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12 10:42:0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通用6篇)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

            2、鞏固四素句,能用“孩子”說一句四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鞏固掌握四素句。

            教學難點:

            知道皮球浮上來的原因及用“孩子”說四素句。

            教具:

            幻燈片、小黑板、量筒、玻璃杯、乒乓球、一盆水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學過的生字詞:

            1、用小黑板出示:皮球、浮上來、孩子、跳高、樹洞、很深、灌到、灌滿、盆子。

            2、說說你是用什么識字法來認識這些字:皮、球、盆、跳

            二、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示范朗讀課文。

            問: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第一自然段(指名讀)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第一句寫了誰在干什么?(板書:拍皮球)

            (3)這句話應用什么樣的語氣來朗讀?(高興)師生齊讀這一句。

            (4)他們正玩得高興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教師并板書:一跳、樹洞)

            (5)做實驗,把乒乓球放在長筒瓶內。

            (6)齊讀第二句。(指導用著急的語氣朗讀)

            (7)皮球為什么拿不出來?(指名回答,板書:很深)

            過渡:當皮球拿不出來時,這些孩子怎么樣做呢?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導看圖。

            (2)朗讀第二自然段(分組讀),并理解其內容:

            A、把孩子想辦法拿球的動作“.”標出來。(“打”、“灌”)要求全體同學表演這兩個詞的動作。(板書:打水、灌)

            B、孩子們用什么東西打來水?水灌到什么地方?水灌滿后皮球怎么啦?

            (指名回答,教師并用實驗模具來進行直觀演示)

            (3)請個別學生做實驗演示,并用自己的話說出拿皮球的過程。

            (4)指導學生用開心的心情朗讀這自然段。(教師示范,學生跟讀。)

            (5)利用板書,背誦課文。

            4、小結課文:學習這篇課文后你們說這些孩子是些怎樣的孩子?(指名回答)隨后進行思想教育:所以,我們也要學習他們做個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孩子。過渡:現在,看看哪位同學是個愛動腦筋、愛想辦法的孩子,能回答以下的問題。

            5、引伸課文:

            (1)用幻燈片出示故事:(教師朗讀)

            有一回,幾只猴子在大樹下做游戲,它們玩得很高興。一只猴子不小心,掉到樹洞里去了,樹洞很深,猴子爬不上來。一只猴子用盆子打來水,把水灌到樹洞里,水灌滿了,猴子浮上來了。

            (2)問題:(個別提問)

            A、同學們,你們說這些猴子聰明嗎?

            B、它們往樹洞里灌水對不對?結果會怎么樣?

            C、它們錯在什么地方?

            (3)應用什么辦法來救小猴子上來?

            (4)教師分析“救猴子”和“拿皮球”的不同原因。

            (5)因此,碰到難題要動一動腦筋,才能把事情辦好。

            (三)四素句鞏固訓練:

            1、判斷下面哪個是四素句?為什么?(幻燈片)樹洞很深,皮球拿不出來。幾個孩子在大樹下拍皮球。有一回,幾個孩子在大樹下拍皮球。

            2、鞏固“四素句”定義。

            3、用“四素句”卡片,開火車說出不同的“四要素”

            4、做游戲:詞語接龍組成四素句。

            5、用“孩子”這個詞語說出四素句。(全體訓練,指名回答)

            板書設計:

            皮球浮上來了(開心)

            (高興)拍皮球 打水

            (著急)跳 灌

            樹洞 (很深)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講讀課文,知道皮球能在水中浮起來,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做《課堂作業本)第4題:填一填。

            (3)齊讀第1段。

            (二)講讀第2-4段

            (1)皮球跳到樹恫里去了,怎么辦呢?(大家想辦法去撈)

            (2)李龍、葉青、張遠各想出了什么辦法?請小朋友自由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第2、3、4段。

            (3)討論。

            李龍想了什么辦法?讀課文。準來做李龍,能不能用手把皮球掏出來?(掏不出。)

            葉青有什么好辦法?讀課文。誰來試試?(讓學生用兩根樹枝夾皮球,夾不上來。

            張遠的辦法是什么?誰來試試?(讓學生拿一個鉤子鉤皮球,鉤不上來。)

            李龍、葉青、張遠的辦法好嗎?為什么不好?(撈不出皮球)

            (三)講讀第5段

            (1)誰想出好辦法來了?吳文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學生輕聲讀第5段。

            (2)討論。

            a.吳文想出了什么好辦法?

            b.看圖說說:什么叫”打水“?為什么要”你一盆,我一盆“?

            (3)誰能上來按吳文的辦法試一試。指名學生上來做實驗,看皮球怎樣往上浮。

            (4)想一想:“皮球浮上來了”大家怎么樣?用高興的語氣)讀最后一段。

            (5)吳文的辦法好嗎?用吳文的`辦法為什么能拿到皮球?

            (6)你還有什么別的辦法也能把皮球撈上來?

            :吳文小朋友想出用灌水的辦法,撈到了皮球。課文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像吳文一樣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這樣,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四)齊讀課文

            (五)作業

            做《課堂作業本》第7題:抄寫句子;第6題讀一讀,連一連。

            板書設計:

            34、皮球浮上來了

            人物

            用什么辦法

            結果

            李龍

            用手鉤

            掏不出

            葉青

            樹枝夾

            夾不住

            張遠

            鉤子鉤

            鉤不起

            吳文

            用水灌

            浮上來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2、通過學習是幼兒了解水,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的團結協助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 故事《皮球浮上來了》的碟片。

            2、玻璃水槽、紙、木塊、鐵片、石子、海綿、塑料、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3、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看課件,自由模仿流水,用動作表現水流的速度。 談話導入:水的本領可大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2、了解水的浮與沉

            (1)、播放故事《皮球浮上來了》,提問:

            故事用什么辦法把球取出來的?樹洞里灌滿水之后,球會怎樣?為什么?(水有浮力)

            (2)、石頭掉進洞里,灌滿水,石頭會怎樣?(石頭沉下去了)

            3、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1)、提供事先準備好的操作材料,分記錄卡,教師通過講解、示范讓幼兒認識了記錄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標志。

            (2)、將自己的猜測填入記錄表中。

            4、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猜測的是否一樣?

