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01 13:31: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繼續學習課文,通過朗讀和學習種樹人的話,理解“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風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聯想: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教學難點】

            能在理解作者和種樹人的話后,聯系自己的實際。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顧

            師說:上節課我們一起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請同學們回憶種樹人是怎樣種桃花心木的?

            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問種樹人,種樹人是怎樣回答的呢?

            這節課我們一起看一看。

            二、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種樹人的話

            種樹人的話都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是嗎?現在找一個同學做本文的作者了,你們就是種樹人,我可是有幾個問題要問你們,你們能給我以滿意的答復嗎?

            生:能!

            師:回答我的問題可不許看書,老師建議你們再讀一讀種樹人的話,最好能記住。

            生讀種樹人的話。

            師:不看書能回答我的問題嗎?

            生(信心十足):能!

            師走到一位小姑娘身邊,問:我說你這個種樹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時給樹苗澆水,又不澆一定量的水,瞧,樹苗都枯萎了,后悔吧?

            (生笑。)

            生:不后悔。我之所以不不按時給樹苗澆水,不澆一定量的水,是要讓它們自己學會在土里找水源,自己會找水源的,才能長成百年的大樹,自己不會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沒什么可后悔的。

            種樹人,我有個問題要向你請教。

            生:沒問題,你問吧!

            師:嗬!口氣不小啊!

            師:我問你,如果按時給樹苗澆水,澆一定量的水,結果會怎么樣?

            生: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風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師:噢,我明白了,開始我還以為你很懶呢,原來不是啊!

            三、問題討論

            那么,你認為種樹人的種樹方法是否非常合理呢?

            請你們小組討論。

            四、聯系生活實際,領悟其蘊含的道理

            種樹人講的是種樹的道理,我很受啟發,聯想到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請同學們一起讀“我”悟出的道理,大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段的理解。

            生1:要鍛煉獨立的生活能力!

            生2:要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不能什么事都依靠爸爸媽媽。

            生3:自己要主動地學習,不能總是等著老師教。

            生4:要學會自己學習,不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督促,自己能主動地學習。

            師:理解得好!老師讀了種樹人的話也頗受啟發,老師需要鍛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今天,你們就表現得非常好。建議你們為自己良好的表現而鼓掌。

            生: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這是因為桃花心木自己學會了在土里找水源。

            師:理解得真好!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讀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贊美、感激、欣慰、驕傲……

            假如你就是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對育苗人說的話寫下來。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體會種樹人的用心,理解作者從中領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是借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學會自立、自強。

            4、學習文章敘事事物層次清楚,層層加深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如:“不確定”在種樹中指什么?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又指什么情況?在如:“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會因所處的環境的艱辛而變得深刻。”這句話的理解,進而悟出課文是借種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種樹人育苗的方法很特別,誰能用一兩句話概括種樹人怎樣給樹苗澆水的?(從“澆水的時間不一定”和“澆水的量也不一定”認識種樹人澆水的無規律性。板書:澆水無規律。)

            2、引出新課:

            教師:種樹人來的時間并沒有規律,澆水量也不一定,他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是不是有道理?

            二、研讀課文,感悟哲理

            1、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探討話題:種樹人為什么這么做?

            (在這過程中教師有選擇地參與到相對薄弱的小組中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地幫助后進生。)

            2、匯報交流,種樹人是從哪兩方面說明他這樣做的原因?

            通過抓住“百年的基業”,“不確定中”“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等詞句,引導學生體會種樹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那漫漫的歲月中,不可能像種菜或種稻子那樣能夠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變幻莫測的自然界中,只有依自己的力量(相機板書:會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書:長成大樹)。從而明白“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3、指導朗讀:

            ⑴ 種樹人是怎樣說這些話的?該怎樣讀?理解“語重心長”的意思。

            ⑵ 指名讀、互讀、自由讀、評讀、全班讀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交流與傾聽中感悟澆水的道理。

            三、發表見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⑴ 從“給樹苗澆水”這件事中,作者聯想到了什么?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想表達什么的見解。(相機板書:(樹苗)──(人))

            ⑵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見解。

            (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相機從如下幾點加以點撥。)

            ① “不確定中生活”是什么樣的生活?你能聯系課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說一說嗎?

            ②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與課中的桃花心木一樣會有很大的收獲,有什么樣的收獲?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會像桃花心木一樣能夠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努力成長。相機板書:接受考驗鍛煉自主努力成長。)

            理解“為什么在不確定中,人會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③ 反向思考,在“確定中生活的人”會是怎樣的?

            ⑶ 引讀,加深理解:

            (聽了種樹人這番意味深長的話,“我”心中無比感動,“我”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

            2、抒發自己的見解:

            讀到這里,你認為自己在生活這方面做得怎樣?該往哪方面努力?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體驗小組交流、集體交流。)

            引導:

            ⑴ 聯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你想對自己的父母說些什么話嗎?

            ⑵ 聯系老師的教育方式,你想對自己的老師說些什么話嗎?

            ⑶ 聯系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對自己也說句什么話嗎?

