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寫訓練(人教版高二選修備課資料)

          發布時間:2016-4-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美文賞讀】

          1、 還生命以過程  

          不能設想,古羅馬的角斗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的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這就像不能設想,遠年的古銅器需要拋光,出土的斷戟需要鍍鎳,宋版圖書需要上塑、馬王堆的漢代老太需要植皮豐胸、重施濃妝。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發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沒有廢墟的人生太累了,沒有廢墟的大地太擠了,掩蓋廢墟的舉動太偽詐了。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

            --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當然,并非所有的廢墟都值得留存,否則地球將會傷痕斑斑。廢墟是古代派住現代的使節,經過歷史的挑剔和篩選。廢墟是祖輩曾經發動過的壯舉,會聚著當時的力量和精粹。廢墟是一個磁場,一極古代,一極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里感應強烈。失去了磁力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它很快就會被人們淘汰。

          2、 上帝只掌握一半  

          自從你生下來的那一剎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這中間的曲折磨難、順暢歡樂便是你的命運。命運總是與你一同存在,時時刻刻。不要敬畏它的神秘,雖然有時它深不可測;不要懼怕它的無常,雖然有時它來去無蹤。

            不要因為命運的怪誕而俯首聽命于它,任憑它的擺布。等你年老的時候,回首往事,就會發覺,命運有一半在你手里,只有另一半才在上帝的手里。你一生的全部就在于:運用你手里所擁有的去獲取上帝所掌握的。

            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龐大,你獲得的就越豐碩。在你徹底絕望的時候,別忘了自己擁有一半的命運;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別忘了上帝手里還有一半的命運。你一生的努力就是:用你自己的一半去獲取上帝手中的一半。這就是命運的一生;這就是一生的命運。

           【詩歌鑒賞】      絕句

          (宋)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志南的生活狀態已不可考,他在當時的文壇上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以及“二泉先生”諸人的風頭那么健。但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其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     宋人趙與口《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志南能詩,朱文公嘗跋其卷云:‘南詩清麗有余,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云:“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于畫意。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 “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系起來。“沾衣欲濕”,用衣裳似濕未濕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文言知識】

          寫出而字的用法及例句。

           【哲理故事】

          溫總理自己打傘慰問災區群眾

              2007年7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到安徽省淮河災區慰問軍民,適逢下雨,總理左手打傘,右手與當地群眾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定格的瞬間,再次激活了網上的一個熱帖--打傘組照。

          在網友之前發布的組照中,與溫總理自己打傘、穿著雨靴走在泥濘路上的照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位基層領導下鄉“視察”,領導雙手背腰邊走邊談,旁邊有專人為其打傘;而另一位正在臺上講話的領導,站在身后為他打傘的人居然是戴著紅領巾的小姑娘!

          啟示:組照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干部作風。本應該自己做的小事,就是有個別領導不會做、不愿做、不肯做,折射出其“官本位”觀念的根深蒂固,權力下的擺譜。在此,溫總理作出了榜樣,領導干部當認真學一學。                              

           

          【詩文默寫】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萬類霜天競自由”(毛澤東《沁園春 長沙》)

          2.那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艷影,                    。(徐志摩《再別康橋》)

          3.丁香一樣的顏色,                       ,                        。(戴望舒《雨巷》)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亂易整,不武。(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5.風蕭蕭兮易水寒,                        。《荊軻刺秦王》

           【今日一得】

          請寫出表達自己觀點或情感的、帶有哲理性的佳句或妙段(可仿寫、改寫或自創)

          【文學名著】

          1、 簡述孔明三氣周瑜的故事。

          2.簡述“千里走單騎”的故事。

          【寫作試筆】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游客正在興致盎然地參觀一棟古老的宅院,他們很納悶,這家宅院的屋檐為什么特別大?為什么在屋檐下面還做了一間小巧的屋子?他們正在爭論,導游告訴他們:這是供路過此地的流浪漢遮風避雨、歇腳過夜的。游客們啞然了,同時感到一種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溫暖。“達則兼濟天下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也許,我們沒有能力做一個屋檐,但我們可以伸出一雙援助的手為這個世界捧出一份愛意,搭建起一方心靈的屋檐。

              請以“心靈的屋檐”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題目:

          提綱:

          部分答案

          而字的用法

          (一)用作連詞。 

          1.  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③ 往來而不絕者(《醉翁亭記》)

          3.表示承接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客逾庖而宴 (《項脊軒志》)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化而為鳥(《逍遙游》) 4.表示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②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飲灑》)③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

          5.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粵教版缺例子) 

          ①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6.表示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④余扃牖而居 (《項脊軒志》)⑤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項脊軒志》)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7.表示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8.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三)通“能”:①而征一國者

          【而已】句末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①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②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后】才,方才;然后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②而后乃今將圖南(《逍遙游》)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已而】不久,一會兒。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后赤壁賦》)

          作文

          1、“心靈的屋檐”,這個短語的中心詞應是屋檐,通過閱讀材料我們可以明確地意會出:“屋檐”一詞在這個短語中是一種比喻的形象說法,我們應抓住它的比喻義來立意。

              2、在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意會:“屋檐”的比喻義應為“愛心”的意思。屋可以遮風擋雨,愛護自己和家人,那么“檐”則是對他人的一份愛心,一份幫助,一雙援助的手掌,一份溫暖的愛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的寫作重心應放在對他人的幫助上,而不能只放在家人、親人之間的愛護上。

          從審題層面來看,對話題中“屋檐”的內蘊可以進行多極思考:愛有關愛、憐愛,容有包容、寬容,助有援助、捐助,諒有原諒、體諒,解有理解、諒解……經過這樣的細化,就可避免“屋檐”內涵的泛化,而使文章的筆力高度集中。從選材層面來看,對“屋檐”的構建者和享用者的選擇,應充分注意到兩者之間的落差,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落差的大小與文章的震撼力是成正比的。從切入層面來看,從細節入手,從一言一行入手,于細微處體現心靈和精神更具有真實感、真切感、真摯感。只要你有細心觀察之眼、普施大愛之情、感悟真愛之心,你就一定能寫出摯愛、濃情、至理之文。

           

          [每周讀寫訓練(人教版高二選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高二政治備課組總結

          2.高二語文備課組總結

          3.高二歷史備課組總結

          4.高二下英語備課組總結

          5.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6.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7.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8.高二政治備課組教學計劃

          9.高二語文備課組教學計劃

          10.高二體育備課教學計劃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 天堂va中文在线官网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资源26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