在,鳥兒又飛回來時,它們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文字,再來感受鳥兒與樹那依依惜別的場面和美好的約定。讀故事的開頭1一6自然段。此時再讀開頭,拓展續編:它們見面時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它們之間會說些什么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發揮你的想象,也來創編一則童話故事。
以上評課如有不當之處,敬請王老師批評指正。
【《去年的樹》評課稿】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01-15
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01-15
排球課評課稿01-02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