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5-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①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②反復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③通過鑒賞重要語句,讓學生理解并感受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①鑒賞重要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①關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②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方法:朗讀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導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裊裊秋風,不知從何悄悄襲來,讓洞庭生波,讓木葉飄零,讓山河變色,讓我們心底生涼。每每讀到屈子的這兩句詩,我的眼前會倏然立著一位滿身憂傷的詩人,面對浩浩湯湯地洞庭波涌,他形單影只,兀立于蕭瑟的秋風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一個不斷求索的詩人,一個不斷追尋的詩人,一個時時掩面痛哭的詩人,一個對人間邪惡不斷詛咒的詩人,一個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常常吟江畔長歌當哭以淚作詩的詩人。為什么他的詩能夠穿時間的長空走進我們的心靈,一次次地打著我們?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頌揚?為什么他能為成為我們中華文化一個符號,一座不論隔著多么遠的時代依然能讓我們看到的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離騷》,走進這個詩人的心靈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與人格魅力。

          二、簡介詩人: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 、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 《漁父》、 《招魂》等 ,凡23篇。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并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三、朗讀詩歌

          1、聽錄音朗讀,讀準字音。

          2、聽錄跟讀,把握詩的節奏。

          (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A、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意切分。 B、注意

          延長。C、注意重音   D、注意感情 )

          3、學生自讀。

          ( 提示:“兮”字,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讀時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注釋,讀懂詩句。

          1、《離騷》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為“離憂”,意思尚不夠明白;班固進而釋“離”為“罹”,遭遇),以“離騷”為"遭憂作辭";王逸則說:"離",別也;騷,愁也。把“離騷”釋為離別的憂愁。二說均可通。

          2、區別下列各組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

             

            之  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固  固前圣之所厚

                  自前世而固然

              以  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競周容以為度

              雖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

                  雖九死其尤未悔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不吾知其亦已兮

          長余佩之陸離

          4、重點詞:

          ①兮:語氣助詞,相當于“啊”,“楚辭”中大量用“兮”,有時在句中,有時在句末。

          ②替:廢棄、貶斥。申:加上罪名。蕙纕、攬茝,比喻高尚的德行。

          ③浩蕩:荒唐。民心:人心,或指詩人的苦心。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謠諑:造謠,誹謗。

          ④固:本來。錯:通“措”,措施。以為:以之為,把……當作。度:法度,準則。

          ⑤忳(tún):憂悶。郁邑:通“郁邑”,憂愁苦悶。侘傺(chàchì):失意的樣子。溘(kè):突然、忽然。

          ⑥群:合群。圜:通“圓”。周:合。孰:何。

          ⑦尤:罪過。攘:忍受。詬(gòu):恥辱。伏:守、保持。

          五、品讀詩歌:

          自主 合作 探究 

          1、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命運?

          美政理想(至善至美)與黑暗現實矛盾,獨特個性(純潔無暇的貴族血統與心性,正直,忠正)與社會、歷史沖突(站在整個社會的對立面),在失敗面前他不能沉默,不能隱忍,不能迂回,不能無悶。他呼喊,他叫屈,他指責,他抗爭,于是,他得到的是更大的打擊與蔑視,是別人對他的徹底的失望。他一點出不含蓄,一點出不躲閃,一點也不講策略,他怒形于色,他由此遭到邪惡的全面攻擊,他與邪惡沒有絲毫的相容余地。他是代表獨特個體而與社會宣戰的最偉大最慘絕人寰的戰士,他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2、詩中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品格?

           明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3.屈原抱石沉江這一舉動,你是如何看的呢?

          六、悟理:

             主題性研究課題:文學即人學。學完本文后,你認為在商品經濟的今天,學習屈原的為人處世是智還是愚?

           

          [《離騷》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離騷教案人教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7.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8.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9.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中文片 | 亚洲天堂日本美女 | 一区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日本黄线在线视频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