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1-12-30 09:01:16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病⒏兄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场⒄黹L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薄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80頁2、3

            學生測量

           。场⑼瓿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病⒛芙Y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础⒛苡嬎憬涍^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么?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為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并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上下、前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力目標: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課件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練習:課件出示冰箱圖,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課件出示小樹圖,學生填空。

            2、前、后。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說一說各位同學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綜合練習。

            1、看圖說一說。

            課件出示圖片,學生說一說各種物品的位置。

            2、說一說,指一指。

            說一說,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關系。

            3、擺一擺。

            4、看圖說一說,回答小動物們的問題。

            四、全課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并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了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里,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劃船,有的玩游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并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里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劃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么?(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么能用乘法?為什么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么?說一說。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只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劃船的有幾人?做游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來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復習引入

           。1) 提問:

           、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ê苈闊⒑芾郏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 鉛筆長15米。( )

           、 課桌高70米。( )

           、 一棵樹高16厘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W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W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W生相互動手比數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W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娔X出示數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現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什么情況。

           。ǘ嗝襟w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W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W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ǘ嗝襟w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現什么(數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電腦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贉y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坶]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④睜開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倥e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趯W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ㄗ杂苫顒,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蹍R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邮譁y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ㄏ茸寣W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W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W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匯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數學的信心。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游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游樂場

            游樂場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數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么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匯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匯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匯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匯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7”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4”表示相同加數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么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字叫什么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后小結

            提問: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第二個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等號后面的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復習了數的讀寫等知識,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需要通過運算進行解決。(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復習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板書課題)

            二、主體內化

            1.承上啟下,引出知識點。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關于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1)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意義。

           。2)學習整數、小數、分數 四則運算的法則。

            2.合作整理、形成網絡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根據知識之間的聯系合作整理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與法則,并把整理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

            (2)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組補充說明。匯報時有的可根據對知識的理解,自己的經驗舉例說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關的知識。

            a、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意義

            加法 :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 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乘法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一個數乘小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十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 一個數乘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除法 :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b、整數、小數、分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法則。

            3.比較異同,深化知識。

            (1) 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有什么相同點?他們相互間有什么聯系?(討論)

            相同點:都是把相同計數單位上的數相加或相減。

            聯系

            1.小數乘法先按整數乘法法則計算,小數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也按整數除法法則計算。

            2.分數除法要轉化成分數乘法計算。

            (2)計算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數乘、除法要正確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分數除法轉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數…

            (3)加減乘除這四種運算之間的聯系。

            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運算

            加法—————————————乘法

            逆運算 逆運算

            減法—————————————除法

            三、綜合應用

            1.第一題,可加上幾道與0和1有關的口算題

           。1)計算后可挑選幾道題說一說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2.計算各題并驗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臃ǹ捎脺p法驗算;減法可以用加法或減法驗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驗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驗算。)

            3.認真想一想,不用計算,你能填上“﹥”“﹤”“=”嗎?

            師生共同完成前兩道題,讓學生回想積與被乘數、商與被除數大小關系的規律。然后讓學生完成后面的練習,并說出理由。

            4.根據算式,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得數

            5.解決實際問題。

            (1)兩個數的積是248,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除以2,積是多少?如果一個因數乘3,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是多少?

            (2)差是18.6,被減數,減數同時增加7.3,差是多少?如果同時減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滬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一學期P65—66

            【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能夠動手制作直角,能夠用直角量具測定和判斷直角。

            讓學生逐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與直角。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不規則的紙、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數學中的角。

            自主探究,豐富認知

            認識角

            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提出問題: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匯報交流:角的特征

            小結: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

            3、判斷

            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

            認識直角

            課件出示直角

           。1)提出問題:剛才觀察的幾樣物品,有這樣的角嗎?

            (2)提出問題:三角尺上有這樣的角嗎?

            小結:像這樣的角的我們稱為直角。

            (3)揭示課題:角與直角

            (4)出示各種各樣的直角

            小結:角的位置,邊的`長度,開口大小變化時,它還是角。

            折直角

            課件出示視頻

            觀看電腦老師折直角

            自己動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數一數

            回顧新知,課堂總結

            (1)今天學習了什么?

