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陽三中 李佑明
比喻是言語交際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修辭方法,它在明喻、暗喻、借喻的基礎上又變化出多種形式,呈現出繽紛多姿的色彩。其實,在比喻的大家族中還有一些特殊形式,平時不為人們所注意,這里給大家介紹三種特別的比喻。
一是“子母喻 ”:這種比喻的特點是本體與喻體都不是單一的概念,而是一組有著明顯種屬關系的事物。
例1、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塑。(史鐵生《我與地壇》)
例2、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
例1中的是“四季”與“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形成種屬關系;“藝術形式”與“一幅畫”“一部長篇小說”“一首短歌或詩”“一群雕塑”也形成了種屬關系,并分別對應。例2中本體“山”與山上的“小屋”和喻體“眉黛”與“眉梢的痣一點”也分別構成了種屬關系。
這種比喻能夠多角度描繪事物,意象連綿,表意豐贍,生動形象,富有變化,可以體現作者不凡的想象能力,曾一度成為高考選題。如2002年全國高考就有一道題要求仿照“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濤聲是音序,魚蝦、海鷗是海的文字”寫一句話,這其實就子母喻應用。
二是“鴛鴦喻”:本體和喻體都有兩個方面,本體喻體前后分別雙雙配對。
例1、雖然是滿月;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2、一個美國女士讀了學者錢鐘書的作品,十分敬佩,要登門拜訪。錢鐘書在電話中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例1前半句陳述了兩個方面“滿月”和“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的“淡月”; 后半句分別將其比喻成“酣眠”、“小睡”。整體上“滿月”與“酣眠”配對,“淡月”與“小睡”配對。
例2前半句陳述了兩個方面“讀作品”和“登門拜訪作者”, 后半句則分別將它們比喻成“吃雞蛋”與“認識那下蛋的母雞”。整體上“讀作品”與“吃雞蛋”配對,“登門拜訪作者”與“認識那下蛋的母雞”配對。
“鴛鴦喻”與“子母喻”不同,前者是種屬關系,展開的時候是先述“種”情,后述“屬”情, 述“屬”情時則是本喻成對,魚貫而出;后者是非種屬關系,展開的時候先述“本”情后述“喻”情,“本”情“喻”情是前與前、后與后依次配對。
三是“瞬發喻”:本體、喻體所描述的情形都是某個或幾個物體瞬間的運動變化的歷程,仿佛是一段錄像的展播。
例1、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微風過去)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是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徐志摩《沙揚娜拉》)
3、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滿井游記》)
例1本體是“微風從密密挨著的荷葉吹過去的時候”,喻體是“像風從水上吹過留下一道凝碧的波痕”。例2 本體是“姑娘一低頭時表現的溫柔”,喻體是“像涼風吹過水蓮花”。例3本體是“薄冰開始溶化,水波開始發出亮光,像魚鱗一樣的波浪一層層的,水清澈看到河底,”,喻體是“亮晶晶的,好像鏡子剛剛打開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
“瞬發喻”由于其本體和喻體描述的都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段流程,單個比喻的信息量大,組合復雜,因而顯得更加新穎、鮮活,更富有創造性,很難被人們摹仿。同時也使整個比喻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動態美。
作者郵箱: HNIGY@163.COM
[淺探比喻的幾種特殊形式(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3.古籍的裝幀形式
4.用特殊來造句
5.abac形式成語大全
6.教學課件保存形式
10.特殊的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