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聒
《故鄉》是魯迅先生的著名小說,也是歷年來中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故鄉》中魯迅先生對楊二嫂那“圓規”姿勢的描寫更為人們所熟知。多年來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和不少語文教師對這一描寫都大加贊賞,稱之為“三兩句就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就概括出人物典型性格”的傳神之筆,而我則認為這所謂的傳神之筆,其實是一個很蹩腳的比喻。之所以說它是一個蹩腳的比喻,其理由有三:
首先,作者寫的是“嚴寒”的“深冬”季節,在這樣的深冬季節里,楊二嫂作為當時的鄉村老太太,下身應該穿什么呢?當時沒有緊身毛線褲,更沒有加厚健美褲之類,楊二嫂當時所穿的只能是肥大的舊式大襠棉褲。穿著大襠棉褲的人看上去是十分臃腫的,而作者卻把那穿著肥大的大襠棉褲的楊二嫂的兩條腿比喻成“細腳伶仃的圓規”,實在在讓人不好理解,這“細”字又從何說起呢?
其次,我們知道,圓規的腿與腳所連成的是一條直線,而人站立時腿與腳所形成的只能是一個拐角型,或叫倒7字型,即使楊二嫂的腳再小,也小不到跟腿形成一條直線的程度,因此上說楊二嫂“張著兩腳”“正象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是不符合實際的。只有楊二嫂像芭蕾舞演員一樣將雙腳尖著地時,才能有點像“細腳伶仃的圓規”。
再次,單說“伶仃”一詞,在這里用的也不夠恰當。查各種字、詞典可以得知,“伶仃”是孤獨、孤立之意。孤者,單也,這是小學生也明白的意思,而圓規和楊二嫂都明明是兩條腿哪里又有孤單之意呢? 作者郵箱: gsq2183.ha.cn
[《故鄉》:圓規之喻并非傳神之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驚弓之鳥教學隨筆
4.
9.宣傳部筆試題目及答案
10.二十年后回故鄉隨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