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

          時間:2021-12-22 19:27:1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青海高原一株柳 》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海高原一株柳 》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深入閱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以及關鍵句,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體會它身處逆境而頑強不屈的人格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深入地理解感悟。

            3、體會作者用心觀察自然,以及正面描寫、聯想想象、環境烘托、對比反襯等寫法對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感受高原,感知柳樹

            1、學生欣賞青海高原風光圖

            2、學生認讀詞語并選詞描繪青海高原風光。

            廣袤無垠深邃

            青草覆蓋凝滯

            青石嶙峋鐵鑄

            寸草不生赭紅

            3、師生補充介紹青海高原,進一步了解環境狀況。

            4、出示青海高原一株柳插圖。這是一株什么樣的柳?學生看圖描繪。

            5、在作者陳忠實的眼中它又是怎樣一株柳?學生讀課文1、2小節。

            找出兩小節中的反義詞。(標出:平常神奇)

            6、作者說它“平常”是因為——(學生結合第8節介紹作者家鄉)

            7、質疑:司空見慣的柳樹,作者為什么要說它“神奇”?(板書:神奇?)言為心聲,讀課文,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

            二、品讀詞句,感受“神奇”

            1、學生默讀課文5至7節,圈劃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之處,寫下批注。

            2、學生集體交流,品析詞句,體會“一株柳”成長的艱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5~7節。

            (1)樣子神奇(“生鐵鐵錠的色澤”“粗實而堅硬”“綠得蒼郁,綠得深沉”“撐立”“鍛鑄”)

            (2)萌發神奇(“遙遠”“隨意”“恰遇”“有幸萌發”“持續的干旱”“全毀了”“一茬一茬……旱死”“熬過……卻躲不過”“絕不寬容”“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

            (3)壯大神奇(“一次又一次摧毀”——“虐殺”“凍死”“鋪天蓋地”“雷轟電擊”“劈斷”;“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復蘇”“重新抽出”“多么頑強的精神”)

            3、學生整理交流所得。填空:

            這是一株神奇的柳。它從()來到青海高原,熬過(),躲過(),奇跡般地萌發。它經歷過(),經歷過(),在()后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頑強地壯大。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樹干和樹枝();葉子()。使人感到()。

            4、整理填空,出示詩歌,學生齊讀。

            從遙遠的河川

            來到青海高原

            熬過持久的干旱

            躲過嚴酷的寒冷

            奇跡般地萌發

            在虐殺生靈的高原風雪中

            凍死了

            又復蘇

            在鋪天蓋地的雷轟電擊中

            劈斷了

            又抽出新條

            一次又一次摧毀

            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頑強地壯大

            它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

            樹干和樹枝

            呈現出

            生鐵鐵錠的色澤

            粗實而堅硬

            葉子

            綠得蒼郁

            綠得深沉

            給人以生命偉力的

            強大感召

            5、用“有的……有的……”或“要么……要么……”或“或者……或者……”的句式說一說青海高原上沒有其他任何樹的原因。

            6、小結:這平常傍水而立,看似弱不禁風的柳樹能在高原上萌發、壯大是神奇的。

            三、對比討論,感悟品格

            1、作者望著青海高原一株柳,又聯想到家鄉灞河旁的柳樹,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學生速讀第8節,找出一句。(出示“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

            2、學生欣賞灞河柳樹與青海高原一株柳進行比較。

            3、出示表格:

            學生自讀第8節,根據表格的提示交流青海高原一株柳和灞河旁邊一片柳的'生活道路與命運有什么差別。

            4、學生交流比較后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

            5、引讀第9節。

            6、學生結合前文討論“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

            “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指什么?

            成就了“一片”什么樣的“綠陰”?

            為什么它能在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中成就這樣一片綠陰?靠的是什么?

