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行也》《杜甫詩三首》(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學案例)

          發布時間:2016-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桃花源記》(9.21-23)

          學習目標

          1、 背誦全文。

          2、 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了解文言詞語的古今異義現象。

          3、 初步學會利用注解來讀懂文言語句的意思。

          4、 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會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義。

          5、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現出來的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情緒以及他的局限性。

          課前準備

          1、成語“世外桃源”的意義:

          2、朗讀課文,在生字詞下做記號,不理解的字詞劃橫線。

          3、了解陶淵明生平及生活時代。

          第一課時

          一、 交流預習成果。

          二、流利朗讀全文。

          三、完成下列學習任務

          1.掃清語言障礙,把文章讀順暢。注意幾個詞的讀音:仿佛 儼然 阡陌 髫 要 詣 驥

          2.停頓分明,不讀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掌握重點字詞。

          第一段:寫漁人忽逢桃花林。

          緣,異,之,復,芳,鮮美,窮

          第二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源。

          山有小口:“小口”猜為“小山洞”    舍:舍棄     狹:狹窄

          才:僅    悉:全、都     平曠:平坦、寬廣(組詞,同義擴充組詞)

          怡然:愉快的樣子   豁然:開闊的樣子      儼然:整齊的樣子

          怡然:愉快的樣子;砣唬洪_闊的樣子儼然:整齊的樣子。                              

          古今異義:

          鮮美 :鮮艷、美麗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錯、相通; 交通郵電事業的總稱

          妻子 :妻子、兒女 ;僅指妻子

          第三段:寫漁人作客桃花源。

          (1)省略句:(  )見漁人,(     )乃大驚,(    )問所從來。( 。┚叽鹬。

          (2)詞

          悉,具,咸:都表“全,都”     聞:聽說     亂:戰亂       邑人:“同鄉人”

          遂:就      乃:竟           道:說

          何世:哪一代。因源中人是秦時逃出來的,一直以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語云:對……說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漁人告密及別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設標記         之:湊足音節的助詞,無義

              遣:派                  向:以前,從前

          4、翻譯全文。

          四、作業: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所學,鞏固字詞積累

            (1)基本實詞  (2)常用虛詞  (3)古今異義  (4)一詞多義

          二、合作探究:

          1.問題討論一:是什么人發現了這個“世外桃源”?他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現的?

          2.討論問題二:漁人是怎樣進入桃花源的?他剛進入桃花源時看到的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3.討論問題三:漁人在桃花源中都有哪些活動?他從中了解到哪些情況?

          4.討論問題四:漁人離開桃花源后,有人想再去嗎?結果如何?

          5、課文主題:

          三、延伸

          作者的這一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實?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四、隨堂練習:完成練習冊。

          五、作業:翻譯全文,背誦全文。

          《陋室銘》(9.28)

          學習目標

          1、誦讀品味優美的語言,掌握文言詞匯。

          2、體會本文的寫法特點。

          3、理解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在生字詞下作標記。

          一、新課學習

          1、了解“銘”文體:

          銘是古代用來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的一種文體,文辭精練,句式特別整齊,多處壓韻,讀起來應鏗鏘有力。

          2、了解劉禹錫:

          3、積累字詞:陋:簡陋              名:有名        靈:靈異              閱:閱讀

          亂:擾亂              上:爬上、長上           入:映入              調:調弄

          4、翻譯全文:

          二、合作探究

          1、陋室,陋在何處? 

