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中的月意象(網(wǎng)友來稿)

          發(fā)布時間:2017-12-14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如皋市磨頭中學(xué) 曹玉峰

          梳理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古詩文,會發(fā)現(xiàn),“月意象”出現(xiàn)的頻率非常高。月亮作為客觀世界中存在的一種常見的自然景物,為什么會備受文人雅士青睞呢?“月意象”的介入?yún)⑴c會起到一個什么樣的效果呢?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仔細(xì)閱讀了教材中的詩文以及其它相關(guān)典籍資料,微有收獲。

          在歷史、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過程中,月亮經(jīng)過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修飾潤色,形成了它獨(dú)特的價值取向和美學(xué)意義:

          (一)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兩者極為相似。“青樓君去后,明月為誰圓?”(羅鄴《秋別》)由月圓而人不圓(團(tuán)圓)生出感慨;“不堪分袂后,殘月正如鉤。”(唐求《邛州水亭夜送顧非熊之官》)詩人為什么面對一鉤殘月會產(chǎn)生“不堪”的感覺呢?恐怕是殘月喚起了他的孤獨(dú)意識所致。

          (二)月光清冷,與人的凄涼心情頗為相似。詩人喜歡引入月亮加以渲染、烘托離愁別緒。“天長杳無隔,月影在寒水。”(王昌齡《送李十五》)以寒水里的月影來襯托離人的孤寂情懷。

          (三)月亮與人能共存于同一時空,成為旅人的伴侶,為旅人解悶消愁。“峽里聞猿叫,山頭見月時。”(李白《送友生游峽中》)夜行峽中聞猿清啼,免不了要起羈旅之思,但幸有山月相照相隨,總算給人一點(diǎn)慰藉。

          (四)月亮可以作為傳情的媒介,因?yàn)榉指魞傻刂硕寄芤姷教焐厦髟拢约那橛谠隆!皡侵奕缫娫拢Ю镄蚁嗨肌!保ɡ畎住端蛷埳崛酥瓥|》)月中有詩人寄寓的情意在,友人一旦見月,便感知到了詩人的情意,從而激發(fā)起對詩人的思念。

          (五)月亮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減輕因分離造成的痛苦。“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王昌齡《送柴侍御》)不管身處何地,蒼穹之下只有一個月亮,月亮是兩人共同的朋友,共同的寄托。

          (六)月亮溫和、柔順,給人以歸附感。“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寓動于靜,勾畫出一幅富有情趣的幽雅靜謐的美麗圖景,讓人生發(fā)出身處其中該有多好的感慨!

          如此等等,可見“月意象”的存在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詩文的內(nèi)容。下面擬從營造意境和傳達(dá)感情兩個方面對高中教材中出現(xiàn)的“月意象”作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營造意境

          (一)寧靜、美好之境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皎潔的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林間留下斑駁的影子,星星點(diǎn)點(diǎn),特別的明凈、清幽,在這樣的月光下,在這樣的氛圍中,即使是勞動也變成了一種享受,所以浣女洗衣歸來,漁夫下河捕魚,具有詩情畫意,此所謂“人在畫中游”,人與自然和諧的融為一體,這樣的寧靜、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向往不已。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月光臨水,湖水映月,人在天上飛,影在水中游,月人合一,月亮成了詩人夢游的唯一伴侶,也是最親密的朋友(詩人一向視月為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親切、溫馨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月”不僅交代了詩人夢游的時間,還營造了一種美好、溫馨的意境。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赤壁賦》)

          “七月既望”,詩人“泛舟”游赤壁,冰清玉潔的月亮緩緩地升上天空,那茫茫的霧氣、茫茫的江水、茫茫的夜空,在月亮銀輝的浸染下,顯得浩瀚無邊,渾然一片,一幅秋江夜月美景頓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人心曠神怡。

          (二)冷寂、傷感之境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清冷的月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又被秋風(fēng)吹碎,反射向無盡的蒼穹,兩岸的楓葉荻花也在秋風(fēng)中瑟瑟發(fā)抖,滿目凄涼,此情此景,主客“慘將別”,友人近在眼前卻又即將遠(yuǎn)在天邊,怎能不讓人傷感呢!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一曲終了,所有的一切都陶醉了,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月亮也仿佛沉浸在優(yōu)美的旋律之中,靜靜地把月光灑在江面上,泛出點(diǎn)點(diǎn)白光,隨著波紋閃閃而動,與曲調(diào)余韻相互應(yīng)和著,一同營造出曲終之后的冷寂之境。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柳永《雨霖鈴》)

          這幾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情景,遙想不久之后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卻只見習(xí)習(xí)曉風(fēng)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客情之冷落 ,風(fēng)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

          廿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姜夔《揚(yáng)州慢》)

