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鱷魚的特征和習性。
2、學會用雞蛋殼制作鱷魚。
活動準備
雞蛋殼,木工膠,顏料,毛筆
活動過程
[導入] 1、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鱷魚。— 我在密林或是沼澤地里生存。
— 我有尖銳的牙齒和大大的嘴,我喜歡隨便地抓動物來吃。
— 我的腿很短,我的身體很堅硬。我是誰呢?
[展開]
1、談談鱷魚。— 你見過鱷魚嗎?
— 你在哪兒見過鱷魚?
— 見過鱷魚后你有什么感覺?
2、說說鱷魚的特征和習性。— 鱷魚長什么樣?
(鱷魚的尾巴很長,腿很短,嘴巴很大。鱷魚的皮膚很粗糙,魚鱗一直覆蓋到尾巴。結實的`大腿支撐著整個身體,腳掌之間有腳蹼所以適合在水里生存。)
— 鱷魚是怎樣狩獵的呢?
(鱷魚有尖銳的牙齒和強壯的下巴,所以它可以攻擊岸邊所有的動物,把它們抓來吃。鱷魚的牙齒像可以穿透厚厚的鐵板非常的尖銳。)
— 鱷魚和鱷鳥有什么關系?
(鱷魚和鱷鳥互相幫助著生存。 (共存的關系)
鱷鳥吃鱷魚牙齒縫隙里的殘肉,鱷魚通過鱷鳥可以清潔牙齒。
3、制作鱷魚并研究制作材料。— 如果要制作出鱷魚需要哪些材料呢?
— 用雞蛋殼怎樣制作出鱷魚呢?
4、用雞蛋殼制作鱷魚。
① 把雞蛋殼瀝干準備好。
② 把雞蛋殼敲碎。
③ 把敲碎的雞蛋殼用木工膠粘在鱷魚的身上。
④ 粘完蛋殼后用綠色的顏料涂在蛋殼上完成作品。
[結尾]
1、讓孩子們把完成的鱷魚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2
一、活動設計意圖
由于中班幼兒處于形象期的形成階段,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愿望,而且這一時期的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美術表現能力,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創造力處于良好的發展階段,幼兒不再滿足已有的美術水平,希望嘗試和探索更高級的表現形式。幼兒已經知道水的多種作用,但是運用水作為工具材料來作畫,還是首次。所以此次教學活動采用“吹畫”即“吹墨畫”這種新穎的作畫方式,讓幼兒體驗不同的作畫方式帶來的樂趣,同時讓幼兒在過程中學會運用水的流動性并能控制吹氣力度大小作畫,提高平衡協調能力,發散思維,激發創造力。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吹畫”藝術
2、學會吹畫的方法,運用水的流動性作畫,掌握用不同力度吹出不同的樹的外形。
3、喜歡體驗不同的`美術活動,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三、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了解水的多種作用,認識樹木的外形特征。
2.工具材料準備:水、圖畫紙、各色顏料、調色盒和小湯匙等。
四、活動過程
1、引入活動:(1)課前帶領幼兒觀察水,課時教師提問,提取幼兒對水的經驗,引入運用水作畫的主題
(2)教師現場吹作一幅畫,讓幼兒觀察作畫動作變化
(3)讓幼兒自己總結觀察到的動作細節
2、介紹吹畫的方法:
(1)用小湯匙舀棕色顏料到水里,倒于圖畫紙的下方(2)用嘴對準墨水小心吹畫
(3)轉動畫紙,朝不同方向吹畫,才能吹出枝葉茂盛的樹
(4)待樹干和樹枝快干時,用手指蘸其他顏料點畫樹葉和花朵、果實
3、幼兒操作注意事項:
(1)重難點在利用吹氣力度吹出大小不一、長短不同的樹干、樹枝(2)在吹的過程中朝不同方向表現不同枝干的外形
4、幼兒互相欣賞,互相交流自己的吹畫心得。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3
設計思路:
國慶即將到來,家長都為幼兒準備了國慶長假活動的去向,同時,還了解到幼兒很喜歡雜技的表演,而且特別喜歡滑稽人的樣子,每當看見滑稽人的表演他們都會開懷大笑,所以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幼兒把自己看見的表演、滑稽人的表演在美工活動中表現出來。
目的:
1、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重點:
1、折紙的部分及使用剪刀和粘貼的方法
2、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和做畫的能力。
準備:舞臺、背景圖一張、剪刀、漿糊、手工紙、毛巾等
