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10-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常州市西林實驗學校 蔣健

          單元學習目標:

          1.能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美畫面,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

          2.能聯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開展一次調查家鄉民俗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家鄉的民俗風情,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

          4.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

          5.學會進圖書館檢索書目,能制作摘錄卡片,養成勤讀書、勤摘錄的好習慣。

          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社戲 2課時

          端午日 1課時

          本命年的回想 1課時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2課時

          常州“民俗風情”專題活動 1課時

          寫作:從生活中找“米” 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 1課時

          單元小結 1課時

          教材分析:

          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選的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過年、端午、中秋三大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以及農村社戲的民俗風情。讀罷這些文章,更可激發我們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的熱情,更加熱愛我們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教學設計:

          第1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

          第一塊:了解單元內容,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以及《新課程 伴你學語文》。 明確任務。

          2 巡視,指導。 瀏覽目錄、課文等。

          3 問題情境:哪些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內容是你最感興趣的?請同學們隨便談談。 談感受(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印象最深刻的內容)。

          4 布置任務:根據單元內容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 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教學反思

          第二塊:制定活動方案,組建活動小組。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你知道我們常州有哪些風俗習慣嗎?給大家講講。 討論,交流。

          2 針對單元主題,商討單元學習專題,并擬訂實施方案,如以訪問的形式開展一次了解家鄉傳統節日習俗的調查活動等。 自由交流,確定自己的專題。自由組合專題研究小組。

          3 巡視指導,給予一定的提示、幫助。 制定活動計劃、方案。

          教學反思

          第2課時 社戲(一)

          學習目標: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領會文章的詳略安排。

          2.能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

          3.能欣賞文中優美的景色描寫,體會“人在圖畫中”的感覺。

          課前學習: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魯迅及其主要作品。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在上一個單元,我們領略了快樂美好的金色童年,請大家講一講童年留給自己最美好的回憶。人們回憶往事,總是充滿一種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魯迅這樣的斗士,回憶起童年往事,筆調也是溫馨的。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去看一出《社戲》。 傾聽,講童年趣事。

          2 布置任務:請仔細閱讀課文,看看文中一共回憶了哪些事情,課文中的哪個詞能概括平橋村在少年魯迅心中的地位,為什么? 閱讀課文,思考。

          3 組織交流、評價。 發表見解。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社戲”。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布置任務:再讀課文,結合文章的標題“社戲”,說說按事件的發展進程可將本文分為哪幾部分? 速讀課文,思考,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發表見解。

          3 問題情境:從課文的描述來看,當夜的社戲其實并不精彩,但為什么作者說“以后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 思考,小組討論。

          4 組織交流、評價。 各抒己見。

          5 你在生活中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嗎?請給大家講一講。 講述。

          教學反思

          第三塊:賞析月夜美景。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布置任務:在社戲途中有兩處景色描寫,請放聲朗讀。你覺得美嗎,為什么?如果你處在這幾段文字描繪的情境中,將是怎樣的心情,有怎樣的感受? 誦讀,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3 課文中的景色描寫充滿了詩情畫意,你有沒有過“人在圖畫中”的經歷?描繪給老師和同學聽聽。 小組討論,交流。

          4 組織交流、評價。 講述,評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背誦“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第3課時 社戲(二)

          學習目標:1.能把握人物的性格,體會作者對平橋村人的深厚感情。

          課前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課堂學習:

          第一塊:平橋村人物譜。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我”之所以喜歡平橋村,除了“社戲”外,更為關鍵的是還有一群淳樸、友愛的小伙伴。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 討論,交流。

          2 組織交流、評價。 各抒己見。

          3 問題情境:請給平橋村的村民寫一個人物譜,分別用幾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人物的身份、性格。 思考,寫作。

          4 組織交流、評價。 討論,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第二塊:語文活動--辯論賽。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有人說雙喜他們偷豆的做法是應該批評的,你認為呢? 討論,交流。

