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藝復興歷史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 1
第三節文藝復興
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文藝復興的實質是本節課的重點
教學手段:電教手段應用:使用《創世紀》flash動畫、相關視頻資料和圖片;
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讓學生對比中世紀的繪畫作品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推測兩幅畫出現的大概時間,并帶著“為什么兩幅畫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它意味著什么”這一問題開始學習新課。
二、意大利文藝復興
詳細內容參見“重點突破”。
在引導學生賞析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各個方面的成就時,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要借助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掩護?”在學生思考問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從當時封建神學在歐洲的地位、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的來源、當時資產階級與封建神學力量對比等方面分析。要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資產階級為什么會以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文藝復興運動這一形式,開始了反天主教會和封建神學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什么沒有公開舉起反封建制度的鮮明旗子?”對于這兩個問題的理解,是理解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的本質的關鍵。教師“導”正是體現在引導學生的思路集中在“關鍵”問題上,由此使學生迅速掌握事物的本質。
三、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
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文藝復興在十五世紀后期傳播到西歐各國并繼續發展,在十六世紀達到高潮?”
這一問難度較大,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前兩節課所學內容進行思考,使學生將前兩節課所學內容與本節內容較好的聯系起來: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西移大西洋沿岸,刺激了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西歐諸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發展使文藝復興傳播到西歐各國并繼續發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資本主義萌芽是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基本原因,進而說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
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制作《西歐諸國文藝復興成就一覽表》。有重點的引導學生分析莎士比亞等人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對比此時的作品與意大利文藝復興作品的區別。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詳細內容參見“重點突破”
指導學生將十四、十五世紀文藝復興的成就與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成就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了解文藝復興的范圍、時間,認識到文藝復興在十六世紀達到高潮的史實。引導學生分析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知道文藝復興這一史實,理解產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藝復興的核心: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尊嚴和價值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源文藝復興的背景,培養根據史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感受文藝復興的成果,培養通過感知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文藝復興發展的原因,理解文藝復興核心人文主義;通過對優秀文藝作品的介紹,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的情趣和態度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的內容及代表人物
教學難點:人文主義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蓋階級社會中人的階級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意大利,人們不禁會浮想聯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權威性的足球賽;有最神秘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羅馬。就在這片土地上,也曾出現了斯巴達克斯、但丁、米開朗琪羅、達·芬奇、伽利略、馬克·波羅等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4課:文藝復興運動,走進14、15世紀的意大利,探尋當時文化、思想繁榮的足跡。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文藝復興
(一)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的背景)
1.教師講述:意大利是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產生的地方,以佛羅倫薩為例,佛羅倫薩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擁有200多家毛織業工場。在13世紀末,佛羅倫薩的錢莊、銀行已遍設西歐各大城市,在西歐貨幣市場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后的.社會狀況是文藝復興的“源”;文化上回憶古代希臘、羅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遺產,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匯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實,文化的傳承發展是文藝復興的“流”。
2.問題思考:探討意大利成為西歐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原因
教師講解
經濟基礎:意大利的資本主義萌芽(根本原因)
在14、15世紀,意大利北部就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如佛羅倫薩、威尼斯等。我們可以看一下書上的插圖。佛羅倫薩當時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城市。是當時的一個手工業中心,作為一個小城市,它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2萬多,擁有200多家呢絨手工工場,極盛時期工人多達3萬。而威尼斯的絲織業和造船業也極為著名,它的商業貿易活動遍及西歐和東方。這時意大利的經濟和社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階級基礎:從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間產生了新興的資產階級。
文化環境:意大利豐厚的文化遺產
意大利是古代羅馬、希臘文化的中心地帶,留下了不少古代文化的遺存,容易使當地的人們回憶起古代的輝煌。拜占庭帝國保留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入侵攻占后,許多學者逃到意大利。他們帶來了許多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典籍,這其中有許多是意大利文手抄稿,他們還在意大利各地講學,促進了意大利人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
