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六則(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shè)計)

          發(fā)布時間:2016-6-20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名句 

          2、掌握文言文翻譯原則,背誦默寫課文 

              3、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方法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明確并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1、 關(guān)于文言文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這些遺產(chǎn)需要我們?nèi)W習、繼承。而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大多數(shù)是文言文。需要我們掌握一點文言文的翻譯方法。 

              嚴復在翻譯外文時首倡“信、達、雅”,我們不妨借用一下。

          “信”,就是要求譯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減意思,也就是不走樣。

          “達”,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述習慣,沒有語病。

          “雅”,就是進而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文筆優(yōu)美。

          就中學生來說,后一點是較高的要求。但前兩點是應(yīng)該做到的,否則就不算好譯文。 

              2、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要求原文 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句式特點、風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譯出原文大意。翻譯時應(yīng)以直譯為主,實在難以直譯時可輔以意譯。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節(jié)選自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展示預習成果  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1、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yǎng))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zhí)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wèi)、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

          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稱“六經(jīng)”。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jīng)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

          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tài)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quán)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jīng)過系統(tǒng)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2、《論語》是記錄關(guān)于孔子言行 的一部書。是 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全書共二十篇,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

             3、教師補充: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提出了不少很有啟發(fā)意義的見解。他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弟子有三千,著名學者七十二人。但是他鄙視“學稼”、“學圃”,看不起勞動人民。  

            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維護奴隸制秩序,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chǔ)上提倡教化。  

           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 

          三、師生互動   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   

              1、教師放朗讀全文的錄音,學生聽清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停頓,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2、學生自讀課文,結(jié)合課文中的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疏通文義。  

              3、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提出疑問,教師適當引導、點撥,師生共同探討。 

          (二)結(jié)合注解,關(guān)于一、二則學生提出難解的字詞  

          亦(yì):也。  

          說(yuè):愉快、高興。     

          樂(lè):喜形于色。 知:了解。  

          慍(yùn):怨恨,心里不滿。  

          可:可以。 以:憑借。  

          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的原則:人名、地名不譯;單音節(jié)詞語翻譯成雙音節(jié)詞語。  

          3、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解翻譯課文一、二則。  

          4、學生誦讀課文一、二則,背誦課文一、二則: 

              教師抽背,學生互背。

          板書設(shè)計:         論語 

          《論語》  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聽寫生字 

          2、 默寫論語一、二則 

          二、 課文分析 、 合作探究 

          1、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注釋, 疏通3、4、5、6則文義。  

          重點詞句: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險       何以(hěyǐ):憑什么  

          是以:因此。(是:這(代);以:因)  

          識(zhì):記,記住。

          厭(yàn):滿足     誨(huì):誘導,教導  

          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對于我有哪一樣呢? 

          三:表示數(shù)量少,不是確數(shù) 

           2、抽查學生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解翻譯課文。  

          3、在五分鐘內(nèi)完成本文后四則的背誦,以小組為單位。 

          4、總結(jié):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2)學習態(tài)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nbsp;

           5、課堂討論 ,從下面幾個方面展開: 

            1)在學習態(tài)度上,你從本文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2)在學習方法上,你從本文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 

            3)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你從本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三、總結(jié)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  

              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nèi)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  

          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xiàn)代詞)   

              5、調(diào)(調(diào)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jù)上下文,選用恰當?shù)脑~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四、補充練習  

          1、用課文的原句回答問題。 

          (1)作者闡述學和思辨正關(guān)系的句子的哪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作者說明孔文子稱“文”的原因是什么?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3)作者強調(diào)“三人行”必有我?guī)熓歉鶕?jù)是什么?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下面句中各含一個請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ㄈ诵斜赜形規(guī)煟?nbsp; 

          (5)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擇善而從)

          3、“而”的用法有:A表順接,B表轉(zhuǎn)接等,請區(qū)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學而時習之( )   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 ) 

          敏而好學(  )  學而不厭(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五、在關(guān)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 

          ①知識就是力量--培 根  智慧是經(jīng)驗之母--達芬奇 

          ②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牛 頓③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 愈 

          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⑤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 飛  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 子 

          六、小結(jié)  

             當我們回顧這節(jié)課學的知識時,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孔子的每一句話,對我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啟示啊! 

          板書設(shè)計:                     論語

           

          學習方法:提倡學習時常復習,溫習舊知識獲得新的理解體會,要把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 

          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好學,隨時隨地向別人學習。 

           

          方會娟

          [論語六則(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語文版七年級教學計劃

          2.七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3.語文版小學課件

          4.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shè)計

          5.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案設(shè)計

          6.七年級語文上冊《誡子書》教案設(shè)計

          7.七年級《端午日》教案設(shè)計

          8.七年級地理《氣溫和氣溫的分布》教案設(shè)計

          9.七年級地理《南非》教案設(shè)計

          10.七年級下音樂教案設(shè)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视频国产精品熟女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青草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三级网站在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