          2 組織辯論。 分組,辯論。

          3 主持、參與、評價。 自評、小組互評。

          教學反思

          第三塊:平橋村印象。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你喜歡平橋村嗎,喜歡平橋村的生活嗎,為什么? 思考,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各抒己見。

          3 問題情境:如果平橋村要發展旅游業,請你給他們寫一則導游詞,你將怎樣寫? 思考,寫作。

          4 組織交流、評價。 自評、小組互評。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你是否也有過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難忘的探親故事?請寫下來。

          第4課時 端午日

          學習目標:1.通讀全文,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風俗。

          2.能欣賞賽龍船場面的精彩描寫,掌握虛實相生的寫法。

          3.能體會賽龍船表現的激勵爭先、合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課前學習:1.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從文及其《邊城》。

          2.向家中長輩了解家鄉過端午節的風俗。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們這兒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今天我們就要走進湘西茶峒人民的端午日。 傾聽,講述。

          2 請同學來介紹一下作者沈從文的情況。 介紹沈從文及其《邊城》,其他同學補充。

          3 布置任務:請閱讀課文,說說端午日這天湘西人民舉行了哪些活動?和我們這兒的端午習俗有什么異同。 閱讀,思考。

          4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賽龍舟是湘西和我們常州都有的端午風俗,請大家再次閱讀文中賽龍舟這一活動,感受賽龍舟的氣氛。(播放賽龍舟的影片片斷) 觀看視頻,閱讀。

          2 問題情境:你喜歡這項活動嗎?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們賽龍舟,或者你就是龍船上的一員,你會有什么聯想?有什么感受? 思考,討論。

          3 組織交流、評價。明確:賽龍舟體現了一種激勵爭先、合作、奮發向上的精神。 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第三塊:虛實相生的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賽龍舟的場面寫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 思考,討論。

          2 組織交流。明確:虛實相生的寫法。 發表見解。

          3 請同學們運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來擴寫捉鴨子的場面。 寫作。

          4 組織交流、評價。 自評,互評,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收集祖國各地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以及關于端午節的故事傳說。

          第5課時 本命年的回想

          學習目標:1.通讀全文,能說出文中所描述的過年前做的十件事。

          2.能說出過年的習俗所寄寓的期盼及其文化內涵。

          3.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說出自己對過年習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聯想,預測將來過年習俗。

          課前學習:1.通過查閱書籍或網絡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劉紹棠。

          2.向家中長輩了解家鄉過年的風俗。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過年是大家最熱切盼望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你知道“年”的傳說嗎?你喜歡過年嗎,為什么? 傾聽,講述。

          2 布置任務:閱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介紹了哪些過年的習俗。 閱讀,思考。

          3 組織交流、評價。 討論,交流。

          4 想一想,這些習俗中,寄托著人們的哪些期盼,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思考,小組討論。

          5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第二塊:今昔比較,理解過年的含義。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現在過年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有什么含義?與文中比較,消失或保留或發揚光大了哪些習俗? 思考,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3 問題情境:有人說,過年要從年前一直忙到年后,非常累人,而且在過年時出現了很多浪費現象,比如說相互請客等。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過年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意義,可以取消這一風俗。你認為呢? 討論,交流。

          4 組織辯論:

          正方:過年在新時期仍有意義,應延續這一風俗。

          反方:過年已失去原有的作用,可以取消這種風俗。 分組,辯論。

          5 主持、參與、評價。 自評、小組互評。

          教學反思

          第三塊:展望未來,賦予“過年”新時代的意義。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通過剛才的辯論,同學們已經意識到,過年不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種文化。它包含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沉淀,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當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那么,在新時代,我們應該怎樣來過年呢? 思考,小組討論。

          2 組織交流、評價。 各抒己見。

          3 布置任務:請總結剛才的發言,向爸爸媽媽寫一份建議書,提出一些既不失年的含義,又符合新時代發展的過年建議。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收集祖國各地過年的風俗習慣。