           。2)課堂表現評價。

            【板書設計

            角與直角

            邊

            邊

            邊頂點

            邊

            頂點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并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么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岳”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能夠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2)能根據統計表在格子紙上畫出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3)知道在統計圖中,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過程與方法:創設實際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分類以及數據呈現等統計過程,初步滲透統計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統計表畫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難點

            知道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播放生日歌)

            師: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么歌嗎?(生日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生日嗎?(師生交流)那老師想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幾個小朋友過生日,比如這個月(10月)有多少人過生日?你有什么好辦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來數一下舉手)

            師:我們班本月過生日的人都有誰呢?(師生交流)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用這樣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把我們班級每月過生日的人數分別記錄下來,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類的方法對小朋友的生日做統計的。

            前情復習,引入課題

            師:像這樣同一個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個月份到底有多少人過生日了,那我們要用到我們學習過的哪個好朋友來記錄呢?(統計表)

            出示記錄表

            信息收集與整理

            信息反饋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數字比較)

            師:從這張完整的統計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數一一對應起來,但我們要通過觀察、比較數字的大小才能得出過生日人數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沒有一種統計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結論呢,今天我們來學習另一種統計方法——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介紹條形統計圖的特征

            師:觀察這張圖,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總格子大小一致,橫軸上表示月份,縱軸上表示人數)

            師:下面看老師是怎樣在統計圖上表示出1月份過生日的人數的?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課件演示)

            問題1:對準橫軸的哪一位置開始畫的?

            問題2:畫了幾格?對準縱軸上的哪一個數?

            師:那現在你知道在這幅統計圖中1格表示幾呢?(1格表示1)

            師: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1格表示1呢?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

            根據條形統計圖解決問題

            問題1:幾月過生日的人數最多?

            問題2:11月過生日的人數比10月的人數多幾人?

            小結

            師:今天學的統計圖都是用直條的長度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計圖,這樣的統計圖我們稱之為“條形統計圖”(補充課題)

            鞏固知識,拓展練習

            師:小胖和小丁丁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知識,他們分別帶來了自己制作的條形統計圖。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小胖的條形統計圖

            小胖統計的是什么?

            根據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1:1格表示幾人?

            問題2:參加哪種興趣班的人數最多?

            問題3:參加數學興趣班的人數比參加繪畫興趣班的人數多幾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統計圖。

            師:小丁丁統計的是什么?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什么呢?

            師:喜歡蛋筒的有幾人呢?(通過此題讓學生意識到1刻度不僅可以表示1,還可以表示2。)

            請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會怎樣預定下次冷飲的數量呢?

            五、精彩小結,展示自我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還有什么疑問?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節課師生共同整理的統計表(本班最愛吃的水果的統計表)

            同桌討論,根據統計表完成統計圖。

            作品展示

            根據統計圖學生自己提問題,當小老師。

            板書:(條形)統計圖

            標題

            橫軸條形統計圖:直條長度數量的多少

            縱軸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紐扣)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紅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綠色的紐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說數字,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劉老師拍了兩張學校校門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校門的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小結:同一個校門,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

            談話:老師這里還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嗎?(課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導:仔細觀察這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樣子也不同。

            [評析:讓學生觀察自己學校校門和教室的照片,學生有話可說,興趣高漲,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識經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合作探究

            1.指導觀察。

            出示并介紹小猴。

            示范:下面我們來觀察小猴,請小朋友看老師是怎樣觀察的。(邊說邊示范)我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像這樣(從前面平視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師看到的是這里四幅圖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選擇)

            讓每個小組的1號小朋友學著老師的樣子觀察小猴的前面,師生共同評價。

            繼續示范:再觀察小猴的左邊,(教師轉到小猴的左邊)這回老師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圖片呢?(一邊看,一邊從四幅圖片中找出相應的圖片)哦,是這一張圖片。(舉起小猴左側面的圖片)

            談話: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從四幅圖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范的觀察姿勢。

            反饋:請每組1號小朋友舉起你看到的小猴圖片,(學生舉起圖片)說一說,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別讓每個小組2、3、4號小朋友舉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并說一說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較:(舉起每個組2、4號小朋友選擇的圖片)這兩張圖片,分別是每個組2、4號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們分別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嗎?你是怎樣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邊臉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評析: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是有效組織觀察活動的前提。讓學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圖片,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觀察者的位置與所看到的視圖的對應關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區分小猴的左側面和右側面,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同。]

            2.換位觀察。

            談話:剛才每個組的四個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小猴,每個小朋友觀察到的小猴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樣子嗎?請每個小組的小朋友按這樣的順序(手指順時針方向)換個位置再觀察,并在四張圖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

            學生觀察后,組織反饋。

            繼續換位觀察,使每個學生都分別從四個位置觀察小猴。

            提問:通過剛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你發現了什么?