過程:
一、今天我帶你們去看表演,你們喜歡嗎?出示舞臺、背景圖,舞臺上有什么表演節目呢?你們愿意一起參加表演嗎嗎?那你要表演什么節目呢?想一想,告訴大家。
二、1、要想好你今天要表演什么節目,想好了再動手畫,表演的動作和用的道具最后畫,可以用桌上的手工紙來幫助畫畫,不用也可以的',自己想
2、教師講解、師范滑稽人的做法,滑稽人的頭有手工紙做出來的,是一個寶塔,然后倒過來就成一個人的頭,畫上眼睛、和嘴就完成了,然后畫身體,最后畫你的滑稽人在表演什么節目?看誰的滑稽人表演的節目與別人都不一樣,最后剪下來,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要剪的光滑,然后粘貼到舞臺上來表演,3、幼兒進行作業,教師個別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完成作業。
三、結束講評:今天舞臺上的滑稽人表演得好看嗎?有一些什么節目呢?等一會兒我們還要到小班去演出,請你們去介紹好嗎?現在先和你的好朋友介紹,你的滑稽人在表演什么好嗎?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在畫好的輪廓內涂上漿糊,再用紙繩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地繞出物體形象。
2、激發對紙繩貼畫的興趣,發展手指肌肉的靈活性。
3、能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創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各種顏色的紙繩由老師帶領幼兒搓好。
紙、水彩筆。剪刀、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1、在紙上畫出輪廓線,可以是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2、在輪廓線內涂上漿糊,拿一根彩色紙繩邊繞邊用手輕輕按壓,使紙繩在紙上貼牢。
3、幼兒可以自己創作圖案,用不同顏色的紙繩繞貼組成美麗的圖畫。
指導要點:
提醒幼兒紙繩繞貼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由內向外繞貼,一種是由外向內繞貼。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自己的繩子畫組成一幅故事畫,嘗試看圖說話,與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體驗與同伴交流、分享的樂趣。
活動反思: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紙繩很細,4開的紙上頻繁的彎折、黏貼,孩子們的稚嫩的小手拿捏不穩,不時自覺地扯下來重新粘。雙面膠頻繁的貼、撕斷、刮,孩子們的手指肚、小指甲,不時的黏上膠;一會兒袖子也粘到雙面膠上;一會兒手指兩個、三個的的黏在一起,“哎呀,老師又黏上了”的叫喊此起彼伏。但是孩子們沒有因為如此困難而放棄的,濃厚的興趣打敗了黏貼的不易,一直堅持到最后。皺紋紙繩貼畫終于順利完工,看著孩子們辛苦的勞動成果,不能不讓人為之震撼。黏貼之精細、手法之多樣、城堡樣式之豐富多彩,效果之優完全超出我們老師的預料。大人做到如此都頗費神、費力,別說這么小的孩子了,可見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給他藝術的氛圍、豐富的材料、巧妙地引導、適當的鼓勵、些許的等待,孩子們都會見心中的影像慢慢的表達出來。也許構圖不夠合理,樣式不夠新穎,黏貼有些笨拙粗糙,但是獨屬于孩子們自己童稚的表達方式,所達到的藝效果是任何一個藝術家所不及的。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是相當的自豪。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感受理解兒歌內容,嘗試朗誦兒歌。
2、在游戲中感受語言游戲的快樂。
3、大膽與同伴合作。
教學準備:
1、鱷魚牙齒、眼睛兩人一份。
2、小猴指偶兩人一份。
3、幼兒圍坐半圓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今天,我們來聽一首兒歌,聽聽兒歌說了什么?
二、欣賞并理解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
(一)教師富于表情地輕聲朗誦,幼兒傾聽后提問:
1、兒歌講的是誰?
