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學校德育主線的思考和實踐
德育工作中貫徹一條主線,是學校推出的重要德育措施。本文結合高中三個年級對此的具體落實,作一論述和探討。
有關德育主線的思考
學校德育是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施以良好影響的活動。學校重視德育工作,不斷提高德育質量,是培養合格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迫切、必然的要求。
德育工作應是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但又有許多共性的東西。一間學校,針對各年級的身心特點、學校實際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一條德育主線,確定各年級德育重心,將一些形式生動活潑、效果顯著的做法作為常規性的要求,落實到德育實踐中,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調整。這樣,能使學校德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教師,尤其是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提高德育工作質量,并迅速成長起來。使學校德育工作層次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鮮明,積淀不斷深厚。
基于此,我校提出這樣一條德育主線:起始年級--以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為重心;過渡年級--以前途理想教育為重心;畢業年級--以升學就業教育為重心。三者各有重點,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是幫助樹立遠大理想,成為高素質人才的基礎;追求美好前途、樹立遠大理想是良好行為養成的依據,又是升入理想學校,或成為合格就業人才,從而成為高質量畢業生的強大動力;培養高質量人才產品--畢業生為社會各行業歡迎或為高校錄取,從而在現在或將來順利就業,為社會創造財富,從而最終實現個人的理想,這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德育主線在各年級的落實
1、 高一,德育重心是行為習慣的養成
這是高中階段德育主線的重要一環!靶袨闆Q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是支撐學生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將來適應社會環境的強大力量,是學校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工程。
結合學校當前實際,總結幾年來的工作經驗,對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可從思想認識、行為習慣、語言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著手。其中思想認識是基礎,各種習慣是落腳點。
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有思想認識,更要靠嚴格要求和長期訓練。因為“最容易明白的是道理,最難明白的也是道理”,一般的道德、行為規范,少有反對者,普遍“一說就懂”,甚至不用說都“心有靈犀”。但相當多的學生由于缺乏養成訓練,或“眼高手低”,只有耍嘴皮子工夫,或“言行不一”,說的是冠冕堂皇,做的是另外一套,或“虎頭蛇尾”,只有三分鐘熱度……這些學生言行充滿矛盾,內心充滿痛苦,他們迫切希望自己有更好的表現,但由于訓練過程的缺失,認識沒有完成內化,言行沒有形成習慣而在實際生活中“無所適從”,意行分離。學校、教師應著力幫助他們得到應有的訓練。
養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應從公認的,簡單的事情入手,從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入手,然后不斷深入,提高要求。通過反復教育,長期訓練,一步一步達到目的。
要達到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訓練的目的,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強調的是,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嚴格的管理制度,這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訓練的有效保證。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懂得制度對良好習慣養成的重大意義,明白制度無情人有情。實踐中要使制度處于不斷完善的動態,注意克服制度的負面效應,注意掃除制度的盲區。
對學生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訓練,以什么為內容呢?
習慣養成,為應該是伴隨人一生的事情。內容應該根據不同年齡特點,不同人生階段而定。作為高中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當然是各年級都不可忽視的,而高一級,由于是高中階段起始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的轉折時期,是進行良好行為習慣訓練養成的大好時機。訓練的內容應該是全方位的,有些對于初中階段來說可能是全新的。
養成教育的內容還應根據實際不斷增加和減少,必須與時俱進,不可墨守陳規。
2、高二,德育重心是前途理想教育
高二是個過渡年級,以我校的實際情況看,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基本具備了良好行為習慣,對學校學習、生活能很好地適應。但也面臨著不少新的困難:暫無高考壓力,上省一級學校后會考由學校組織,學習壓力相對較輕;下半學期,根據專業重新分班,打亂了原來一年半的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班集體,班級管理從零開始;分班后有些班級差生相對較集中,增加了管理難度;學校量化考評制度學生有個適應過程,高二階段有極個別學生思想上對這一量化制度不以為然或放松了要求,量化考評相對落后。
在過渡年級找一個德育切入口,前途理想教育應該是理想的選擇。德育過程中,教育學生不斷保持和完善行為習慣,并重點教育學生不要滿足現狀,或得過且過,要不斷提高品位,追求高雅。要志存高遠,樹立遠大理想,并努力為之奮斗。