          2、陋室,真的陋嗎?(提示:從主人,環境,客人, 生活等回答。)

          3、作者寫陋室有何用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抓關鍵句品味,如“山不在高……唯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等;再結合銘文的特點理解。)

          三、延伸: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四、隨堂練習:完成練習冊。

          五、作業:背誦全文。

          《愛蓮說》(9.30)

          學習目標

          1、掌握并積累文言詞匯,背誦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讀出味道,讀出情感。

          3、明確文章的主旨,獲得有益的啟示。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在生字詞下作標記。

          一、新課學習

          1、了解作者。

          2、自由誦讀。

          3、對照注釋默讀,對課文中不懂或者不大懂的字詞進行質疑。

          盛:一般有“盛大、繁多、繁盛”之意,但根據上下文解為“非!薄疤貏e”更好。

          通:貫通;       直:筆直,挺直。

          遠:傳得很遠;    清:清香。

          鮮:與“鮮為人知”的“鮮”相同。意為“很少”

          4、翻譯全文: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章意蘊美

          問題引領: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為什么作者獨愛蓮?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描繪蓮的?展現了“蓮”怎樣的形象?

          3、作者在文章中唱響了對蓮的深情贊歌,并在蓮身上比賦了“君子之德”,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態度?

          三、延伸

          課文名為“愛蓮說”,卻為何要花大量筆墨寫“菊”和“牡丹”?

          四、隨堂練習:完成練習冊。

          五、作業:背誦全文。

          《核舟記》(10.12-14)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文本,積累文言詞語、句式。

          2、理解文章的大意,感受核舟的精美。

          3、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的表達特點。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在生字詞下作標記。

          第一課時

          一、新課學習

          1、朗讀全文,讀清節奏:

          節奏劃分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2、積累文言知識:

          語音發音

          洢(yī) 皿(mǐn) 貽(yí) 罔(wǎng) 黍(shǔ) 髯(rán) 椎(zhuī)髻(jì) 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 

          詞類活用 

          (1)、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橫著。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選。 

          古今異義詞

          (1)、臥右膝: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著椎形發髻。

          特殊句式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判斷句

          重點語句翻譯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王叔遠)(或“他”)曾經贈送給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軾游赤壁。(關鍵詞:貽 、泛)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打開窗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或“雕刻著花紋的欄桿相對著”)。(關鍵詞:啟、望) 

          嘻,技亦靈怪矣哉!

          啊,技藝真是太奇妙了!

          3、逐段翻譯全文。

          二、作業: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翻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把握

                 本文所寫的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卻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它構思精巧,形象逼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經過細致的觀察,準確地把握了這件雕刻品的各個細節,然后按一定的空間順序寫來,從而鮮明地表現了它的整體形象。 

          二、合作探究

          1、劃分段落層次,概括各段達大意:

          2、找出第2至第5段的對象: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3、說明方法:

          4、概括課文內容:

           三、同步練習

           1.給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貽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糝之    (6)髯

          (7)天啟壬戌       (8)篆章

          2.解釋加粗詞。

          (1)罔不: (2)嘗貽余核舟一:

          (3)絕類彌勒: (4)詘右臂支船:

          (5)篆章: (6)視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狹者:

          3.《核舟記》選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編輯的________,《核舟記》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題是________________,課文在介紹核舟時先用________一詞(原文中詞)總括,結尾再用________一句話相照應,高度評價了王叔遠高超的技藝。

          5.根據文中表數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古漢語表數量的用法。

          閱讀課文1~3節,回答問題。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為東坡

          B.蘇黃共閱一手卷(juǎn)

          C.石青糝之(sǎn)

          D.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高可(大約)二黍許

          B.矯(舉)首昂視

          C.兩膝相比(比較)

          D.清風徐(緩緩地)來

          (3)在這段中找出一個通假字并解釋:________同________解釋________

          (4)與“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中“為”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為用者

          C.為人五,為窗八

          D.中軒敞者為艙

          (5)第三段文字為什么先介紹蘇東坡,后介紹黃庭堅、佛。繌倪@三段文字中各找一點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細致描寫魯直“如有所語話”,佛印“神情與蘇、黃不屬”,“珠可歷歷數也”是為了說明什么?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業:背誦第二到第四段。

          《大道之行也》(10.19)

          學習目標:

          1、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

          3、聯系現實,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在生字詞下作標記。

          一、新課學習

          (一)了解《禮記》。

          (二)朗讀全文,讀清節奏。

          (三)、需掌握字的讀音:

          選賢與能jǔ 講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貨惡其棄于地也wù

          (四)、通假字:

          1、選賢與能              “與”通“舉”,選舉。

          2、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五)詞類活用:

          1.故人不獨親其親

          2.故外戶而不閉

          3.謀閉而不興

          4.盜竊亂賊而不作

          5.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6.一詞多義:親    修    閉    獨    亂    謂     興    為    故

           (六)古今異義: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七)翻譯全文。

          二、合作探究

          1、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這兩個概念是理解全文的關鍵。

          2、理清文章脈絡,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文章內容:

          3、誦讀:

          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

          第二層:本句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每組后當作一頓,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后均當作一頓。最后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后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

          第三層:“是故”用承上作結的語氣讀。“謀閉而不興”中“閉”屬下讀!岸婚]”一語后停頓可稍長。末句是全文結論,要讀得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4、思考:“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

          三、隨堂練習:完成練習冊。

          四、作業:背誦課文。

          《杜甫詩三首》(10.21)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語言。

          2、背誦課文,體味詩歌意境及作品風格的變化。

          課前準備

          熟讀三首詩

          一、了解作者與背景

          杜甫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他生活在唐帝國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的年代,他的詩歌廣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歷史過程和當時的社會面貌,故被稱為“詩史”。介紹三首詩的背景:①《望岳》是其青年時代的作品,此時的他青春年少,壯志凌云,有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誓言;②《春望》《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亂爆發后!洞和穼懹756年,是年他投奔肅宗,途中被叛軍所俘,春城敗象盡收眼底,念親之情充溢而出;《石壕吏》寫于759年,朝廷軍隊在敵人兩面夾擊下,全線崩潰,郭子儀只好四處抽丁補充兵力,人民苦不堪言。杜甫正好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住所,根據途中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難。

          二、整體感知詩情

          1、齊聲朗讀《杜甫詩三首》,整體把握三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思考:

          ①根據三首詩的不同寫作背景,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②這三首詩,你最喜歡那一首?說說理由。

          三、賞析《望岳》

          1、賞析畫面美    2、賞析用詞美   3、賞析情感美    4、賞析表達美

          四、賞析《春望》

          1、站在春天的長安城中,作者望到了什么?

          2、面對所望之物,作者的情感如何?

          3、由眼前之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4、由作者的細節,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內心波瀾?

          五、賞析《石壕吏》

          (一)觀官吏之舉

          1、在表現官吏時,你認為哪幾個詞最富表現力?為什么?

          2、從中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聯系文本,聯系注釋背景)

          (二)聽老婦之訴

          1、文中哪一個字最能表現老婦的心情?

          2、請找出具體的詞句,抓住關鍵字,說說老婦之苦。

          3、從老婦的苦訴中,我們讀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境況和老婦怎樣的思想情懷?

          4、有感情地誦讀本部分。

          (三)察作者之情

          1、在這苦難的現場,杜甫都做了些什么?從文中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2、杜甫為什么不站出來?是怯弱還是什么原因呢?

          (四)體作者之述

          1、作者的敘事思路是怎樣的?

          2、作者所擬詩題是《石壕吏》,為什么卻詳寫老婦人?

          三、背誦三首詩。

           

          [《桃花源記》《陋室銘》《愛蓮說》《核舟記》《大道之行也》《杜甫詩三首》(人教版八年級必修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核舟記》教案

          2.大道之行也課件

          3.《大道之行也》課件

          4.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5.《核舟記》原文翻譯

          6.《核舟記》課文原文及翻譯

          7.核舟記原文及翻譯

          8.文言文《核舟記》原文

          9.核舟記原文及譯文

          10.核舟記教學課件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性开放国产精品按摩Av | 亚洲肥婆丰满一区 | 亚洲美女在线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日本少妇高潮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