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時間:2021-06-13 09:44:02 教案 我要投稿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教學目標】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本文在寫景上的表現(xiàn)力。

            把握風景的獨特意義,理解作者的獨特的審美體驗。

            理解作者對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白描的景物描寫的方法,是重點。

            作者對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是難點。

            【教學設想】

            本文篇幅較長,并且寫景的方法比較特殊,學生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要搞好預習,還要與其他寫景的文章做對比。

            【教學方法】

            比較 體會 點撥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苯裉煳覀兙蛯W習一篇盡量避免主觀, 寫“無我之境”的散文。

            二、作者簡介

            于堅,詩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20歲開始寫詩,25歲發(fā)表作品。是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詩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風格為自己的追求,其詩平易卻蘊深意,是少數(shù)能表達出自己對世界哲學認知的作家。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只烏鴉的命名》、《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等。

            三、檢查預習,閱讀文章。

            說一說你對文章的第一印象。

            云南冬天的樹林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明確:云南樹林的更替更接近于自然,樹葉的生死有種大化的味道,悄然、平靜。不像北方的樹,每到秋天,它們像是抗拒惡劣的`氣候或是向上天申訴似的,一起從樹冠上飛下,來向大自然展示它們抗爭的力量與決心。那種死亡是讓人驚悚的,經(jīng)過這場搏斗之后,大地便歸于沉寂,荒寒。而云南樹林里的死亡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狀態(tài),平和的狀態(tài)。

            四、梳理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3)什么是云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4—7)細膩的描寫了一片樹葉“死去”的全過程,并強調(diào)要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部分(8—14)寫真正的走進自然,對大自然專注的凝視和傾聽。

            五、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本文在寫景上的表現(xiàn)力。

            1、朗讀第5自然段。

            2、找出描寫葉子落下的動詞和你認為細膩的句子。

            明確:“離開”“落下”“騰飛”——描寫準確細膩。

            “它從它的角度,經(jīng)過風的厚處和薄處,越過空間的某幾層,在陽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著,它在沒有水的地方創(chuàng)造了漂浮這個動作,進入高處,又沉到低處,在進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陣綿延,那不是來自某種心情、某種傷心或依戀,而是它對自身的把握。”——力求寫出景物的客觀狀態(tài),所以很少用帶主觀色彩過多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而是采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描述——白描——來呈現(xiàn)直觀狀態(tài),用富有質(zhì)感的詞語讓人身臨其境。

            3、與下面一段文字比較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象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是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象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分析:朱自清描繪月光如流水般照著荷花和荷葉用“瀉”字;青霧彌漫著荷塘用“浮”字,準確生動。 并且還用了比喻、類比、和大量的形容詞描繪了月色的特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著濃郁的詩情畫意。

            4、通過比較可體會到白描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描述,很少用帶主觀色彩過多的形容詞和修辭手法。 去除語言的遮蔽,避免主觀的想象和夸張,力求客觀的描繪事物的真實狀態(tài)。在寫景上的表現(xiàn)力也是非常強的,與詳細描繪相比毫不遜色。

            第二課時

            一、理解作者獨特的審美體驗

            閱讀第6自然段

            明確:我們提起“落葉”可能會傷感、寂寞、孤獨、悲觀。但是,這些也是一種“阻隔”和“遮蔽”,因為它們,我們忽略了真實的狀態(tài)與言說以外的風景。

            第14自然段

            明確:當人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與自然同一的時候,自然就會向你敞開,也因為敞開,我們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個物我同一的世界。

            二、作者對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

            本文以樹葉為例,認為人類附加于樹林或落葉身上的意義已經(jīng)構(gòu)成了“遮蔽”,“意義”橫亙在人與樹林中間,使人們無法接近對象,在“意義”的作用下,我們平常談論的樹林落葉等等早已經(jīng)不是事物的本身。

            作者認為,要尊重自然作為客體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為主體必須放棄自己的優(yōu)裕地位,沉入自然中去,讓自然去呈現(xiàn)自己的狀態(tài)。 這就是要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三、正是由于作者的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審美態(tài)度,作者才會對云南冬天的樹林產(chǎn)生物我同一的審美體驗,在描寫時,才采用白描的方法。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云南冬天的樹林課文教案08-27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云南冬天的樹林》教學反思01-04

          云南冬天的樹林的鑒賞指要06-12

          《云南冬天的樹林》課堂導學案09-10

          云南冬天的樹林(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冬天的樹林作文01-23

          描寫冬天的樹林的句子05-05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全部一级视频 | 日韩国产欧美丝袜在线 | 最新国产·精品更多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