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管理藝術談
摘要:語文教學需要管理,需要講究管理的藝術,要注意語文教與學管理的一致性;語文課內外管理的統一性;語文顯性、隱性作業管理的兼容性;語文學習個體管理的差異性。
管理作為人類一項基本的社會活動,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普遍性。它往往伴隨、融合、滲透在人類的一切認識和實踐活動之中,起著組織、指揮和控制的作用。語文教學活動是一種最基本的受教育者對語言、文字的認識和實踐的活動,由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漸進性;學生語言積累和緩慢性;學生語感養成的模糊性。如何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一直困擾著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然而同任何集體活動都需要管理一樣,將管理運用于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必然會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
語文教學管理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就其教學本身而言,有對教師教的管理和對學生學的管理,教師教的管理有教學目標的管理,教學計劃的管理,教案的管理等,學生學的管理有學習態度的管理,學習行為的管理,學習方法的管理等。就其教學過程而言,有課前準備的管理,課堂施教過程的管理,教學評估的管理,課后復習、拓展延伸的管理等。
當然,管理還得講究科學,尤其對于中學語文教學這一特定的認識活動,必須遵循人類積累語言知識,掌握語文技能的規律,研究語文教學的管理藝術。下面是筆者通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而獲得的粗淺認識。
一、語文教與學管理的一致性。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教學觀念的偏差,教育者對教學的管理只注重對自己教的管理,確定的目標是教的目標,制訂的計劃是教的計劃,甚至于教案也只是注重老師如何演譯教材,如何把教材講深講透。應該說,這樣的管理是偏頗的,有對教的管理,必須有對學的管理。實際上對學的管理大有文章可做。有對學生個性特點的管理,這一管理有助于教師因人而宜實施教學。有對學生知識儲備差異的管理,這一管理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不致于無的放矢。有對學生學習態度的管理,這一管理有助于教師隨時進行思想教育,樹立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有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管理,這一管理有助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了解、掌握,以致于培養學生更好的學習方法。還有對學生學習時間(預習--學習--復習)支配的管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等等。老師只有對學生學的管理做到了合理、科學,才能做到老師對教的管理的合理、科學。因為只有這樣,教師確定的教學目標,制訂的教學計劃,教師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研究,上課時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就更能切合學生的實際,這樣的教學才更有實效。因此對語文教與學的管理要做到一致性,只有一致了,才能合理;只有一致了,才能科學;只有一致了,才能最有效。
二、語文課內外管理的統一性。
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學生如果想學好語文,光靠課堂上的時間,課本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生活閱歷的豐富,課外閱讀的增多,對學生的語文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大語文觀實際上就是基于這些提出來的。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的管理不能只盯著課堂教學的管理,當然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要加強管理。而課外的語文學習則是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教育者要重視對學生課外語文學習的管理。如學生觀察生活的管理,引導學生寫觀察筆記,培養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如學生課外閱讀的管理,引導學生多讀、多看課外書,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學生生活語言積累的管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語言,特別是來自于平時生活中的成語、諺語、俗語的積累,豐富學生的語匯。如學生對生活中熱點問題思考的管理,指導學生多寫日記,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引導學生養成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敏銳的洞察力。所有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學到的,而恰恰在這里有著語文知識、技能的豐富的營養,教育者一定要做到語文課內外管理的統一。要以課堂教學管理作為基點,以此向課外管理拓展和延伸。課堂上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研究,課外是學習方法的應用和實踐。教育者如果能把課堂內外的語文學習都管理起來,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那么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能力的提高,語文能力的增強都不會成為一句空話,“誤盡蒼生”之說不攻自破。
三、語文顯性、隱性作業管理的兼容性。
有教學就有作業,而語文作業又有別于數、理、化其它學科。平時學生所重視的往往是顯性的作業,而忽視隱性的作業。因此,教育者迫于無奈,往往也就重視布置顯性作業了,久而久之,隱性作業也就被忽略了。然而,語文教學恰恰需要這些隱性的作業,學生語感的培養,學生語匯的積累都離不開它。因此,語文教師在作業管理中要做到顯性、隱性作業的兼容,把顯性作業和隱性作業結合起來布置,教師可以從顯性作業中觀察學生隱性作業的完成情況。如要求學生觀察生活,布置觀察作業,可以同布置觀察日記結合起來,通過對觀察日記的批改,檢查學生觀察作業的完成情況。如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可以同布置讀書筆記,名言名句摘抄,精彩語段摘錄等作業結合起來,如要求學生關心時事政治,關心生活中熱點問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可以同布置“每日話題”“日記”等作業結合起來。總之,把顯性作業和隱性作業結合起來,學生只能在完成隱性作業的前提下完成顯性作業。教師對作業的管理也有形可抓。實際上顯性作業只是手段,而養成學生完成隱性作業的習慣才是目的,長期堅持,使之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到時作業管理也就不管自理了。葉圣陶老先生說得好:“教是為了不教。”實際上,語文教學的管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管是為了不管”,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
四、語文學習個體管理的差異性。
與任何集體一樣,每個人員的個性是有差異的。語文學習的集體中每個人員的個性也是有差異的。其差異表現為每個人員的心理特點有差異,每個人員的知識儲備有差異,每個人員的生活經驗有差異,每個人員運用語言的能力有差異,面對這樣一個有眾多差異的群體,如果采用目標、要求都整齊劃一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一定要失敗的。因此語文教育工作者在語文學習個體管理的過程中必須存在差異性。所謂語文學習個體管理的差異性,就是指語文學習的管理,對不同的個體要有不同的目標指向,不同的方法指導,不同深度難度的規定。在管理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一)層次性原則。也就是說,教師布置的作業,提出的管理措施都要有一個遞度,無論是量的規定,難度的設計,深度的安排都必須有遞度,讓每一個成員都能找到自己接受管理的位置,找到自己學習的起點與歸宿,進而自覺地規范自己的學習行為。(二)靈活多變原則。由于受教育者各種差異性的存在,教師在管理中,方法不能死板單一,因為不可能有一種萬能的管理措施可以適應具有許多差異性的學生,所以教師的方法要靈活多變,以適應不同特點的學生。(三)彈性原則。語文學習不同于其它學科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平時的積累,積累越多,語文知識越豐富,語文技能越強。而學生的積累又建筑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語文技能的基礎上,同樣的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閱讀之后,習得的東西肯定不同。因此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留出一定的余地,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充分吸收知識和接受技能。
[中學語文教學管理藝術談(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7.教學管理的論文
10.初中心理說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