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老師們首先要有端正的教育思想,“沒有不可教的學生”,并能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交心,下面幾顆“心”是一顆也不能少:關心、細心、耐心、愛心、信心。老師是要用“心”去挽得“心”來。
教育的契機往往稍縱即逝,難于把握,這要求老師要有責任心并有職業的敏感,去捕捉那些教育的信息。機會不是等來的,應是抓來的!扒凇弊之旑^還有個善于發現的問題。
某些班級工作難于開展或難于深入,班干部的培養與監督是這類班級應該注意的一個共性的問題。
過渡年級學生心理多變,這幾個方面應該是重點關注的:(1)青春期學生心理問題;(2)因學習壓力過大引起的心理焦慮問題;(3)個別有心理偏常的問題等等。
教育應充分重視學生的接受性,只有學生認可了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形式,學生才會接受,也才可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從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德育的形式,必須是具體可感的,學生樂于接受的。
定準德育目標,分步實施教育。學校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的學生,確立不同的德育教育主線,無疑是正確的,科學的,同時也是可操作的。
3、高三,德育重心是升學就業教育
高三,是學生中學生活的最后一年,是學校推出人才產品--畢業生的最后“工序”。 此時,學生面臨的或是升學,或是就業,指導他們正確看待升學就業,努力追求上進,提高自己的品質,應該是這一年的主要內容。應指導學生認識升學對個人、社會的意義,認識學會做人、學好本領對就業的影響,認識升學與就業的關系。
(1)認識高考取得好成績,是通往大學的通行證。
到大學深造,到名牌大學去讀書,高考取得好成績,分數高是重要的、必備的條件。
(2)考取大學能更好地為人民、為國家貢獻力量
努力學習,考取大學,畢業后學有所成,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人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為人民、為國家做更大貢獻。
(3)考取大學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價值
學習成績的好壞,某種程度來講是能否體現自身價值的一個標準。成績好,說明你用功,學業得到了回報,成績差,起碼說明你的學業不成功。
(4)紀律是升學的保證
“無規矩無以成方圓”,紀律是取得好成績的根本保證。有了紀律,才有好的學習環境;有了紀律,才能督促自己,發揮潛能。
(5)心態平穩,不急不躁
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平穩的心態,不因有了喜事而沾沾自喜,不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氣餒。看問題,應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感覺、判斷,實事求是,既不拔高,也不壓縮,不急不躁,應進行橫向的對比,確定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實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6)多激勵,惜時光,強信心
激勵,可以發揮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如高考倒計時的設立。又如設計橫幅“我行,我行,我一定行;吃好,睡好,拼命學習”?梢运阋凰,高中三年的辛苦,換來今后至少三十年的幸福,一年換十年。高在這一年,用一些具體的數字來說明某些人和事,具體而又有說服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各年級德育主線實踐的若干內容
高一級教育內容
發錄取通知書用簡短、優美的文字介紹學校的特色、成就及發展
開學典禮鼓勵新生全面進步,爭取榮譽等
參觀校史室、實驗樓、校園等
熟悉學校制度,制定在班級落實具體措施
介紹高中階段學習、生活特點,消除焦慮心理
尊師教育
儀表習慣教育
衛生習慣教育
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父母、老師、同學等)的關系,克服以自我為中心思想
學風、高考意識教育
珍惜勞動成果、不亂花錢教育
熱愛勞動教育
養成良好、健康生活規律教育
禮貌待人教育
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教育
正確認識、利用網絡教育
衛生健康飲食教育
法制教育
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教育
青春期衛生、心理教育
語言文明教育
高二級教育內容
交友系列教育
什么樣的朋友是真朋友
珍惜同學情誼
男女交往的度
自尊、自信、自重、自愛
互助互愛,相互競爭,共同提高
級風、學風建設系列
前100名學生會議,帶動學風形成
200(300)名后學生會議,進行自律教育
學習經驗、學習方法交流會,形成學習高潮
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推介
班干部培養教育
推各類先進,樹各類典型
“我心目中的大學”系列教育
認識高校、向往高校
通報當年高考情況,激發各層次向上動力
了解大學錄取情況,了解高校招生政策
定高考目標
訂學習計劃
抓會考促高考
其它
分班前專業選擇指導
分班后穩定學生情緒
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教育
明確學習目的,學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
化壓力為動力,保持穩定、健康的心態
個別學生心理輔導
高三級教育內容
制定高考目標
心態平穩,不急不躁
健全班干部,強有力地組織工作
教育后進生不要因為基礎差而放棄上進
紀律法制教育
高考與高三生活、與平時學習的關系
通過學習成績量化激勵學生上進
樹先進,鞭后進,揚正氣,壓歪風
教師與學生溝通
開展與家長聯系活動
珍惜時間教育
競爭意識教育
道德操守教育
培養嚴謹、守時、勤奮作風教育
2003/9/8
[落實學校德育主線的思考和實踐(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線的認識課件
2.馬上辦抓落實主題演講稿
3.關于教師黨群路線的心得體會
5.全職主夫閱讀答案
6.角平分線的課件
8.實踐指導教師評語
9.主班護士年終總結
10.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