2、鱷魚和猴子之間發生了什么?(幼兒講述,師用詩歌中的語言進行回應和提煉)
(二)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幼兒跟誦。
三、手指游戲《鱷魚來了》
(一)教師示范手指游戲《鱷魚來了》,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
游戲玩法:伸出一只右手,張開五個手指,左右搖晃,表示蕩秋千。當念到鱷魚來了的.時候,伸出左手,大拇指與其他四個并攏的手指有節奏的做分開合攏分開合攏的動作。當念道“啊嗚啊嗚啊嗚”時,就吃掉右手的大拇指。接下來依次做上面的動作,只是手指數從五個變成一個,到最后右手的五個手指都吃完了,讓幼兒拍拍小手,然后攤開小手,表示什么都沒有了!
(二)幼兒進行手指游戲,教師跟隨并指導。
(三)師幼合作進行游戲。
(四)幼幼合作進行游戲
四、玩教具參與的手指游戲
(一)教師出示手偶,引發幼兒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手偶的佩戴方法,尤其是鱷魚。
在這個環節里,教玩具的佩戴需要掌握方法(撕貼雙面膠,牙齒戴到虎口處,眼睛戴在食指背),則幼兒的觀察至關重要。教師動作要慢,講解要清晰。
(三)教師佩戴手偶進行游戲,配合肢體和表情進行。
(四)師幼合作游戲。
請個別幼兒和教師一起合作游戲,在幼兒學習佩戴環節,請幼兒自己嘗試,也可請大家一起回顧方法進行幫助。
(五)幼幼合作游戲。
角色分工需要協商,教玩具的選擇和佩戴也需要協商、操作和相互的幫助。教師在這個部分,要注意引導孩子耐心、細致操作,同時也要學會和小朋友進行協商和合作。
(附兒歌)
鱷魚來了
五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四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三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兩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一只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許多猴子蕩秋千,嘲笑鱷魚被水淹,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啊嗚,啊嗚,啊嗚!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畫圓點連線,并能大膽的創作出有趣的畫面。
2、培養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大膽想象。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蝸牛,小貓釣魚。
2、幼兒用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激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以游戲口吻:大家好!我是小花貓,今天我要去釣魚,怎樣才能釣到大魚呢?
哈哈!我有辦法了,我要找一條合適的路線。
(教師邊說邊在趣味練習上沿著點點連線,到魚的位置。)
2.嗯!這辦法真好,我釣到了一條大魚!
(引起幼兒對連線的'注意。)
好!我再釣一條大魚,給小朋友燒魚吃。
(教師再次示范連線。)
二、趣味練習,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1.圖片:蝸牛(貝殼由圓點組成)
你們看!這是什么?(蝸牛)
可是,蝸牛的房子還沒有建牢固呢,(啟發幼兒看看蝸牛的貝殼都是由一些點點組成)
現在,老師就幫小蝸牛建一座牢固的房子。
2.教師示范連線點點,引出幼兒對點的好奇。
瞧!用這些點點就幫蝸牛把房子建好了,這些點點很有趣是嗎?
三、教師示范畫圓點
1.教師:瞧,一個圓點變出來了,又一個圓點變出來了。
請小朋友猜一猜,我把這些圓點連起來會變成什么呢?
哇!是一個雞寶寶,真有趣。
2.你們喜歡圓點嗎?想不想畫畫呢?
四、幼兒畫點-自由連線
教師幫助指導。
五、結束
教師:今天呀,小朋友用有趣的點點畫了很多漂亮的畫,你們開心嗎?
我們小朋友真能干,回家后把這些有趣的點點畫給爸爸媽媽看好嗎?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7
活動目標:
1、愉快的嘗試將一大塊泥分成幾小塊,學習搓圓、壓扁的技能。
2、由選擇不同的印章,將餅干印出各種花樣,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色橡皮泥若干,刻有不同花樣的小印章若干。
2、娃娃一個,小盆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不同花樣的餅干,激發幼兒興趣。
師:老師今天做了很多不同的餅干,來看看吧!