人才優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優勢
各城市共和國的統治者和富商巨賈競相延攬才智之士,匯集了眾多的博學才子。可引用佛羅倫薩美第奇的話:“應該把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們作為天上的神仙對待,而不應該把他們看成是馱畜。”
(二)文藝復興
1.含義:文藝復興是14~17世紀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動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2.實質:文藝復興是反映歐洲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解放運動。
3.核心:人文主義,肯定人性,否定羅馬教皇的權威。
目標導學二:但丁
“文學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1)●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談》
思想主張: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欲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但丁(如圖):“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
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張:率先對教會的丑惡現象表達了憎惡。
(3)●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張: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
目標導學三:達·芬奇
“美術三杰”(拉斐爾、米開朗琪羅、達·芬奇):達·芬奇等藝術大師創作了許多杰出作品,一掃中世紀的呆板拘謹的宗教氣息。作者根據自己的感受和對人類世界的細致觀察,自由發揮,表現了高超的技藝。
關于《蒙娜麗莎》(如圖)的一些軼事
1503-1505年,雷奧納多·達·芬奇開始繪制《蒙娜麗莎》。這幅畫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直到他死后數年,畫像由法國皇帝法蘭西斯一世買下。此后,它一直歸法國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侖將之珍藏在盧浮宮。這幅畫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來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聞軼事令人驚嘆甚至難以置信:
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麗莎》后,把它掛于家訓堂,命令女兒整天模仿畫中的笑容,經過數年努力,公主們終于將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
拿破侖擁有《蒙娜麗莎》時,喜歡把它掛在臥室內,每日早晚要獨自欣賞多次,有時竟能面對畫面佇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記一切。
1963年6月《蒙娜麗莎》在美國華盛頓展出,保安人員有四萬余人,每個參觀者要經過6道哨卡,接受各種儀器的檢查。
1974年5月《蒙娜麗莎》在日本東京展出,每個參觀者只準在畫前站9秒鐘。
每年前去羅浮宮瞻仰這幅畫的人達700百萬左右,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截至1991年底,全世界已先后有二百多部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問世,其它各種出版物則汗牛充棟,數不盡數。
全世界已發現《蒙娜麗莎》的贗品二百多幅,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收藏了34幅,她說:“我實在太喜歡《蒙娜麗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贗品自娛。”
1987年英國與以色列考古學家在以色列與黎巴嫩交界的各波利市一幢具有古羅馬風格的別墅內,發掘到一幅馬賽克拼圖,圖案竟與《蒙娜麗莎》一模一樣,這幅畫誕生于公元四世紀,比雷奧納多生活的年代早1100年左右。
目標導學四:莎士比亞
1.傳播:意大利→西歐諸國
15世紀后期,新航路的發現刺激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6世紀以后,文藝復興運動由意大利擴展到西歐廣大地區。文藝復興漸入高潮。
2.成就:英國莎士比亞
(1)簡介:其作品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
(2)代表:《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3.文藝復興的意義:
(1)積極:
①精神方面: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將人從封建愚昧中解放出來,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②思想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勝利和發展開辟了道路;
③文學藝術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的精湛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永放光芒;
(2)消極: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三、課堂總結
(14-17世紀)文藝復興: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解放人們的思想;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中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
3?板書設計
1.文藝復興在意大利興起的原因
2.文藝復興的內容、實質、核心思想
3.文藝成就(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4.傳播和影響:積極、消極
4?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繁雜,教學時注意前后聯系,引導學生從人文精神發展的宏觀歷程中對這兩大運動準確定位。同時,兩大運動影響深遠,有大量的古跡、資料流傳至今,并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當今歐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建議教學時充分運用。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 3
教學目標
了解和掌握文藝復興的擴展,拉伯雷、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的成就,近代科學的奠基,“天文學革命”,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伽利略對天文學的貢獻,布魯諾關于宇宙無限的理論,開普勒,哈維探明人體血液循環系統。
通過學習文藝復興在歐洲各國的擴展和延伸到近代科學領域,使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領會文藝復興運動地性質及其影響。
教學建議
重點分析:
歐洲其他國家的文藝復興是重點。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很快擴展到了歐洲其他國家。這就使得文藝復興運動在深刻性、廣泛性等多方面與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都有明確的提高,這就使得文藝復興運動已經發展成為波及整個歐洲、影響遍及世界的一股資產階級文化的新潮流,以更加洶涌澎湃的怒潮沖擊著封建神學,給封建制度以更為有力的打擊。
難點分析:
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是難點。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不但很快擴展到了歐洲其他國家,而且還沖擊著其他領域尤其是近代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學生由于思維水平問題還一時間難于理解,需要教師的點播。
