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5-20 16:25:49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1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鐘面,能夠區分時針和分針。

            2、會正確認、讀、寫整時。

            教學重難點:會正確認、讀、寫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教具演示法和談話法,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多種游戲,讓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學習。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最大程度體現課改精神,在學法的指導上,我將充分體現教師是課堂上的引導者,啟發者,參與者。通過讓學生說一說、找一找、撥一撥等多種活動,讓學生積極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述、動手操作,從而主動的獲取新知識。

            三、說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謎語和鐘聲讓大家猜謎。并顯現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表,引出課題(認識鐘表)。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環節: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認識鐘面

            (1)觀察鐘面:學生先觀察鐘面,看你發現了什么?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

            ①有12個數字。

            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又細又長,叫分針;又粗又短,叫時針。)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觀察鐘面,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交流,舉手匯報,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步驟: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

            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著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著12時,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中文表示法,在教學電子表示法,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么?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7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

            1、動手撥一撥,說一說。

            2、小明一天的作息安排。

            3、找朋友。

            1.讓學生動手撥一撥,說一說,讓學生在師生互、生生互動的過程中,應用新知,在愉快中鞏固新知識。

            2.我用課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結合課本說說“小明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為后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3.找朋友活動,通過連一連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印象和理解。

            第四環節: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會了什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它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整節課的重點內容。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P76例1例2、例3及課堂活動。

            二、課時目標:

            1、認識鐘面,知道分針時針在鐘面上如何計時理解1時=60分。

            2、結合親身實踐和生活經驗,體驗時、分的長短,具有一定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認識鐘面,理解1時=60分。

            四、教學難點:

            體驗時、分的長短。

            五、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認識鐘表

            (一)激發興趣

            1、在上課之前,老師想讓大家來猜一個謎語,有信心嗎?猜這個聲音是什么東西發出來的?(滴答)。

            2、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關于鐘表的一些知識。

            (二)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關于這個老朋友,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1)時針、分針、秒針。(你能說具體一點嗎?哪根是秒針?對,又細又長的就是秒針。)

            (2)數字。(有12個數字)

            (3)大格。(從哪兒到哪兒為一個大格,還有呢?數數看,一共有12個大格)。

            (4)小格。(你知道一個大格內有多少個小格嗎?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對,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2、通過認識鐘面,我們知道了鐘面上最長最細的是秒針,還知道有12大格,60小格。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分針、時針在鐘面上是如何計時的。

            (三)認識分

            感受1時=60分

            1、誰知道分針在鐘面上是怎樣計時的?

            2、小格呢?走5小格呢?從12走到2呢?可見,分針走幾格就是幾分鐘。

            3、那么,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呢(板書)

            4、下面,我們就來拔一拔,讓分針走一圈。

            在拔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觀察,分針走一圈的時候,時針有什么變化?(老師撥鐘)

            5、誰知道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時間?時針走2個大格呢?走一圈呢?

          【《認識鐘表》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認識鐘表課件設計05-08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12-12

          認識鐘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10篇)12-18

          認識鐘表說課稿 15篇11-14

          認識鐘表說課稿15篇11-09

          認識鐘表說課稿15篇11-14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關于認識鐘表教案七篇02-0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电影不卡电影 |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中文字AV字幕在线观看老师 | 亚洲欧美自拍制服丝袜另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