師:你們想做嗎?
二、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1、將一大塊泥分成幾小塊,拿一小塊放在一只手的手心里,另一只手旋轉團圓,然后壓。扁做成一塊圓餅干。
2、印章壓花。取一個印章在餅干上輕輕一壓,軋出花樣即可。一塊餅干上可壓上幾個花樣。
指導要點:
1、提醒幼兒先搓圓再壓扁,印印章時要輕一些,幾塊餅干可印上不同的花紋。
2、提醒幼兒給娃娃吃的餅干要衛生,要放在泥工板上做。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欣賞點評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學習畫大、小不一樣的圓圈泡泡。
2、讓幼兒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選擇色彩涂,表現大、小不一樣的圓圈泡泡。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畫有小魚的畫紙。
2、人手一盒油畫棒。
3、已調好紅、黃、藍三種顏料。
4、示范畫一張。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小金魚》進場(導入)。
幼兒跟隨《小金魚》的音樂做小魚游的動作和老師一起進教室。
師:小魚們,今天魚媽媽帶你們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搖搖尾巴,點點頭,游啊游,游啊游,小魚游的真開心呀!
師:小魚們,游累了吧!我們來休息一會吧!(坐下來)二、引出課題。
1、師示范畫泡泡及過程順序。
(1)師:剛才我們小魚們玩的真開心,魚媽媽高興的想來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形的)(2)教師出示范畫畫泡泡。
A:拿筆的姿勢。
B:師:魚媽媽吹了這么多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還會親親嘴,有的泡泡還會捉迷藏,真漂亮,我們來幫泡泡拍個照吧!
2、教師出示排刷和顏料。
(1)出示范畫。
(2)師涂示范色小口訣,幼兒模仿。
師:小排刷,手中拿,紅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紙上來拍照,這邊刷到那一邊。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嗎?你們想不想也來吹泡泡,幫泡泡拍照呀?
(3)師:那我們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會親嘴和好玩的泡泡!吹好了就請排刷姐姐和顏料哥哥來幫可愛的泡泡拍照。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作畫時,
2、師:這個小朋友畫了個大泡泡,這個小朋友還會畫親親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給幼兒鼓勵,他們畫的更好)四、相互欣賞幼兒作品,評價幼兒作品。
師:小魚們,跟著魚媽媽一起來看看小魚們吹的泡泡吧!跟魚媽媽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顏色的。
(幼兒相互評價作品,教師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五、結束部分 。
師:小魚們吹了這么多漂亮的泡泡,魚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做游戲,我們一起出發吧!
反思:
上了有趣的泡泡活動中,小朋友們對自己動手試探制作泡泡水的好奇心很強,對吹泡泡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活動中幼兒對加了洗條用品后水的變化,觀察的過程不明顯,我想如果在活動中增加一個攪拌的用具,讓幼兒加入液體后先攪拌,再用吹泡泡的工具吹,這樣幼兒在觀察時就會更好一些。在吹泡泡時可以讓幼兒到室外感受一下,可能會更增加幼兒的興趣。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車輪滾畫,初步感受車輪花紋的美。
2、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用車輪作畫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重點:
用車輪滾畫出彎彎曲曲的線和直線。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感受車輪花紋的美。
活動準備:
1、經驗:區分曲線和直線。事先請每個幼兒帶一輛玩具車來幼兒園。
2、各色顏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
1、孩子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出示小汽車)噢!原來是小汽車。“大家好!我是小汽車。”我們也和他打個招呼吧!(小汽車你好!)