本節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發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向廣度方面發展,二是發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向深度方面發展。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歐洲其他國家的文藝復興”,教師首先提問學生,為什么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會很快擴展到了歐洲其他國家?學生回答后,教師再介紹拉伯雷、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學巨匠的主要作品及其作品的主要內容。重點強調以下內容:①拉伯雷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巨人傳》以夸張的手法塑造理想君主巨人的形象,歌頌“人”的力量。還通過幽默滑稽的故事大膽地嘲笑了僧侶的無知,激烈抨擊教會的罪惡,成為批判性和諷刺性極強的文學作品。②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堂吉訶德》通過堂吉訶德的悲劇,歌頌了西班牙人民渴望自由、追求真理、反抗壓迫的崇高品質,否定了封建制度,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③莎士比亞是英國偉大詩人、劇作家,是古往今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后期創作的四大悲劇,代表了其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劇中主人公的性格被注入了人文主義的`理想,他們的悲劇結局,說明惡勢力的強大和人文主義的軟弱,他用生動的語言塑造了鮮明的舞臺形象,廣泛深刻地描寫,反映了英國封建制度解體、資本主義興起時期的廣闊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文主義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則。
難點突破方案:
關于“近代科學的奠基者”,教師首先提問學生,為什么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會從文學和美術領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學領域呢?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做補充說明。然后依次簡單介紹“天文學革命”中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伽利略對天文學的貢獻,布魯諾關于宇宙無限的理論和開普勒的成就(行星運動三定律)。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列表整理14~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成就。表格如下:
所屬領域
代表人物
所屬國家
主要成就
文學美術天文學醫學其他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歐洲其他國家的文藝復興
難點:近代科學的奠基者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提問: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何時何地?其主要思潮是什么?
導入新課。
一、歐洲其他國家的文藝復興(15~16世紀)
關于“文藝復興運動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教師提問學生,為什么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會很快擴展到了歐洲其他國家?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補充說明。
關于“法國作家拉伯雷和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成就”,按照教材簡單講解,可以參考“擴展資料”部分相應內容。
關于“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教師要做重點講解。可以讓學生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中關于喜劇作品《威尼斯商人》和悲劇作品《哈姆雷特》的介紹,提問學生,這兩部風格迥然不同的作品有什么共同之處?學生回答后,教師做出補充說明。
關于“歐洲活字印刷術的發展”,教師按照教材講解。
二、近代科學的奠基者
關于“文藝復興運動擴展到自然科學領域”,教師提問學生,為什么14世紀開始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會從文學和美術領域迅速波及到自然科學領域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
關于“天文學革命”,教師首先提問學生,自然科學領域的變化,為什么會首先從“天文學革命”開始呢?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說明,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神學賴以存在的根基徹底戳穿了天主教會的反科學、反人性的本質。
關于“哥白尼的、伽利略、布魯諾和開普勒的科學成就”,教師依照教材講解,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發動學生講解。
關于“醫學領域的成就”,教師可以結合初中“生理衛生”,讓學生講解哈維探明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出示下列表格,由學生整理14~16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成就。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文藝復興的背景及其核心內容和實質;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探源文藝復興的背景,培養根據史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文藝復興時文藝作品的分析,初步領會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培養通過反思交流,形成價值判斷的能力。
3.通過本課學習,體會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意義;感悟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時代價值。
【教學重點】文藝復興運動的背景、成果、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到文藝復興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解放運動,通過感知形成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認識和價值判斷。
【教學過程】
(視頻導入):播放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街景.(同學們,上課初,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感受世界藝術之都,歐洲的文化中心佛羅倫薩。佛羅倫薩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它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化,其中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全市有40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世界第一所美術學院,世界美術最高學府都在這里。歐洲發生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運動也起源于這里,14世紀的意大利到底有什么魅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講授新課):文藝復興英文是Renaissance,其本意是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14世紀前后的意大利人對古希臘古羅馬文化非常的熱愛,展示圖片:“拉奧孔”(該雕塑是一件古希臘時期的大理石作品,在它出土的那一刻震驚了整個意大利!驚呼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作品。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雕塑的內容取材于希臘神話中特洛伊之戰的故事,作品描繪了特洛伊祭祀拉奧孔因為向人們泄露了希臘人的秘密,結果和他的兩個兒子遭到希臘保護神派出的'巨蛇纏繞而死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到雕塑中拉奧孔的頭部向后仰著,嘴唇微張,臉也由于痛苦而變形。同學們,你們看到這座雕塑,會感到特別震驚覺得不可思議嗎?--恐怕未必!那么當時的意大利人又為什么會感到震驚與不可思議呢?要了解他們這種心態,我們還得去追問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去探源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生?)