          第6課時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一)

          學習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誦三首詩詞,并能背誦。

          2.能體會作者在詩中寄寓的感情,并能把兩首古代詩詞改編成現代詩歌。

          課前學習: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資料,并能朗讀詩詞,讀通讀順。

          課堂學習:

          第一塊:朗讀詩詞。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月亮是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意向,古人總愛對月抒懷,尤其是在中秋這樣節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傾聽。

          2 布置任務:有感情地朗讀這三首詩詞,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有感情地朗讀三首詩詞。

          3 指名朗讀,并組織評價。 朗讀,評價。

          教學反思

          第二塊:精讀釋義。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情境:古代詩詞語言優美,意味深長,但畢竟不如現代詩歌那樣明白易懂,請同學們根據頁下注釋,讀懂前面兩首古代詩詞,并用現代詩歌的語言來表述它們。 閱讀頁下注釋,改編古代詩詞,小組討論修改。

          2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3 問題情境:再讀詩詞,三首詩詞都詠中秋之月,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表現上又有什么不同? 朗讀,思考,討論。

          4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背誦三首詩詞,并收集關于“月”的詩句。

          第7課時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二)

          學習目標:1.能誦詠詠月名句,增加積累。

          2.能說出“月”的意向在古代詩詞中的作用。

          3.能自己作一首詠月詩。

          課前學習:收集關于“月”的名句。

          課堂學習:

          第三塊:拓展延伸。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請朗讀比較好的同學朗讀三首詠月詩詞。 朗讀,傾聽,評價。

          2 中國古代有許多詠月的佳句,讓我們一起來對月抒懷。(進行吟詩比賽: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成員輪流吟誦帶月的詩句,看哪個小組吟誦得多。) 分組參加比賽。

          3 主持、參與、評價。 評價。

          4 從剛才同學們吟詠的帶月詩句來看,人們通常在月亮中寄托哪些感情? 思考,討論。

          5 組織交流、評價。 發表見解。

          6 請同學們也了作一首“中秋詠月詩”,寄寓自己的感情。 思考,作詩。

          7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評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把同學們作的“中秋詠月詩”收集起來,出一期專題板報。

          第8課時 常州“民俗風情”專題活動

          活動目的:

          了解家鄉傳統節日的習俗,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創新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活動方式:

          到圖書館、資料室或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采訪家長,組成小組進行社會調查。

          活動過程:

          1、 準備。選擇感興趣的內容,自由分組;制定查閱與調查計劃;作好調查的物質準備,比如照相機、錄音機、筆記本等。

          2、 活動。個人或小組進行專題查閱、調查,作好詳細、認真的記錄,注意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匯總。

          3、 交流。小組內部成員經常交流,相互協作;全班交流收獲與體會。

          4、 展示。每個小組制作一份成果展示材料,可以用專題小報、圖文展示、攝制短片等形式。

          第9、10、11課時 寫作:從生活中找“米”

          第9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教學反思

          1 自學短文“從生活中找‘米’”。 組織學生自學。

          2 問題情境:看過短文后,請說一說怎樣才能從生活中找到“米”。 思考,討論。

          3 組織交流、評價。明確:生活中到處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 交流,評價。

          第10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教學反思

          1 學生根據課后練習一討論,擬題。

          2 明確寫作要求,寫作。 提出寫作要求。

          3 自己修改作文。 組織自改。

          第11課時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 教學反思

          1 組內交流,互相修改作文。 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

          2 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3 教師聽取各組意見,指導學生評分。

          第12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另列)

          第13課時 單元總結

          綜合一單元的內容和,進行學習總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中的得與失,對自我正確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可就以下幾個方面讓學生總結:

          總結方面 獲得收益 存在問題

          (1)課堂發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度的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2.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3.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4.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6.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7.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8.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送東陽馬生序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高清 | 天堂aⅴ日韩欧美国产 | 亚洲性福利视频网站 | 日本国产激情视频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