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后園和我》教案(魯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要求:

          (一)語文訓練

          1、了解童年的樂趣,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濃濃的親情,領悟作者的自然美、人情美及自由和天性的向往。

          教學重點:確定文中的重點人物。

          教學難點:濃濃親情在文中的體現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部分自己童年時的作品

          教學時間:2課時

          教材分析:本文選自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內容集中,情節完整,人物描寫、景物描寫非常生動,體現了蕭紅小說散文詩化的特點。

          文章以第一人稱寫的。以“我”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為線索,回憶了“我”與祖父在后園的種種活動,表達了作者對歡樂、自由、溫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贊美,也表現了作者對自然美、人性美和自由天性的向往。

          課文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我”和祖父在后園的活動;第二部分介紹祖父及祖父和“我”在后園的活動。

          從寫作特點上看,本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每個人都有著歡樂的童年,同年趣事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本節課我們學習第8課,隨著作者一起走進歡樂的童年,走進美麗的后園。(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快速朗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

          2、學生查字典,結合注釋自學生字詞。

          3、集體交流

          谷穗、衣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玩膩了:玩厭煩了。

          謊花:不結果實的花。

          明晃晃:形容花園里的紅花綠葉,新鮮漂亮。

          毛嘟嘟:形容狗尾巴草毛茸茸的樣子。

          藍悠悠:形容天很藍。

          4、學生讀準字音,寫準字形。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放慢速度讀課文。

          2、整體感知

          A:祖父和“我”在后園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B:后花園中哪些景色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3、學生分組研討。

          4、集體交流

          (1)a、種小白菜:我用腳把那下了種的窩一個個溜平。

          b、鏟地:我把狗尾巴草留下,祖父教我如何識別。

          c、“我”和祖父討論:櫻桃樹為什么不開花,不結櫻桃。

          d、在祖父的陪同下,“我”在后園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

          e、插花事件。

          (2)這些問題,讓學生指出即可。

          三、課堂練習

          1、學生讀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四、小結、作業: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新詞。初步整體感知了課文。課后同學們把生字新詞讀熟寫會,進一步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前補償

          請你簡單說說“我”和祖父在后花園中做了哪些事?

          二、導入新課

          本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課題)

          三、學習新課

          1、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2、朗讀:

          要求:放聲朗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語言通俗,富有情趣,寫的詩人人喜聞樂見的事,估計學生不存在閱讀障礙,因而以學生自由閱讀為主。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大聲地朗讀,做到富有感情。

          4、研討、賞析(投影)

          提問:(1)祖父和“我”分別有怎樣的性格?

          (2)閱讀體味下面的句子。回憶一下你的童年,然后說說你的感受或看法。

          投影出示:P21研討與練習二

          參考答案〉

          (1)祖父:勤勞慈愛、幽默風趣,有一顆童心

          (2)我:天真活潑、頑皮可愛,有一顆自由的心。

          (2)體味句子

          a、作者的觀察很細致,從“金”“綠”“嗡嗡地飛”“滿身絨毛”以及“胖圓圓”等詞語中可以看出。

          b、“嘯”是“呼嘯”之意。表示發出聲響。

          “,冒煙”表示下雨時,密集的雨點打在大榆樹樹冠上飛濺起來,加上大榆樹上下雨水迷漫,風一吹形成水霧,遠望猶如“冒煙”。

          因為榆樹葉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而沙灘上的蚌殼多而密,在太陽的照射下,也會閃閃發光,所以作者由葉子想到了蚌殼。

          c、句子使用了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一切都活了”在孩子的眼中,一切充滿了生命,都有人情味。這是合理的想象,也是基本的事實。

          d、類似這樣的經歷你有嗎?和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聯系實際,自由交流。)

          注意聯系實際語境,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精彩的句子進行學習品味。

          三、課堂練習

          1、延伸拓展

          師: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童年的歡樂和情趣,寫出了濃濃的親情,更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請從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

          學生找出第一部分:“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指示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第二部分:“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不停地跑。”

          老師引導學生賞析、體會作者的“天性”“自由”。

          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兩部分,第一部分讓學生高聲朗讀,甚至像小蕭紅那樣“喊”,把那種自由和天性淋漓盡致的讀出來,甚至喊出來。

          2、課文研討:

          (1)本文的重點人物是誰?為什么?

          (投影)(祖父帶我玩,教我鋤地,給我講狗尾巴草和谷穗的差別,祖父用草帽與孩子們捉迷藏、做游戲,所以本文的重點人物是祖父。)

          (2)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嗎?

          《呼蘭河傳》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因此,文中的“我”基本上是作者本人。

          (3)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作者通過會議童年時代快樂自由、溫馨美好的后園生活,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濃濃親情的眷戀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三、小結作業:

          本節課我們賞析了《祖父、后園和我》一文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明確了文中表現的重點人物,感悟了文章的主旨。課后同學們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背一背。

          作業:積累你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8、祖父、后園和我

          祖父                我

          勤勞慈愛            天真活潑

          幽默風趣            頑皮可愛

                有一顆童心          有一顆自由的心 

          [《祖父、后園和我》教案(魯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祖父的園子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課件教案

          5.魯迅《社戲》教案

          6.祖父的園子公開課教案

          7.祖父后園我閱讀答案

          8.《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9.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10.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午夜精品国产拍精品福利 | 先锋影音国产三区 | 日本精品在线免费观看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