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新聞評論 2000-12-19
網友小波forever:教育也需要市場法則
什么叫“應該做的”?在市場經濟下,一切奉獻和犧牲至少得有物質上的補償,教師有嗎?沒有。有精神上的補償嗎?沒有。把教師當成人還是神?在精神上先把教師捧上天,不滿意了又摔在地上,這套把戲我們不需要!!!
網友一一:教師經不起瞎折騰
本來中央的精神指示是好的,可是到了某些地方教育官員那兒,就變味了,搞一刀切,要屬下全體教師參加教師職業道德培訓,也不管教師工作的繁忙,也不管教師是否在業余學習拓展所需的新知識(規定只有在進修學歷的方可免于培訓)。難道現在的教師都沒有師德了嗎?!這些官員不更應端正思想嗎?當教育官員的就出國考察學習,是領導的就到珠海深圳學習,是老師的就去貧困山區學習當地教師拿不到工資也在無私(或者應該說無奈)工作的奉獻精神,以便回來更好的“工作”,更好地“犧牲”。這就是基層教育工作者應該犧牲的嗎?請李先生多到基層了解實際情況后再發表言論,好嗎?別再把教師當成“神”。
網友十一狼:我得上了“厭教癥”
要看對什么學生了,象我,碰到一群油得不能再油的家伙,都快氣昏了,因為是新教師,我已經算做的很好的了,如果是其他老師,早放手不管或者惡言相向了。但到現在,我也喪失了信心,起床后都不想去學校,人家說學生有厭學癥,原來老師也會有厭教癥的。
網友周武:調整好職業心態
我覺得:做一件事是否有意思,關鍵在于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樣當教師,為何有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而有的人卻心灰意冷,牢騷滿腹?問題就出在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感受不同,對自己的投入所產生的回報理解各異。如果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不會發出“沒意思”的感嘆了!
相關新聞:讀《當老師還有什么意思》 說教師職業底線
[讀當老師還有什么意思 評教師職業底線]相關文章:
3.老師閱讀答案
7.老師閱讀答案解析
8.老師眼淚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