            有感情地齊讀第9節。

            7、最后一句僅僅是在寫一株柳樹嗎?學生再讀最后一句,把聯想到的寫在課文插圖旁。

            學生交流寫話。

            教師小結:一棵樹、一個人,乃至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要有這種不抱怨的態度、不畏怯的勇氣、頑強的生命力和堅韌的毅力,只要全力以赴抓住“一線希望”,就能從“九十九條死亡之路”中走出一片天地來。

            四、感悟寫法,拓展延伸

            1、言為心聲,要想寫好文章,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外,更要睜開心靈的眼睛讀懂自然之美、自然之道。1998年陳忠實憑另一部小說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2、作業:

            讀讀寫寫——閱讀茅盾的《白楊禮贊》,與《青海高原一株柳》比一比,兩篇文章有什么異同,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

            樣子

            15、青海高原一株柳神奇萌發(想象)言為心聲

            壯大

            課后反思

            課終于上完了,課后反思三個問題,以尋找一些今后可以借鑒的經驗和值得吸取的教訓。

            一、為什么要上這篇課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語言積淀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值得學生細細咀嚼品味。

            二、怎樣上這篇課文?

            我備這一課經歷了三個過程:第一次備課:把文本當作沙灘,帶著學生去撿珍珠,然后讓學生把珍珠磨成珍珠粉,吸收其中營養。基于這種想法,備課時我盡量找出文中有價值的詞語(如“神奇”“望而生畏”“敬畏““佇立”“撐立”“虐殺”“摧毀”“鍛鑄”“奇跡”“不可思議的奇跡”“起死回生”“艱苦卓絕”“一方獨立的風景”“一方壯麗的風景”)企圖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品析詞語,理解詞語內涵,從而體會青海高原一株柳身處逆境而頑強不屈的精神。但是,當教案完成后,發現課堂教學問題瑣碎,以詞語教學為單位,不符合六年級年段目標。第二次備課:把文本當作大山,帶著學生去登山,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風景。基于這種想法,備課時我理出了課文的層次:青海高原——柳樹的樣子——柳樹的萌發——柳樹的壯大——與灞河柳樹對比——柳樹的精神。教學每一個段落,都從文中找出一句關鍵句,從關鍵句切入,帶動理解整段,達到對各個層次的充分理解,進而實現教學目標。試上后感覺教學中教師牽引的痕跡太明顯,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第三次備課:把文本當作草場,把學生放牧在草場上,讓他們自由地吃草,各取所需,吃飽吃好。基于這種想法,備課時從“神奇”一詞切入,學生自讀自悟,自主交流,關注重點詞句。試上后塊狀明顯,基本能達成教學目標。所以研討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以第三次備課的結果呈現。

            三、上得怎樣?

            1、學生素質好

            六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課堂上學生圍繞核心問題“神奇”自讀自悟,充分地地展開交流討論,各抒已見,語言豐富,思想深刻,朗讀感人。由于時間關系,最后的寫話只有兩位學生交流。一位學生從不幸者的角度談如何對待坎坷的命運,他把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與“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內涵統一起來,顯然課文增強了他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另一位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歷程從幸運者的角度談體會,他對未來可能遭遇的挫折已經作好了心理準備,甚至渴望著經歷一番考驗,在磨難中進一步成長、成熟。學生精彩的發言使課堂充實而豐富。可惜,讀后感交流得還不盡興,學生對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認識以及對課文的理解沒有更充分的交流展示。

            2、老師要加油

            作為教者的我,因為顧慮課的容量多,想著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多想多說,忽視了教師“平等中的首席”的職責,對學生的發言概括提升還不到位,使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層次不清晰,沒有體現出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另外課件的制作還不夠契合文本,如果進一步增加音效、視頻,也許會更利于學生展開想象。此外,對文本的解讀還有不到位之處,對散文的文體特點、課文的核心價值等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

          【《青海高原一株柳 》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相關文章: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05-29

          關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資料教學小記07-08

          《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教后記07-05

          蘇教版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2-16

          《紙船和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第二課時)12-16

          16課《說勤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驚弓之鳥》優質教學設計(兩課時)12-20

          《小珊迪》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柳笛聲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2-20

          《背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9-1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 | 热久久99这里有综合久久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动漫 | 亚洲v日本v欧美v综合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