            (1)、分組驗證剛才的猜測,看看哪些猜對了,哪些猜錯了。

            (2)、將自己的操作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5、交流討論

            (1)、說說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么。

            (2)、引導幼兒探討:為什么有的物體能浮在水面,而有的卻沉下去了?

            (3)、小結:重的物體容易沉下去,請的物體容易浮上來。

            6、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去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會沉下水底,哪些物體會浮上水面,并說說它們沉、浮的原因。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4

            常識活動:

            皮球浮上來了

            活動要求:

            1、讓幼兒通過實踐、觀察,感知物體的沉浮。

            2、讓幼兒在實踐中體驗相互交流的快樂。

            3、教育幼兒遇事要動腦筋。

            活動準備:

            1、故事“取皮球”教學掛圖。

            2、石頭、海綿、泡沫、塑料球、貝殼、回形針、磁鐵、花片等等沉浮物品若干。

            3、大臉盆四個、小桶(紅、綠)各四個、手巾若干條。

            4、白紙上畫著水缸。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引出活動內容

            (一) 談話引題

            (二) 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三)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將皮球取出來”。

            (四) 教育幼兒遇到事情要動腦筋,想辦法

            二、讓幼兒實踐,觀察物體的沉浮。

            (一)引導孩子逐一認識各種沉浮物體。

            (二)讓幼兒在臉盆里投放物體,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三)引導幼兒討論看到的物體的沉浮現象。

            三、請幼兒將沉浮物體貼在磁性黑板上畫著的水缸的適當位置。

            四、請幼兒將沉浮物品分類。(浮在水面上的放在紅色的小桶里,沉在水底的放在綠色的小桶里)

            提出要求:

            1、將袖子卷起來。

            2、輕輕撈,小心濺水。

            3、撈完后,將小手在小毛巾上擦干。

            五、 評價幼兒的實踐活動

            六、延伸活動:

            請孩子回家和爸爸媽媽做實驗。面巾紙放在水里,巾紙是沉在水里還是浮在水面上。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

            2.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口頭擴詞:幾、文、球、樹

            完成《課堂作業本)第5題:擴詞。

            (3)做《課堂作業本》第2題:寫出同偏旁的字。

            (二)指導表情朗讀課文

            課文內容的感情變化是:

            高興-→著急-→想辦法-→中高興。

            按這樣的感情變化有感情地讀課文。先小組讀,然后抽幾個小朋友讀,最后齊讀全文。

            (三)總結課文

            ①看圖,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容。

            ②學了課文以后,你覺得誰最聰明?為什么?怎樣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仔細觀察,勤于思考)

            ③你自己或我們班上有沒有像吳文那樣聰明的孩子?舉例說說。

            (四)作業練習

            (課堂作業本)第4題:讀讀寫寫。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道皮球能在水中浮起來,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2.學會“球,孩、洞、東、葉、根、打、文”8個生字。理解“皮球、樹洞、伸手、樹枝、鉤子”等詞語的意思。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球、孩、洞、東、葉、根、打、文”8個生字;理解“皮球、村洞、伸手、樹枝、鉤子”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①今天我們學習第34課《皮球浮上來了》,什么叫“浮”?(比水輕的東西,漂在水面上。)“浮”的反義詞是“沉”,什么叫“沉”?(比水重的東西,落在水底。)

            ②教師在大口瓶里放些水,然后再把鐵、石頭、紙、塑料、泡沫、皮球等放進去,讓學生說說哪些東西浮在水面上?哪些東西沉在水底?

            ③導人:課文中有一個聰明的孩子(教學“孩”)知道皮球是浮在水面上的,他動腦筋解決了一個問題,他遇到了個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呢?

            (二)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①教師范讀課文。

            ②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中的孩子遇到了一個什么問題?他們是怎樣想辦法的?

            (三)看圖讀課文,教學生字

            ①請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們在于什么?發生一件什么事?

            ②課文哪一段是在寫這幅目的意思?(第1段)齊讀第1段。

            ③看圖讀對應課文。說說李龍有什么辦法?(學習生字“伸”,注意翹舌音。)

            ④看圖讀對應課文。說說葉青有什么辦法,(學習生字“根”、“枝”。)

            ⑤看圖讀對應課文。說說張遠有什么辦法?

            ⑥讀吳文想出好辦法這一段。(學習“文”。)

            ⑦讀全文。

            ⑧連一連,讀一讀。

            李龍用手掏鈞不起

            葉青用樹枝夾浮上來

            張遠用鉤子鉤掏不著

            吳文用水灌夾不住

            (四)鞏固練習

            ①讀生字卡片。(開火車形式)

            ③做“摘果子”識字游戲。

            (五)作業

            抄寫生字8個。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孩、洞、文、球、根“5個生字,其余3個生字自己臨寫。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皮球浮上來了》的教學設計07-01

          《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范文07-01

          《皮球浮上來了》優秀教學設計07-02

          《皮球浮上來了》優秀教案06-29

          皮球浮上來了課文原文08-26

          《皮球浮上來了》優秀教案設計范文06-28

          一年級下冊《皮球浮上來了》教學設計12-16

          讓皮球從樹洞中浮上來名人故事10-14

          《拍皮球》教學設計11-29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99 | 思久96热在精品国产 | 一区偷拍中文久久无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