            四、作業設計

            1、小練筆:

            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日記、隨筆、書信等)寫一寫自己的感想。

            2、拓展閱讀:

            閱讀有關張海迪、陳景潤、愛迪生等文章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找時間跟自己的小伙伴講一講他們的故事。

            3、發表見解:

            “懶老師”的教法,你贊成不贊成?跟同學們說說你的見解。{補充閱讀材料附后}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1、師:同學們,一位種樹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內心有了觸動,繼而產生對人生的哲學思考——作者說,種樹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學會了一些本事,這些本事是什么?

            學生回答要點如下扣住: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長。語言可自己發揮,也可說書上的語言。

            2、師:同學們,你們再讀課文,認真批注,聯系生活,聯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會兒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自己批注,教師巡回看,指導學生在重點段落上研讀,并注意把描寫樹和人的語句聯系起來,這其實在教學生一種閱讀思考的方法)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批注相當重要,要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因為“閱讀要有自己的心得”“說出自己的體驗”,讀書要聯系生活,讀出自己,所以本課時將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導發表見解作為重點。

            二、交流感受

            1、研讀第12、13自然段

            2、引導對話,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1)師:如果你們就是種樹人,老師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問題嗎?

            師生對話(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不斷追問)預設如下:

            你到底應該什么時候來,多久澆一次水?

            你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該不會枯萎了吧?

            樹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護的時候,難道不能等他們長大些再這樣做嗎?

            (2)師:你們雖然都明白了種樹人的話,可是你們還不像種樹人,請注意種樹人說話的提示語。對了,誰能笑著對我說?

            指導學生朗讀——扣住“笑”,體會種樹人的有禮貌和自得、自信。

            指導讀好語重心長,讓學生配上動作讀好這兩小節。

            3、總結過渡:

            難怪你會隔三岔五地給樹澆水,不是沒有規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還以為你懶呢,原來是為了讓桃花心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還以為你忙呢,原來是想讓桃花心木長成百年的大樹。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種樹人!種樹人與我的'對話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聽得清清楚楚。它們會想些什么呢?會對種樹人說些什么?

            請聯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會想:( )……

            【設計意圖】

            生本、師生、生生的對話,以及角色的轉換,讓學生進入文本、進入情境,真正讀懂了文章,而且訓練了表達。

            4、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梳理出重點段落詞語之間的聯系。

            樹苗 人

            定時定量澆水 不確定澆水 不確定環境

            ↓ ↓ ↓

            依賴 不依賴 獨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轉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長 努力生長

            三、研讀14自然段

            過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聽了種樹人的這番話,也是非常感動。

            [出示]14自然段

            植樹者言,使我非常感動,想到不只是樹,人也一樣,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養成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1)師配樂范讀。然后生齊讀文字。

            (2)師生討論:先根據對“澆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確定的風雨”,體會“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萬物競天,適者生存”的道理。

            提問:

            樹木的“不確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確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確定”有哪些?

            引導學生能通過理解樹木的“不確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從而理解人的“不確定”指生活的變化無常,會經受困難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事例嗎?下面老師有一個故事講給你們聽:

            學生自由發表見解。

            (4)結合生活經歷,把感受最深的一兩句話寫成格言。

            引導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知道的在艱苦環境中自強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學生還能從反面談到一些人被優越條件嬌慣成了“溫室里的花草”,經不起生活的風雨的事例,兩相對比,最后歸納到問題 “為什么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 上。學生通過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艱苦環境的人,接受的考驗和磨練更多,為了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克服依賴性,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為了生存與發展,必須通過自己親自去實踐,去競爭,去拼搏。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會對社會環境、人際關系等產生切身的感受,才會真正感知“尊重”、“艱辛”、“珍惜”等情感,從而學會與他人合作,體驗到奮斗的艱難,珍惜來之不易的一切。

            【設計意圖】

            避免繁瑣的講解,通過朗讀和結合事例來理解,在把體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介紹作家,推薦文章。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師這兒有他的幾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鳥》,同學們讀了,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師生共同讀)“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師)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發林清玄散文)

            【設計意圖】

            設計拓展,為了讓學生舉一反三,喜歡閱讀,廣泛閱讀。

            板書設計

            桃花心木

            樹苗 人

            不確定澆水 不確定環境

            ↓ ↓

            不依賴 獨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轉化能量

            ↓ ↓

            汲水生長 努力生長

            特別建議:

            《 桃花心木》一課的教學,構建了較為開放的自讀自悟、自能讀書的課堂,可以看到,兩個課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讀書、批注、討論、研究,教師在引導、點撥、疏通、提升,并不失時機的進行閱讀方法的滲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哪里來,只有從閱讀中才會獲得,所以,放手讓他們自己讀,使他們練一雙慧眼,鑄一顆真心。

          【《桃花心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雷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07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泉水12-24

          白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2-24

          《背影》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25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08

          觀潮教學設計第二課時09-27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課件設計08-03

          《生命生命》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22

          《雷雨》教學設計三(第二課時)02-16

          《口耳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大看蕉永久网 | 日韩一本一区二区三四区 | 亚洲综合丝袜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二三区精品视频 | 午夜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 天堂va欧美ⅴa亚洲v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