            [評析:換位觀察,并找到相應的視圖,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3.學會判斷。

            談話:小紅、小云、小芳和小玉也為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個例題的情境圖),你知道下面這些照片(出示四幅圖片)分別是誰拍的嗎?

            學生回答,并闡述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連線。(著重讓學生弄清判斷從左側面和右側面看到的視圖的方法。如:當學生說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圖時,要讓學生說一說是根據什么判斷的,是怎樣想的)

            [評析:引導學生應用已經積累的觀察經驗,通過想像判斷每一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上升到“根據看到的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這一層次,加深了學生對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

            三、活動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瞧,校園里有一輛汽車,(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三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觀察這輛汽車,你知道右邊的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反饋。

            2.“想想做做”第3題。

            談話:請小組長拿出這樣的茶壺,(出示茶壺)像這樣放在桌上,(放在一個小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

            學生到黑板上分別指出自己看到的視圖。

            提問:你能說出你們組其他三個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圖嗎?(著重引導學生根據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四、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教學過程:

            1. 引入

            1、比較下面各數的大小

            61〇56 45〇47 100〇98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2、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了比較百以內數的大小,那么萬以內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呢?接著教師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2. 閱讀

            1、出示例11(略,見P33)

            2、讓學生根據下面提綱邊看書,邊思考,邊討論。

            閱讀提綱:

            (1)1230和965各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各是幾位數,位是什么位?哪個數比哪個數大?為什么?

            (2)5640和8790都是幾位數?位各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

            (3)3864和3529都是幾位數?位都是幾千?哪個數比哪個數大?你是怎么想的?

            (4)比較萬以內兩個數的大小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討論)

            3. 講解

            1、教學例11第(1)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1230和965

            (2)指導學生觀察思考:1230是四位數,位是千位,這個數超過一千;而965是三位數,位是百位,這個數不夠一千,所以1230>965

            提問: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樣確定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先比位數,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2、教學例11的第(2)題

            (1)讓學生在算盤上分別撥出5640和8790。

            (2)讓學生觀察后提問:這兩個數都是幾位數?位分別是 幾千?

            (3)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位都是千位,但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

            3、教學例11的第(3)題

            (1)出示標有載重量的汽車圖。

            (2)讓學生觀察后,提問 :哪輛車載的汽水多?為什么?

            (3)引導學生明確:3864和3529都是四位數,位上的數也相同應該往下比較百位上的數。

            4. 讓學生在書上填寫:3864和3529的大小

            提問: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 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傥粩迪嗤臄担缺任,位上的數大的數大反之則小。

           、谌绻麅蓚數的位數相同,位上的數也相同,就從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1. 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1—4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你是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第2題:指名讀題后問第 (1)小題這4個數中,的數是多少?最小的數是多少? 剩下的兩個數941和914,哪個大?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嗎?

            第(2)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評講。

            第(3)題,讓學生讀出各數后問:這些數的位數相同嗎?哪個數的數位最少,怎樣找出的數?讓學生在書上注明的數和最小的數。

            第4題:邊提問邊讓學生在算盤上撥出數來。最后按要求寫出各數。

            課堂小結:

            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 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師述: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有兩種情況,一是位數不同,位數多的數大;二是位數相同,要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數的大小為止。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30

          二年級上冊作文12-28

          二年級數學教案(15篇)12-27

          二年級數學教案認識時間12-14

          二年級數學教案15篇12-13

          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12-30

          二年級上冊《落葉》教案12-27

          二年級語文上冊習題12-30

          二年級上冊語文習題12-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久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在线 | 亚洲区自拍偷拍视频 | 亚洲少妇综合一区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