2、小汽車最喜歡旅行了,他去過高山,去過海邊,去過沙漠等很多很多的地方,那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二)出示范畫,講解小汽車開到了哪里。
1、出示圖片(幾座連綿的山)現在我們看小汽車開到了哪里?小汽車在山上開出了幾條彎彎曲曲的曲線。
2、出示圖片(馬路背景圖)現在小汽車又開到了馬路上,他也留下了腳印,他開出了幾條直線。
3、老師想把小汽車留在山上的、馬路上的腳印都畫下來。你們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三)教師講解車輪滾畫的方法。
1、輪子蘸上顏料開到白紙上,輪子的腳印看得更清楚、更漂亮了。先讓車子在顏料盆里前后開開,讓輪子滾上顏料,然后把車子放在紙上開一開,開的時候不要倒車。
2、老師把蘸顏料盆放在中間,它就像是一個大花壇,我們開過去的時候要繞過它,開一條曲線,別撞上了。
3、小汽車的腳印好不好看?就像一幅漂亮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叫車輪滾畫。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大膽嘗試及色彩表現,提醒幼兒注意保持清潔。
(五)相互欣賞、評價。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講述自己畫面內容。
2、你的小汽車開到了什么地方?(幼兒自由回答)你開出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和筆直的直線。
活動反思:
活動前請孩子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愛的汽車,與老師、同伴一起玩。“車輪滾畫”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活動中幼兒用車輪作畫,觀察色彩、花紋和路線等變化,通過想象,組合創造出新形象。從中幼兒體驗到用輪子作畫的樂趣和新奇。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短線添畫鱷魚牙齒。
2.知道鱷魚的生活習性和外形特征,并能給鱷魚填上好看的顏色。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積極參與活動。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干凈。
【活動準備】
水彩筆、紙、范畫、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猜我是誰(老師出示圖片)
——你知道鱷魚生活在哪里嗎?它平時吃什么?
二、新授
——鱷魚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鱷魚是什么顏色的?
——鱷魚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
——鱷魚的牙齒是什么樣子的?
三、出示老師準備范畫
——看看老師的這幅畫的牙齒是什么樣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幫鱷魚添上牙齒。
四、幼兒繪畫
——自己拿出黑色水彩筆和老師一起繪畫。
——幼兒看老師涂色,告知幼兒涂色時筆向一個方向涂。
五、展示自己畫的畫
——請孩子們把作品一起展示在白板上。
——師幼一起點評作品
六、活動延伸
——在下午活動課時候,小朋友合作將作品制作成有趣的頭飾。
教學反思:
讓幼兒在創作中感受不同美術工具帶來的樂趣。選材較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在活動中,幼兒的興趣較高,大部分幼兒能夠獨立完成作品,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畫自己喜歡的鱷魚,尊重幼兒的意愿。
小百科: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它出現于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處于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時期,而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總局限于以繪畫、添畫、涂色這些形式上,其實泥工活動更有助于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發展,其次,孩子們也非常喜歡玩橡皮泥。于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餅干》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捏一捏、搓一搓、壓一壓、印一印的過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再通過自制餅干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體會泥工活動的快樂。
2、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3、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運用捏、搓等技巧,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難點:學習使用印花工具輔助材料做出各種形狀的餅干。
活動準備
1、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媽媽、羊媽媽的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導入活動。
請另外一個老師扮演兔媽媽,我扮演羊媽媽,小朋友扮演兔寶寶。
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到羊媽媽家做客,羊媽媽用好吃的餅干招待了兔寶寶。在吃餅干過程中,羊媽媽引導寶寶觀察餅干上有什么?餅干好不好吃?激發兔寶寶要學習做餅干的興趣。
(引導幼兒去別人家做客要有禮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
二、第二部分:羊媽媽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餅干,兔寶寶觀察并模仿做動作。
首先我介紹了做餅干的`材料。接著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餅干并讓孩子們跟我一起邊說邊做捏、搓的動作。接著我引導幼兒觀察,用什么將橡皮泥壓平?怎么使用輔佐材料做出各種各樣印有花紋的餅干?又是用什么東西給餅干印上花紋的?在這個環節里,我重點講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餅干。
三、第三部分:兔寶寶自己學做餅干,羊媽媽和兔媽媽一起指導。(放音樂)
在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兔寶寶還可以做各種顏色的餅干,印花的時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衛生。兔寶寶幫羊媽媽收拾好做餅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游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干,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學做餅干,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2、復習常見的幾何圖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教學準備: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種印花工具(小雪花積塑、帶有凸凹不平花紋的小玩具等)、幾何圖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圓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樸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種形狀的餅干。
2、吃點心時,讓幼兒吃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的餅干。
3、學習兒歌《餅干》。
三、教學步驟:
1、朗誦兒歌《餅干》。
2、小朋友朗誦得很好,你們喜歡吃餅干嗎?(喜歡);你們吃過一些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圓、方、三角、橢圓)老師逐一出示食物餅干;我們吃過的餅干上有沒有花紋呢?(有)今天我們就來學做餅干,好嗎?(好)
3、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b、把團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壓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歡的花紋;
d、用幾何圖形模具將橡皮泥切割下來,變成一塊圓形、方形或橢圓的餅干,將邊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這樣一塊餅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餅干放在盤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4、小朋友自己來學做餅干......。(放一點音樂)
5、請小朋友把做好的餅干放到中間的桌上來,讓大家都來參觀,比一比誰最能干,做得最好。
6、評講幼兒作品:
a、從顏色上看:多漂亮的餅干呀!有紅色、綠色、藍色.......;
b、從形狀上看:這些餅干多美呀!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
c、從數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這么多的餅干,真棒!
