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9-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教學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能說出本詞所體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二、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詞中三度對比、隔句相承的藝術手法。 

          四、教學設想 

          1.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并不大。可以以誦讀為主導,結合賞析,抓住詞義要旨,領會意境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2.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要深刻領會作者在詞中表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啊?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容在腦海里轉換為形象的畫面。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宋太祖開寶八年,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他拜過佛;也求過了契丹,可是都沒有用,眼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流了下來,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詞《虞美人》,宋太祖聞之大怒,賜給他毒酒,他喝了后倒地而亡。

          故事講完了,請問大家,他是誰呢?  對了,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

          (二)介紹李煜

          李煜,字重光,937年--978年,史稱南唐后主。他擅長書法,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后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也是他的絕命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

          (三)誦讀課文

          1、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要求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比較,然后評析誰朗讀得更好,還要說說應該用什么樣得感情和節奏來朗讀。

          2、請同學評價并回答上面的問題。然后老師總結一些問題:

          提示:入情入境地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體: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重音: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3、學生朗讀,試著背誦。

          4、再請學生配樂朗讀,老師和學生評議。

          5、教師示范,由學生評議教師朗讀憂劣。最后再齊讀兩遍。

          (四)具體學習

          1、解釋詞名:《虞美人》此調原位唐代的教坊曲,最初是歌詠項羽的寵姬虞美人的,因此而得名。

          2、本文通篇采用問答的形式,以問起,以答結。請同學回答分為幾闋。(分為兩闋,從開始至“月明中”為第一闋,剩下的是第二闋。)

          3、作者開篇劈頭就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是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雖被封為違命侯,可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從他的角度曲想,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后主面對春花秋月的無盡時,不由的感嘆人的生命隨著每次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4、于是作者轉而向人發問:“往事知多少?”一下便轉到社會現實中了。那么請問同學們:“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回答的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還要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往事之哀)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都已經消逝了。李煜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

              5、“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東風就是春風,“又東風”中的“又”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即春有再來,循環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的發出感嘆。

          6、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這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被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真是不堪回首,作者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只恨,表現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

           7、請同學們討論: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8、“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他遙望南國感嘆,“雕欄”“玉砌” 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那里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請大家體味“只是”二字,這兩個字的嘆惋口氣,傳出了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9、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并回答,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10、最后,悲慨之情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詞人滿腔憤怒,對人生發出的車底的究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欣賞品味這兩句: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這句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兩句也是以問答的形式寫的,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

              (希望同學們學習這種寫作的方法,并試著將這樣方法運用到以后自己的寫作中。)

          (五)小結

          1、我們講解了全文之后,請同學們想一想,根據這首詞,再結合李煜的生平,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答:“愁”。 

          那么有哪些“愁”呢?經過同學們討論之后,回答并講出理由,然后老師再明確一下:有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家之苦。

          2、這無限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請同學們思考后來回答,作者是怎樣來寫“愁情”的呢?同學們回答后,老師來明確:

          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請同學們找出哪些意象是實寫,哪些意象是實寫:

          實寫: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雕欄玉砌

          虛寫:往事,故國,朱顏,一江春水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作者運用了這么多的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將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③三度對比,隔句相承(重點,教師引導同學們自己來找)

          對比:春花秋月的無休無盡與往事的短暫對比 

                 小樓東風的永恒與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對比 

                 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的對比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短暫無常。

          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問            答              對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短暫難測) 

          幾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暫達到統一)

          ④發問 

          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問人(往事知多少?)--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一唱三嘆,層層疊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致。

          3、請同學們自己來總結整首詞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4、請同學們試著總結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②起伏跌宕的寫法(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六)總結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李煜的詞發自內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為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人能在結構藝術上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七)最后,讓同學們帶著感情反復朗讀這首詞,細細的體味詞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做到當堂背誦,并要求下去后反復朗誦。

           

          [虞美人(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 | 日本人成ⅴ在线观看免费 | 三级少妇老少妇黄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网 | 孕妇动漫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