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

          時間:2020-11-01 11:34: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

            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 認識透鏡,知道凸透鏡的作用。

            (2) 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3) 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像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和方法。

            (2)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形成愛科學的態度、愿意探究的精神、與他人協作的意識、勇于創新的精神等。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教學重點:

            1、凸透鏡的作用。

            2、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難點: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分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儀器:凸透鏡、光具座、蠟燭、火柴、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認識透鏡

            1、透鏡——由透明物質(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學元件。

            觀察:近視眼鏡和遠視眼鏡的鏡片的區別。

            2、兩種透鏡: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簿的透鏡。

            凹透鏡——中間簿,邊緣厚的透鏡。

            3、主光軸和光心的概念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透鏡的中心。

            二、探究——透鏡的光學特性

            1、提出問題:患近視眼和遠視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鏡,說明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凸透鏡對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鏡對光起什么作用。

            2、進行猜想:根據生活經驗,猜測凸透鏡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鏡可能有散光作用。

            3、設計實驗:(教師啟發:采用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學會實驗操作的同時,學習物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探究:拿一只手電筒照到一張白紙上,觀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鏡放在手電筒前面,觀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變小了,則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如果光斑變大了,則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4、實驗結論:

            思考:參照原來光路的方向和主光軸的位置,經過透鏡折射后的光線發生了什么變化?

            (1)折射后的光線跟原入射光線相比更靠攏主光軸,我們把這種作用就叫做會聚作用。

            結論: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2)折射后的光線跟原入射光線相比遠離主光軸,我們把這種作用就叫做發散作用。

            結論: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5、凸透鏡焦點和焦距:

            (1)凸透鏡焦點和焦距

            演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

            (2)凸透鏡焦距測量:

            說明:太陽光線雖然是向四周射出的發散光線,但由于太陽距離地球十分遙遠,所以太陽射到地球的光線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器材:給你一塊凸透鏡、一張白紙、一把刻度尺怎樣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1、提出問題:

            同一凸透鏡為什么會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猜猜看:這些結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2、猜想與假設:

            猜想1:可能與物體到凸透鏡中心的距離有關。

            猜想2:可能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

            思考:凸透鏡成大小、虛實、正倒不同的像?原因可能是與凸透鏡的焦距有關,還可能與凸透鏡到物體的距離有關。有了這些猜想之后你應該怎么辦?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介紹:實驗室常用來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儀器——光具座。

            講解:對照光具座說明,物體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物距(u),像到透鏡中心的距離簡稱像距(v),在使用光具座時,像的位置和光屏的位置具有不同含義。光屏上得到特別清晰的像,這時光屏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1)器材: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

            (2)器材的組裝、擺放、調整:在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依次擺放蠟燭、凸透鏡、光屏。

            (3)調節:點燃蠟燭,調整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說明:實驗所有的凸透鏡焦距都是10cm的。

            (4)實驗步驟:

            a、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擺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們在同一直線、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分別為:40 cm、30cm、17cm、13 cm和7cm、4 cm,移動光屏,使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并記錄像距和像的性質(放大、縮小,倒立、正立,虛像、實像)。

            提醒:當物距為5cm時,在光屏上能否看到像?如果無法成清晰的像,我們可以透過透鏡看看像的性質。

            5、分析論證:

            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哪個小組能完整地總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討論:

            ①像的大小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縮小的像?在什么情況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況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虛實與物距是否有關?當物距在什么情況下成虛像?在什么情況下成實像?有沒有正立的實像?有沒有倒立的虛像?

            思考:根據記錄表中的數據,凸透鏡成放大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成縮小的實像時,物距跟像距相比,哪個比較大?

            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當u>2f時,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f<v<2f。

            (2)當u=2f時,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實像,v=2f。

            (3)當f<u<2f時,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v>2f。

            (4)當u=f時,不成像。

            (5)當u<f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u>v。

            6、交流評估:在實驗中有哪些步驟沒有做好,需要改進?猜測的結果和實驗結果是不是相同呢?你是不是參與到了整個探究活動中來了?

            課堂小結:

            大家通過實驗,得到了許多有用的數據。科學家也是這樣經過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從而找出規律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1、u>f時成實像,u<f成虛像,焦點是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2、u>2f時成縮小實像,u<2f時成放大實像,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實像與縮小虛像的分界點。

            3、成實像時,當物距減小,像距變大,像變大;物距增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

            4、成實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異側,成虛像時,像與物在凸透鏡同側。

            5、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顯示在光屏上,虛像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顯示在光屏上。

            布置作業:

            1、完成導學案。

            2、通過作圖來進一步鞏固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識別凸透鏡和凹透鏡。

            2.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3.知道什么是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4.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

            (2)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3)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2.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熟悉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科學探究法、實驗法、討論、交流法、閱讀法。

            教具準備

            老花鏡、近視眼鏡、凸透鏡、凹透鏡、刻度尺、白紙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你用過或見過哪些鏡子?

