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漢字的背后,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漢字背后的小故事,歡迎瀏覽!
“章”:“立早章”應該為“音十章”
今天,不少人把“章”說成是“立早章”,其實,這是不對的。《說文解字·音部》指出:“章,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其中的“音”,指“音樂”、“樂曲”;“十”為萬物之終。“音”和“十”合起來的意思,是樂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由此看來,稱“章”為“音十章”更為妥當。
“友”:先民見面時用握手表現朋友之情
古文“友”字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之形,并且為右手?梢“友”是會意字,其意思是兩只右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從“友”字的造型,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朋友相逢時,他們也會像今天一樣用握手來表示朋友之情,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妻”:上古社會,妻子是被搶來的
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一望便知古“妻”字中有一個似跪的被奴役的女子形象,這個女子的頭發顯然是飄散的,另外加一只罪惡的手,這只手正伸向女子的頭部,將她的頭發抓住?梢“妻”是一個會意字,其意思是:用手去抓住一個女子的頭發。古文的“妻”字生動地描繪了上古社會中搶奪別人的女子作為自己配偶的一種風俗。
【延伸閱讀】
河南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劉玉珂讀到《會意識字》后評價說:“作者以新的視角、新的思維,研究出的‘快速快樂’識字法,使人耳目一新。目前尚未看到同類的識字字典,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填補了漢字字典上的一項空白,是眾多漢字字典中的又一奇葩!”
如果你有幸看到這本王銀忠老人花了十年時間編著的《會意識字》,就會發現:這與你看到的任何一本字典都不相同。其對每一個漢字的拆解都有著極為獨特之處,并且賦予了每一個漢字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十年研究漢字的漫長時光中,王銀忠老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對于漢字的教學方法,“我明白自己做的是一件什么樣的事情,從古至今,找不到《會意識字》這樣的字典,漢字走向世界,沒有一本拿到世界上用的書怎么行啊!”
涵蓋面廣
常用的字都能看到
王銀忠表示,《會意識字》是根據現行漢字部件的意義分析字的本義,再根據本義的含義,也就是本義所反映的社會習俗、農耕文化或相關科學知識等,引申出現代的字義。簡言之,是解釋包括簡體字在內的現行漢字的書。
“這本書總共有3678個字,主要選擇的是小學課本生字表中的字,又增加了一部分與那些字相關的字,基本涵蓋了常用字,其覆蓋率達99.48%。每個現行漢字的后面首先列舉出能檢索到的繁體字、異體字和隸書、繆篆、小篆、金文、甲骨文等,便于讀者在字形上互相參照。另外,通過字形結構、本義、字義演變、組字等,對每個漢字分別予以解說。這樣,為獨體字提供了其古象形字,便于人們開發右腦,加強記憶;對合體字則提供了‘會意識字’的范例,便于人們掌握這種識字方法,達到生字過目不忘”。
王銀忠透露:“為了弄清每個字的本義,我把所有名家的說法都查出來,他們哪些說法正確,為什么正確;哪些不正確,我得證明為啥錯,都得有個判斷。更重要的漢字文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漢字本身的文化、結構發展規律和使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另一個還有它承載的中華文化,這個費工夫,涉及面很大。凡是中華民族用得到的知識,它都能體現出來,這些東西都得弄透。”
十分有趣 每個部件都有故事
王銀忠透露,他研究漢字,是在學習、尊重漢字文獻的基礎上,著重弄清每個漢字所反映的事物。漢字是由部件構成,部件是字中的表意單位,每一個部件背后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如‘透’字,由‘辶’和‘秀’組成,其中‘辶’表示與行走有關,‘秀’表示谷子果實或花,本義為去察看谷子如何開花結果。為什么表示‘暗地里告訴’,‘穿透’,‘顯露’,‘透徹’,‘達到飽滿的、充分的程度’等現代字義呢?請教了研究谷子的專家,方知谷子是閉花授粉作物,察看谷子花或進行人工授粉,需先將其花穎撥開。這樣,由閉花授粉引申為‘暗地里告訴’;由撥開花穎引申為穿透;由撥開花穎而花暴露出來引申為顯露;由弄明白谷子如何開花結果引申為透徹;由經過人工授粉而谷粒飽滿引申為達到飽滿的、充分的程度等。”
“再如‘漸’字,由‘氵’和‘斬’組成,其中‘斬’表示造車,為什么加‘氵’呢?為什么表示‘浸、流入’和‘事物發展的開端、慢慢地’等現代字義呢?古代造車一般用硬木,于是就到紅木家具廠參觀,才知道用硬木制造器具,首先要浸泡硬木料,這是硬木除脂的第一道工序,而后還要經過煮、蒸、烘干等工序,使木料中的油脂排出,以防變形。由浸泡木料引申為浸;由液體進入木料空隙引申為流入;由浸泡木料引申為事物發展的開端;由浸泡木料的過程引申為慢慢地。”
“再比如為了研究‘笨’字,我找了河南農業大學研究竹子的教授請教,他給我講一上午,然后又用一整天的時間跑到平頂山魯山縣的一家竹子園,刨出竹子根看,最終弄清了緣由。為了弄清‘羥’一類的字,請教化工專家,弄清其化學分子式……”
非常實用
讓你快樂地迅速識字
王銀忠老人寫《會意識字》這本字典的初衷就是要“教小孩兒識字”,所以從一開始就決定著其實用性。
王銀忠表示,“我的觀點就是,所有說中國話的,首先要把漢字搞清楚,這是個基礎。我相信《會意識字》會越來越有用。相信50年后,這本書可以成為教材,中國漢字教材。”
河南師范大學經濟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劉玉珂在談到這本字典時表示:“《會意識字》一書,是一部具有特色的新穎快速快樂識字字典。人們都覺得漢字難學,作者傾10年心血潛心研究,追尋漢字的繁化、簡化背景,探索出漢字的最大特點是‘義寄于形,形義結合’。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填補了漢字字典上的一項空白,是眾多漢字字典中的又一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