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品味曲詞多用修辭,化用古代詩詞,富于文采的特點。

          2、 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3、 理解文中主題,領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四美,品味藝術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別離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 反復誦讀,在讀中領略優美曲詞的藝術魅力。

          2、 運用現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 引導、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略曲詞的藝術手法。

          4、 運用比較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堂

          在歲月的長河里跋涉,在文學的王國里徜徉,久了,漸漸地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文人騷客在夕陽下的長亭古道折柳相送。于是,長亭、柳便有了深厚的文化積淀。

          二、進入主題

          關于離別,李商隱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怕見之不易,更覺別離之難,東風無力,人更何堪?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繪出了天下離別者的情態。“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而今,秋風漸起,黃葉飄零,仍然是夕陽西下,長亭外,古道邊,又一對相親相愛的人兒就要別離了,他們是否會像那些偉大的詩人一樣暢敘別情呢?這一節我們一起學習戲曲“文采派”代表王實甫給我們展示出的《西廂記》之美的代表--《長亭送別》。

          三、整體感知 梳理情節(故事之美)

          王實甫的戲曲語言以富有文采為特色,曲詞之美與劇作的意境之美(情景交融)、人物之美、故事之美和諧統一。這在《長亭送別》一折中尤為突出。

             《長亭送別》這折戲按時間的推移、情節的發展,可概括為四幅圖畫,請你構思設計好畫面,并擬好小標題。 

               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四、以情節結構為線索,分析曲詞之美與意境之美。

          1、賞析[端正好] 

          提問: [端正好]這支曲子選取了哪些意象?藝術效果如何?

          提示: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霜林染醉

          情景交融,詩情畫意,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點撥:具有深秋時節特征的景物,渲染出蕭瑟凄涼的氛圍,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的心情。樹林經霜而紅,在充滿離愁別緒的鶯鶯眼中,,盡是離人眼中的斑斑血淚。一個“染”字,蕭瑟的秋景與凄涼的心境化而為一。

          聯系化用詩詞意境加深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的理解

          蘇 幕 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點撥: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本文也多處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情同景生,景同情顯,恰切地在“長亭”這個令人傷感的地方演繹了一曲“秋”的悲歌。

              (利用范仲淹的詞,引出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而且讓學生明白這一手法在我國古典詩詞、散文中經常運用,應很好地體會和總結。)

               2、賞析[滾繡球]

          提問: 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了鶯鶯的什么感情?這支曲子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其藝術效果如何? 

               提示:柳絲 玉驄                              

                         疏林 斜暉

                                馬兒 車兒

                松了金釧   減了玉肌

          借景抒情夸張,身心交瘁 

          點撥:古人有折柳送別之習慣,此言柳絲雖長卻系不住玉璁,猶言情雖長卻留不住張生。作者著力刻畫鶯鶯依依惜別,不忍離別,因離別而愁苦的心境。又用松了金釧、減了玉肌夸張地表現鶯鶯在感情折磨下的身心交瘁。

          3、賞析[叨叨令](曲詞之美)

          提問:這支曲子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其藝術效果如何? 

          提示:“兒”化,疊音形容詞,排比句巧妙組合銜接,并間以反復的感嘆,造成音韻的回環往復,產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

          4、賞析[朝天子] 

               提問:在[朝天子]這一曲中我們可以找到那一個字來概括鶯鶯“長亭餞別”時不得不別的心理?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來表達她的這 種心理?從中刻畫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提示:恨 ,恨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作者用比喻、夸張、對偶。

          鶯鶯輕功名、重愛情的叛逆精神。

               5、賞析[二煞] 

               提問:曲終人散,四顧無人之際,鶯鶯與張生傾訴私情。從[二煞]中找出一個詞來描繪鶯鶯離別之時的心理活動。 

               提示:怕

          提問:“怕”什么?為什么“怕”?

          提示:怕“停妻再娶”;怕“金榜無名誓不歸”。  

               點撥: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會里婦女處于悲慘屈辱的地位,她們身上承受著巨大壓力,鶯鶯的痛苦是一種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痛苦和抗爭,而并不僅限于兒女情長。從這個角度來看,鶯鶯的輕功名、重愛情與其說是一種倔強的性格,不如說是一種叛逆的精神。                                                                                           

               提問:文中“眼中流淚,心內成灰”和“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表明了人物怎樣的情感?

          提示:女主人公對離別的痛苦之極和無可奈何;女主人共視榮華富貴如糞土,只盼愛人早日歸的急切心情.

          五、小結故事,明確主題,體會人物之美

               提問:鶯鶯的思想感情在這一折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明確: 赴長亭路上,因離別而痛苦.

          長亭餞別時痛恨功名利祿.

          臨別叮囑時怕張生停妻再娶.

          分別后對張生的懷念.

               主題: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不再停留在“才子佳人”的模式上,也不再把“夫貴妻榮”作為婚姻的理想.他們否定了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愛情已被置于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具有鮮明深刻的反封建主題,表達了反對封建禮教,反對封建婚姻制度,反對封建等級制度的進步主張,鼓舞了青年男女為爭取愛情自由婚姻自主而抗爭.

          六、總結課堂,布置作業。

                 以美的故事為線索,我們品讀了美的語言,欣賞了美的意境,更看到了美的人物--光彩照人的鶯鶯。

                 美在于發現,給夢想插上翅膀,才能飛翔。課內是根據地,課外是主戰場,請大家課下在背誦的基礎上多讀多練,多品味,我們下一節再和大家共同欣賞曲詞的美。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長亭送別(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長亭送別》 教案

          2.《長亭送別》 的教案

          3.長亭送別教案

          4.《長亭送別》課件

          5.長亭送別原文及翻譯

          6.《西廂記·長亭送別》欣賞

          7.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8.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9.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10.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思思久久er99精品 | 亚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午夜网站在线看 | 制服丝袜欧美久久 | 久久中文字幕永久第一页 |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