7、品嘗餅干:你們覺得自己做的餅干好吃嗎?我們大家來嘗一嘗吧,你喜歡什么形狀,就拿什么形狀的餅干吃,嘗一嘗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課前準備的餅干)
四、活動延伸:
將橡皮泥、印花工具、幾何模具放在活動區,讓幼兒自己玩;老師也可準備一些小動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樣的方法做其它的東西,如;小鴨、小雞等。
五、活動評析: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看一看、嘗一嘗、做一做等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各種幾何圖形的模具,幫助幼兒完成作品的創作,幼兒做出的作品色彩鮮艷,圖案美觀,形狀各異,幼兒非常有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教學反思:
我覺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導入活動是非常成功的,這種角色游戲讓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活動了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另外,我精心準備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讓他們樂在泥工活動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餅干,發展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3
一、活動內容分析
幼兒泥工活動是一種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培養幼兒空間想像能力的活動,也是一項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休閑游戲活動。其操作性、創造性很強,幼兒在泥工活動中可以隨意地團一團、捏一捏、搓一搓就能改變它的形狀,使孩子們感到滿足,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所以小朋友們對橡皮泥都很感興趣。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為他們設計了《格子餅干》這一泥工活動。
二、幼兒分析
小班孩子都只有3歲左右,他們對泥工活動非常喜愛,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人人可以動手,作品完成后個個都有成就感。制作中蘊涵了從觀察到思維,從認識到操作,從想象到創造的一系列的過程調動起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幫助幼兒在泥工活動中獲得創造的快樂,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活動目標
1、體驗用彩泥制作餅干的樂趣。
2、初步了解泥工刀的使用方法。
3、嘗試用泥工刀在彩泥上橫、豎交錯的壓印,表現格子餅干。
四、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品嘗過各種形狀的餅干、巧克力等食品。會將彩色橡皮泥團圓。
教師用材料:幼兒人手一塊格子紋餅干。彩色橡皮泥。橡皮泥刀具
幼兒用材料:操作單頁25頁,彩色橡皮泥、泥工刀和棉簽棒。
五、教學實施過程
1、情景導入
1、情景導入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吃過見過各種餅干,激發他們對餅干造型的興趣。
2、給幼兒發餅干,引導幼兒談談格子餅干的造型特點和花紋。
2、探索發現
1、出示彩色橡皮泥,鼓勵幼兒用團園和壓扁的方法制作圓圓的餅干。
2、討論:圓餅干做好了,怎樣制作格子餅干。
3、教師提供材料,啟發幼兒探索用泥工刀在彩泥上交錯壓印表現出格子。
4、請幾名幼兒上臺示范,鼓勵幼兒交流各自壓印格子的方法。
3、創作表現
1、鼓勵幼兒選擇喜歡的彩泥制作格子餅干。
2、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格子餅干上裝飾。
3、啟發幼兒制作有獨特造型和裝飾的餅干。
4、欣賞評議
1、讓幼兒將做好的餅干。放在盤子中展示。鼓勵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款格子餅干?
