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金湖中學 梁萬年
孟浩然專集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懷人之作。全詩情隨景生,而景又烘托情。開頭兩句引用,三四兩句進入題意。“相望”表明對人的思念。下面四句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這是全詩精華所在。樸素的語言,平淡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在這四句詩里,作者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這同“松風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近似。最后兩句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示出友情的真摯。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詩歌的內容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一二句寫景的同時寫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不但寫出了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且傳達出一種心理的快感。三四兩句寫出身心兩方面的快感。五六兩句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這種快感。無知音,就由納涼過渡到懷人上。詩人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詩歌的主旨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一二句寫傍晚江行見聞,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三四兩句寫世人回家,自己歸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五六句寫夜晚攀登鹿門山路,體驗先賢感受。幽人既指先賢,也是自況,與山林做伴,與塵世隔絕,孤獨一人寂寞生活。從日落到月夜,從行舟到登山,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吊古傷今的詩。一二句說出一個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聯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傷感情緒來自今日的登臨。第三聯寫登山所見,既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尚”字十分有力,朝代更替,人事變遷,羊公碑屹立,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無所作為的自己與尚在的碑構成對比。詩的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有包含的作者的激情。語言通俗易懂。
歲暮歸終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應進士而落第,歸敝廬,本非所愿。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有反語的性質而又不盡是反語。不才,既是謙辭又有不被人認識的感慨;明主,含有贊美之意,求仕之心未滅,還希望皇上重用。多病故人疏,委婉含蓄,本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詩人卻說自己因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鬢發已白,而功名未就,詩人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情的寫照。松月夜窗虛,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虛字語涉雙關,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孟浩然專集
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懷人之作。全詩情隨景生,而景又烘托情。開頭兩句引用,三四兩句進入題意。“相望”表明對人的思念。下面四句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這是全詩精華所在。樸素的語言,平淡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在這四句詩里,作者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這同“松風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近似。最后兩句照應開端數句。既明點出秋字,更表明了對張五的思念,從而顯示出友情的真摯。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詩歌的內容分兩部分,既寫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閑適,同時又表達對友人的懷念。一二句寫景的同時寫詩人的主觀感受。忽、漸不但寫出了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給人的實際感覺,且傳達出一種心理的快感。三四兩句寫出身心兩方面的快感。五六兩句從嗅覺、聽覺兩方面繼續寫這種快感。無知音,就由納涼過渡到懷人上。詩人寫各種感覺細膩入微,詩味盎然。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詩歌的主旨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一二句寫傍晚江行見聞,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三四兩句寫世人回家,自己歸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五六句寫夜晚攀登鹿門山路,體驗先賢感受。幽人既指先賢,也是自況,與山林做伴,與塵世隔絕,孤獨一人寂寞生活。從日落到月夜,從行舟到登山,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吊古傷今的詩。一二句說出一個平凡的真理,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第二聯前句承古,后句承今,作者的傷感情緒來自今日的登臨。第三聯寫登山所見,既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尚”字十分有力,朝代更替,人事變遷,羊公碑屹立,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無所作為的自己與尚在的碑構成對比。詩的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有包含的作者的激情。語言通俗易懂。
歲暮歸終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自怨自艾的形式抒發仕途失意的幽思。應進士而落第,歸敝廬,本非所愿。三四句具體回述失意的緣由。不才明主棄,有反語的性質而又不盡是反語。不才,既是謙辭又有不被人認識的感慨;明主,含有贊美之意,求仕之心未滅,還希望皇上重用。多病故人疏,委婉含蓄,本怨故人不予引薦或引薦不力,詩人卻說自己因病而疏遠了故人,這是一層;古代窮、病相通,借多病說途窮,自見對世態炎涼之怨,這又是一層;說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這又是一層。這三層含義,最后一層才是主旨。鬢發已白,而功名未就,詩人憂慮焦急。五六句就是這種心情的寫照。松月夜窗虛,看似寫景,實是抒情,一則補充了上句的不寐,再則情景渾一,余味無窮,迷蒙空寂的夜景與內心落寞惆悵的心緒是何等相似。虛字語涉雙關,院落的空虛,靜夜的空虛,仕途的空虛,心緒的空虛,包容無余。
我的郵箱是liangwannian@tom.com
[高考詩歌簡析--孟浩然專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孟浩然的詩歌風格
2.孟浩然的詩歌大全
9.高考勵志詩歌集錦
10.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