          月兒悄無聲息,沉浸在冰冷的湖水中,隨波蕩漾,天上地下合成一個凄冷森然的畫面,從前的熱鬧喧嘩、歡歌笑語,一去不返,冷落凄涼,令人傷懷!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商山早行》)

          半輪殘月,仍懸掛于茅店的屋頂之上,冷冷的清輝伴隨著早行旅人的腳步踏上征途,如此,與“雞聲”“茅店”“人跡”“板橋”“霜”等景勾畫出一幅凄清有致的商山早行圖,表現(xiàn)出寂靜的山村所特有的氣氛。

          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杜甫《詠懷古跡》)

          月光照耀下的茫茫大漠,傳來玉佩的清脆聲,明妃王昭君的魂魄幽幽歸來,然而“歸魂”終屬空歸、枉歸。生前失寵,死后無依,離家去國,遺恨絕域,寫來凄極、怨極。

          (三)闊大、磅礴之境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懷》)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蕩蕩東流,一輪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隨著江水的流動而浮蕩著。岸上星垂,原野廣闊;舟前月涌,大江東流,形象而細(xì)致地描繪了江上的夜景 。 “星垂”、“月涌”是以細(xì)膩寫闊大,塑造了一個宏闊非凡、寧靜孤寂的江邊夜境。

          (四)永恒之境

          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蘇軾《赤壁賦》)

          水雖東流長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斷;月雖有圓缺盈虛,周而復(fù)始,但月亮還是千古不變的那個月亮。天地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恒的,沒有盡頭,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無盡寶藏,我們應(yīng)該拋卻功名利祿,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美麗景物,陶醉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解脫。“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亦即此意!

          二、傳達(dá)感情

          (一)離別感傷之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春花爭艷,秋月高懸,本是自然界中難得的具有季節(jié)特征的美景,然而在詞人的眼中,這些卻成了打開他記憶和感情閘門的導(dǎo)火線,花兒無情地一次又一次地盛開凋零,月兒無情地一次又一次地升起落下,讓他的亡國噩夢一次又一次地浮現(xiàn),讓他的美好憧憬一次又一次地破滅,讓他的脆弱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打擊,讓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崩潰,其苦之深,其愁之重,讓人不禁掩卷而泣。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shè)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凄冷幽獨(dú)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這番癡情苦心實(shí)可感天動地!

          (二)懷古傷今之情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

          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舊時月 ” 見證了這里的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然而曾幾何時 ,富貴風(fēng)流,轉(zhuǎn)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 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xùn)|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墻來 ”,依戀不舍地西落,真是多情!這里并不只是發(fā)思古之幽情,詩人感慨深沉,實(shí)寓有“引古惜興亡”之意。詩人通過明月這一意象,深寓著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讀之愴然。

          (三)狂放憤激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jìn)酒》)

          得意須盡飲,盡飲須對月,這樣才有氛圍,才有情調(diào)。月亮是詩人的知己,所以只有在空曠高潔的月色下,詩人才能毫無顧忌地縱情豪飲,醉眼望月,如此,狂放之態(tài)飄然而出。然而,狂放之中卻又流露出詩人對現(xiàn)實(shí)世界的極大不滿和憤激之情,月是唯一的聽眾,也是最好的見證人。

          (四)無奈苦悶之情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面對著險要壯闊的三國赤壁,聯(lián)想到周瑜的少年得志“雄姿英發(fā)”,而自己卻一再受挫“早生華發(fā)”,詩人苦悶之極,卻苦于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只有向“江月”一吐胸中塊壘,傾訴壯志難酬的失落,與月亮同歡同樂,隨月亮同起同落,一起融于無盡的宇宙。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月亮作為一個常見意象,一直受到文人們的喜愛,是有著深層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淵源的。它的介入?yún)⑴c,塑造了許多純美的形象,營造了許多凄美的意境,給了中國文人無數(shù)的感傷、無數(shù)的慰藉,也給中國文學(xué)增添了無限的色彩、無限的光輝。

          作者郵箱: cyf_hc007@sina.com

          [淺析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中的月意象(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1.意境與意象閱讀答案

          2.有春節(jié)意象的古詩

          3.詩歌意象的寫作技巧

          4.有春節(jié)意象的主題古詩

          5.天凈沙秋思意象賞析

          6.高一詩歌意象意境課件

          7.意象月亮的現(xiàn)代詩歌

          8.小升初語文教材分析:漢字拼音

          9.高中三月軍訓(xùn)日記300字

          10.寫語文教材培訓(xùn)心得體會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日韩欧美黑人专区 | 午夜少妇特级福利 | 久久人人精品视频97 |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 | 亚洲人成中文电影 | 午夜天堂美女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