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xiàn)象
湖北省麻城市黃土崗中心學(xué)校 陳昌學(xué)
互文是古代詩文中一種常見的修辭格。但是,在中學(xué)語文教材的編寫注解和語文教學(xué)過程中,因不明此格而注錯、講錯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因此,在教學(xué)過程中,準確地注釋和了解它們的特征,對學(xué)生理解并把握古詩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提高學(xué)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互文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其特點是上、下文義彼此隱含,彼此滲透,互相呼應(yīng),互相補充。它是古詩文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意義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互文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對句互文。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的例句如:
①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②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④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之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例①按字面解釋為:將軍的角弓凍得變硬,以至于拉不開,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穿在身上。其實,無論是“將軍”還是“都護”,都會出現(xiàn)“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的情況。在這里,“將軍”和“都護”,“角弓不得控”和“鐵衣冷難著”互相滲透,互相說明,意義上是兼顧的、合指的。這是作者為了求得詩句的統(tǒng)一、音調(diào)的和諧才分開來寫的,這種修辭手法就是“互文”。因此,這兩句詩的意思應(yīng)是:將軍和都護的角弓凍得變硬,以至于拉不開,他們的鐵衣冷得難以穿在身上。只有這樣理解,才符合全詩所表現(xiàn)的“塞外奇景‘的自然景觀。同樣,例句②中的“受命”與“奉命”、“敗軍之際”與“危難之間”意義互補。例句③中的“物”與“己”意義互補,其意思是:不因為外物(自然景物)和個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為外物和個人遭遇而悲。例句④中的“先漢”與“后漢”也是互文。因為無論“先漢”還是“后漢”都有興隆的時期,也都有傾頹的時期。
二、是同義互文。例如:
⑤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⑦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歐陽修《醉翁亭記》)
⑧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吳均《與朱元思書》)
例句⑤《泊秦淮》一詩的首句“煙籠寒水月籠沙”,許多同學(xué)往往斷章取義認為:“輕輕的煙霧籠罩著清寒的水面,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兩岸的沙灘”。其實,這里的“煙”與“月”是互文見義,并非煙獨籠寒水,月獨籠沙。作者之所以運用這種手法,是由于把煙與寒水、月與沙灘分別聯(lián)系起來寫,更能充分地表現(xiàn)當(dāng)時夜泊秦淮的獨特景象,從而使整個畫面顯得更為清晰、鮮明。例句⑥《出塞》一詩中的“秦”與“漢”也是相互補充的,講“明月”是秦漢時代的明月,“關(guān)”也是“秦漢”時代的關(guān)塞。如果把“秦”、“漢”二字孤立地理解,似乎“月”專指秦代,“關(guān)“專指漢朝,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例句⑦中的“泉”與“酒”是互文見義,指清泉香甜、美酒清澈。例句⑧的結(jié)構(gòu)與例句⑦相同,故不贅述。
此外,古人所說的“互文”,還包括為了避免行文的重復(fù),在同一語言環(huán)境中用同義詞互訓(xùn)的現(xiàn)象。如:
⑨時維九月,序?qū)偃铮ㄍ醪短偻蹰w序》)
⑩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馬抉提不實外廄(李斯《諫逐客書》)
例句⑨中的“三秋”其實就是“九月”。例句⑩中的“充”與“實”是同義詞,都是充滿、盈滿的意思。通過以上的分析,相信學(xué)生對互文這種修辭已有了基本的認識和了解。
總之,互文的基本作用就是使詩文中相關(guān)的詞語互相輝映,互相補充,互相暗示,從而收到意義全面,語言簡潔的藝術(shù)效果。
-------2008年10月25日
[《淺談中學(xué)語文教材中的互文現(xiàn)象》(人教版九年級必修)]相關(guān)文章:
5.木蘭詩的互文
10.木蘭詩互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