2、引導幼兒將剩余彩泥收入盒子里。再將小手清洗干凈。
5、結束活動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能講出月亮上會發生什么事。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3、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
二、活動準備
1、范畫-月亮的故事
2、幼兒用圖畫紙、彩筆。
三、活動過程
1、出示一幅嫦娥奔月的圖畫,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講述月亮上的故事?
3、教師:其實月亮上沒有人,老師講的這個故事是虛構的',是編出來的。
4、請小朋友發揮自己的想象,想一想月亮上還會有什么故事?講給家聽。
5、請小朋友將自己的故事畫在紙上。
6、作品展覽。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15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拓印的方式表現畫面,感受玩色的樂趣。
2.感知秋天是蘋果豐收的季節,體驗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蘋果、吃過蘋果的前期經驗
2.教具準備:畫有大樹的背景圖、ppt效果圖、音效(樹上許多紅蘋果)
3.學具準備:水粉顏料(淡綠、黑、紅、白、黃)、胡蘿卜、抹布、棉簽、一籃蘋果、小毛巾、抹布
活動重點:
掌握用胡蘿卜拓印蘋果的方法
活動難點:
在樹枝上拓滿蘋果,注意蘋果間的高低錯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果園,激發興趣
1.播放ppt,請幼兒欣賞秋天的蘋果園
(1)今天,胡老師要帶你們去果園里面做游戲,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去呀?
出示一片豐收的蘋果園
(2)你看到了什么果樹?
(3)果樹上結了多少蘋果呀?
小結:秋天到了,蘋果樹上長了好多好多,紅紅的蘋果,真好看
2.設置疑問
(1)(播放哭聲),呀,誰在哭啊?
(2)(點擊國農,尋找哭泣的蘋果樹),我們跟著叔叔去找一找,這個哭聲從哪里傳來的?
(3)你們發現什么了?
(4)它為什么哭呀?我們一起問問他?
(5)播放蘋果寶寶說話:我長在果園的角落里,沒人看見我,照顧我,所以我的蘋果長的那么少
二、兒歌導入,幼兒表現
1.交流分享,回憶經驗
(1)你有什么辦法讓蘋果樹長出許多的蘋果?
重點:回顧經驗,澆澆水,施施肥,曬曬太陽,松松土
(2)你們本領真大,我們給蘋果樹澆水,施肥,曬太陽,蘋果樹就能長出許多的蘋果了
2.介紹材料,示范表現
(1)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些很神奇的小工具,它能幫助蘋果樹變出許多許多的'蘋果,我們來看一看怎么變哦。
兒歌導入:拿起胡蘿卜,親親紙寶寶,長出一個紅蘋果
拿起胡蘿卜,親親紙寶寶,長出兩個紅蘋果
長的時候要長在樹枝上哦,每根樹枝上都要去長哦
重點:
①幼兒用胡蘿卜拓印蘋果,注意引導幼兒將大樹拓滿,引導幼兒注意小手不要移動,摁下時要用力,馬上抬起。
②蘋果和蘋果不要擠的太緊哦,否則她們要長不大哦
(2)我的蘋果都變出來了,看看我的蘋果身上還缺點什么呀?
重點:在蘋果的頭頂上加個小辮子(棉簽添加)
三、幼兒表現,教師巡回指導
重點:引導幼兒蘋果要長得多多的,給蘋果的頭頂上加上小辮子
四、評價分享,提升經驗
1.你們幫助蘋果樹長出了這么多蘋果呀,蘋果樹真開心
2.你們看,那是什么呀?(出示一籃蘋果)
3.這是蘋果樹送給你們的禮物,感謝你們幫他長出那么多的蘋果,趕緊擦擦手,去嘗嘗吧
【小班有趣的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美術教案有趣的點點(精選13篇)06-06
小班美術有趣的泡泡教案(通用10篇)12-09
小班美術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有趣的變臉》06-17
《有趣的曲線》小班美術說課稿08-26
小班美術教案 幼小班美術教案05-15
小班美術教案06-12
小班美術教案07-19
[經典]小班美術教案10-26
小班美術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