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師報 2003-03-25 艾文波
時下讀到一則學校處理“不孝之子”的新聞:一位年邁的老父親因故摔傷住院治療,醫院就在兒子就讀的中學附近,但兒子卻因怕丟人而一直不肯露面,為此,學校對該生作出了“嚴重警告”的處分決定。
看到這里,心里頗不是滋味,對這個不孝順的學生,竟一時不知道該是同情還是譴責。不能說學校小題大做,畢竟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如此不孝順也真應該“治治”。不論怎樣,與下面兩位被“清退”的學生相比,他的景況或許好了許多:東北某市的兩名在校高中生,因為屢次在校園內公開接吻,最近接到了學校以“無視校紀校規”為由發出的“清退通知”。
面對道德上“違規”的學生,兩所學校均舉起了處分的大旗:一個“嚴重警告”,一個“清退”。然而,除此之外,我們真的就拿不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辦法嗎?對于那個不孝順的孩子,我們完全可以告訴他:貧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正視現實的勇氣。我們可以發動班集體去看望受傷的老父親--有必要非得給他“嚴重警告”來“殺雞儆猴”嗎?對于公開接吻的高中生,我們也可以明白地告訴他們,有關青春期的躁動是正常的,但在校園里公開接吻卻是千萬要避免的--我們本應該教給他們一些度過青春躁動期的方法呀!
其實,這幾位學生的“道德違規”,反映出的正是他們心理上的問題。我想,前一個學生并不是不講孝道,只是年少的虛榮心戰勝了看望父親的決心,因為孩子或許會因看望父親而承受更大的壓力;而后兩位高中生行為的背后,有生理上的渴求,或許也有不為師長所知的心理隱秘。但這都被我們的教育者回避了,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不孝之子和兩個膽大妄為的少年。我不知道拿出這些懲處措施的教育者們想過沒有:受到處分的孩子會因為“嚴重警告”而對自己的父親更加孝順嗎?他會不會因此遷怒于無辜的老父親呢?處在高考戰場前線的學子竟有如此舉動,是不是從側面反映出我們對中學生(特別是高考生,他們除了高考科目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課程)的性教育做得還不夠到位,尤其是對他們青春期的性心理調適缺乏必要的引導呢?無可奈何地給“道德違規”的學生處分,是不是有推卸責任的嫌疑呢?
從另一個角度看,學校動輒舉起校規校紀的“拳頭”,只會損害教育者的尊嚴與形象。作為傳播文明的中小學校園,應當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權利,對他們的違規行為應給予恰如其分的引導、規勸,或者道德上的譴責,而不是粗暴簡單的“警告”和“清退”。隨著依法治國的推進,學校也應該注意教育手段的合法化,否則,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便無從談起。
作家柳青有一句話,大意是: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往往只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面對“道德違規”的學生,為他們的未來計,還望我們的教育者三思而后行,且慢舉起處分的大旗。
[教師如何面對道德違規的學生]相關文章:
3.教師職業道德試題
5.教師職業道德論文
8.
10.工作違規的檢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