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教學課件

          時間:2021-03-30 17:58:59 教學課件 我要投稿

          童年的發現教學課件

            童年的發現教學課件怎么設計?許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范文,歡迎閱讀。

          童年的發現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準備: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滿著強烈的求知欲,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著無數個“為什么”,充滿著神奇的幻想與想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時代不僅如此,還具備著比平常人更可貴的東西(善于探究、找到“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標注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詞語。

            2.從課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內容?

            3.檢查自學情況。

            4.理解詞語。

            隨心所欲:指隨著自己的心愿,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為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么辦好。

            5.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6.理解課文脈絡。

            課文是以倒敘的形式寫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寫“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么?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⑵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著“我”這個發現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現在說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說,“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么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說“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么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么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⑶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于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組內討論。

            ⑵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系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于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⑶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么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癡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于”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說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說“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里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么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童年的發現》課件05-09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01-27

          《童年的發現》教學反思12-09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2-16

          《童年的發現》說課稿12-17

          《童年的發現》說課稿12-17

          《童年的發現》練習04-29

          電磁波的發現課件05-18

          高爾基-童年的朋友課件05-14

          《童年的發現》優秀說課稿12-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精品一二区性爱区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 | 日本韩国欧美国产一级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一品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