            生甲:穿衣鏡、汽車后視鏡、交通鏡、哈哈鏡。

            生乙:老花眼鏡、近視眼鏡、平光鏡、放大鏡、三棱鏡、太陽鏡。

            師:請同學們對你們見過的這些鏡子進行分類,并指出分類的根據。

            生甲:根據鏡面的形狀來分,鏡面是平的有:穿衣鏡、三棱鏡、近視眼鏡,平光鏡;鏡面是彎曲的有:哈哈鏡、老花眼鏡、近視眼鏡、放大鏡、交通鏡、汽車后視鏡。

            生乙:根據能反射光和能透光來分,能反射光的有:穿衣鏡、凸面鏡、凹面鏡,能透光的有:老花眼鏡、近視眼睛、平光鏡、三棱鏡、放大鏡。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生活中能讓光透過的這一類鏡即透鏡。

            二、新課內容

            1.提出問題。

            師:對于生活中的透鏡,你想知道什么(或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甲:透鏡都是用玻璃制成的嗎?

            生乙:透鏡有多少種?

            生丙:近視眼鏡度數與什么有關?

            生丁: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有什么區別?

            生戊:老花眼鏡和近視眼鏡怎么對遠視眼睛和近視眼睛進行矯正的?

            生己:《哈特拉斯船長歷險記》中的旅行家們為什么能用冰透鏡取火?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好,我們將在今后的學習中陸續探究,由于時間關系,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其中的兩個問題:透鏡有多少種?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有什么區別。下面請問學們閱讀課本P63—64三段內容以及課本P66信息窗內容,并完成投影幕上的問題:

            (1)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有和。

            (2)中間厚、邊沿薄的透鏡叫___,它是利用原理制成的光學器件。

            (3)中間薄、邊沿厚的透鏡叫___,例如。

            (4)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后將會聚于一點,所以透鏡又叫會聚透鏡。

            (5)右圖中的F點叫透鏡的,F點與O點的距離叫透鏡的。

            師:請同學們鑒別桌面上的凸透鏡和凹透鏡。

            生:用手摸鏡片,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是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是凹透鏡。

            師:請同學們鑒別桌面上的老花眼鏡與近視眼鏡。

            生:用手摸鏡片是凸透鏡的就是老花眼鏡,鏡片是凹透鏡的就是近視眼鏡。

            師:冰透鏡為什么能生火?是哪一種透鏡?

            2.作出假設或猜想。

            生:應該是凸透鏡,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3.設計實驗。

            師:下面我們就來用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要探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哪些儀器?

            生甲:需要透鏡——凸透鏡和凹透鏡、光(太陽光或手電簡發出的光)

            生乙:還需要紙板、筆、尺子。

            師:怎樣進行實驗?

            生: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紙板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直到紙板上的光斑變得最小、最亮。這個點就是凸透鏡的焦點,用尺子測出這個點到光心距離就是凸透鏡的焦距,然后將凹透鏡也正對太陽光,紙板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看看在紙板上是否能觀察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4.進行實驗。

            師:請同學們帶齊儀器(凸透鏡、凹透鏡、老花鏡、紙板、筆、尺子)到室外有陽光的地方完成實驗,并測出凸透鏡和老花鏡的光斑到透鏡的距離。

            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啟發、指導。

            5.分析論證。

            師生回到教室。

            師:請同學們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實驗結論。

            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師:請你們將所觀察到的“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的現象用簡潔的圖形表示出來,畫在紙上,再與課P64圖4—41Lk較。同樣廁出“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再與課本P66圖4—46進行對比。

            師:什么叫凸透鏡的焦點、焦距?

            生: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板書、作圖。

            師:什么叫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生:平行光經凹透鏡發射后,其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叫凹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凹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

            板書、作圖。

            6.實驗評估。

            師:剛才的實驗結論可信嗎?是否還有什么因素沒有考慮?

            生:剛才我們用的透鏡都是玻璃做的,如果用冰、水做的,材料不同,會影響結論嗎?

            師:請同學們用桌上的燈泡和水來探究水透鏡對光的作用。

            生:將水倒入廢燈泡中,拿到太陽光下一試,它仍然能將太陽光會聚。

            師:冰透鏡對光的作用,同學們可以回家去做。目前我們能想到的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考慮,實驗結果是可靠、可信的。

            7.交流與合作。

            師:請同學們自由組合,交流所測的凸透鏡的焦距是否一樣?是什么因素影響了凸透鏡的焦距?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凸透鏡表面越凸,焦距越小。

            師: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生甲: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生乙:我最感興趣的是探究水透鏡對光線作用。

            生丙:我最感興趣的是到教室外,到大自然中做實驗,感覺很輕松、愉快。

            三、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課探究、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我們知道了透鏡有凸透鏡、凹透鏡兩種。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凸透鏡和凹透鏡都有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我們還學會了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

            師:請每位同學對自己在這節課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下課后交給組長,并進行登記。

            四、課后練習

            1.課本P67作業l.2。

            2.選用課時作業沒汁。

            五、板書設計

            第五節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

            第一課時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一)

            (透鏡)

            1、透鏡2、焦點F,焦距f,主光軸、光心O。

          【九年級物理《科學探究:凸透鏡成像》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11-04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3篇11-04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案03-31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訣及解釋10-12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1-18

          “科學之旅”教學設計04-02

          初中地理探究教學設計5篇12-28

          科學詩《化石吟》教學設計11-05

          設計性物理實驗教學論文03-25

          《阿房宮賦》合作探究案教學設計12-0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五月天天天综合久久网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曰本片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丝袜美腿国产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