第一環節:探源文藝復興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直到文藝復興之前,歐洲所經歷的歷史階段叫“中世紀”即歐洲封建社會:當時歐洲基督教盛行和羅馬天主教會主宰一切。教會利用至高無上的地位,控制科學,政治,經濟,壟斷文化,他們認為,凡與信仰無關的知識都是無用的。為了維護神學的權威,教會把一切敢于公開反對和置疑神權的學說或人視為異端,然后瘋狂的消滅和摧殘。(所以歐洲當時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圣.奧古斯丁是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他教導人們:由于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偷吃了蘋果,這樁原罪遺傳給他們所有的后代,所以人生來就是有罪的,一生就是要受苦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欲望和情緒。
提問:所以同學們想一想,中世紀的歐洲典型的時代特征是什么?(文化落后、思想愚昧)那么生活在中世紀的人們他們的精神狀態又是怎么樣的呢?
詞匯活動:哪位同學來告訴大家,下面哪些詞匯可以反映中世紀人們主要的精神狀態?哪個詞匯是最核心的詞匯?(神權至上)
過渡:正是因為在這樣一個神權至上的世界里,在這樣一種麻木愚昧的心態下,當人們看到從地底下挖出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拉奧孔》時,他們是前所未有的看到了人的力量、人的情緒、人性的直白流露!他們震驚的情緒就可想而知了,這就無形的喚醒了人們心底渴望復蘇的人性。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但丁的主要成就。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正確評價但丁,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過分析史料,鍛煉提取有效信息、綜合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作品都是歷經磨難、不懈努力取得的,樹立堅持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信念和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但丁和他的代表作品《神曲》。
【難點】
正確評價但丁及其成就。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情景式導入法。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但丁畫像》及其名言,提出問題:這幅繪畫作品上的人物是誰?大家對他有所了解嗎?朗誦他的名言后,有何感想?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十四世紀前后的意大利城市景象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從圖片中可以獲得哪些歷史信息?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意大利有哪些因素?
學生回答:意大利城市繁榮,工商業經濟高度發展,對外貿易發達,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往來密切,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逐漸形成并發展。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佛羅倫薩和美第奇家族資料: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并思考:文藝復興最早出現在意大利,還有哪些因素?
學生回答: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匯集大量人才,并受到保護和支持。他們思想活躍、技藝超群。
教師請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補充:封建神學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意大利較多的保留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
(二)但丁及其代表作品《神曲》
教師多媒體展示但丁的畫像并附以簡介資料:
學生從中總結得出:意大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代表人物,其代表作為《神曲》。
教師進行補充介紹:但丁是“文學三杰”之一,被恩格斯譽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教師安排學生扮演但丁,介紹其代表作品《神曲》,并且請學生進行總結:《神曲》使用意大利文,是一篇長詩,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地獄、煉獄和天堂,每部33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詩,一共100篇。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神曲》的部分內容:
教師提問學生:通過閱讀《神曲》節選,大家有什么感想?
學生思考并回答:他根據自己的標準抑惡揚善,表達了自己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反對教會提出的禁欲主義,歌頌人性,體現出人文主義的思想。
(三)評價
教師安排學生以歷史興趣小組為單位,用五分鐘時間討論:你如何評價但丁及其作品《神曲》?
學生討論回答:但丁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作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意大利新舊交替時代的現實生活。
教師補充:他的作品表現了擺脫禁欲主義,追求純真愛的思想傾向,反對教皇干涉世俗政治;《神曲》更為突出地反映了新舊思想的尖銳矛盾。這些都說明了但丁是新舊交替時代的偉大詩人。
環節三:小結作業
1、小結
教師建構知識體系結束本堂課,強化學習效果。
2、作業
教師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回去搜集文藝復興時期其他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下節課分享交流。
【文藝復興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文藝復興》教學設計08-15
文藝復興美術說課稿范文08-26
文藝復興運動教學設計10-27
文藝復興是對什么文化的傳承09-16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10-23
初中歷史教案05-12
高中歷史教案08-08
文藝復興為什么在意大利興起10-10
《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說課稿范文08-09
“巨人”輩出—文藝復興美術說課稿范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