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5-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案提供者:張含光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文知識及詞類活用現象。

              2、學習即事明理,敘議結合,前后緊密關聯的寫作方法。

              3、理解“盡志而為”、“深思慎取”的道理。

              4、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文知識及詞類活用現象。

          2、文中記敘和議論的呼應關系。

          3、理解“盡志而為”、“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敘議結合的巧妙過渡。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誦讀熟悉課文,理解課文。

          2、點撥法,通過抓住關鍵詞,來全文構思之妙。

          3、先學后教法,通過學生的先學,確定教的內容及策略。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

          1、利用早讀熟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相關知識背景知識。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生自主疏通文義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測

          1、學生讀課文。

          2、教師從字音、斷句、語氣等方面進行指導。

          二、課堂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

             2、寫會陌生字。

             3、掌握文言詞匯。

             4、歸納詞類活用。

             5、辨認文言句式。

             6、翻譯課文。

          三、課堂達標學習

          (1)學生自主疏通課文

          1、看課文注釋。

          2、查閱工具書

          3、弄清并理解文言知識

          (2)學生相互交流,解決疑難知識點

          (3)教師幫助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四、達標訓練

          完成《三維設計》“基礎自主落實”部分的練習。

          五、作業

          1、識記文言知識

          2、熟讀課文,熟悉內容。

          課前預習: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賞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診斷

          (見課后練習第一題)

          二、課堂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論證結構

          2、探究課文思想啟示

          三、達標學習

          (一)、分析課文

          1、賞讀第一段

          (1)作者游褒禪山,介紹褒禪山的由來引出慧空禪院,又引出要游華山洞,可寫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無,好象作者的閑筆,是不是因該刪去呢? 

          (2)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鉆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 

          (3)引領學生背誦這一段。

          本段背誦思路:本名→別名由來及證明→華山洞名來由→從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謬。 

          2、賞析課文

          (1)、二段略寫什么?詳寫什么?運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

          明確:略寫前洞(19字),較詳細地寫了后洞特點及游后洞的所見所感。這一段中有那些對比: 

          ①前洞的平曠與后洞的幽深對比;“其下平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前洞“記游者甚眾”與后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對比; 

          ③“余所至”之淺與“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相比。

          作用是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 

          (2)、作者游洞后出來后的心情怎樣?“后悔”為什么后悔?

          明確:因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卻隨之出,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實意在說明自己意志不堅定。以“悔“結束記游,為下文抒發議論作鋪墊。 

          (3)、指導背誦: 

          師生共同討論本段層次劃分: 

          第一層(開頭到“遂與之俱出”)記游洞經過; 

          第二層(“蓋余所至”至段末)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 

          前洞(平曠、記游甚眾)→后洞(窈然、寒、深)→進入(深、難、奇)怠→俱→追記洞中所見(蓋余所至……又加少矣”) →追記自身,伏“悔”字(方是時……火尚足以明也” →以“悔”結束記游(既其出……游之樂也”) 

          3、賞析課文第三段

          (1)本段著重寫了什么?

          明確:寫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抒發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說的“有嘆”。

          (2)這段議論是怎樣引出的?

           明確:在前文記敘的基礎上,這里用一個“嘆”字與前文“悔”字相呼應,以古人“往往有得”的事例,聯系到游動的事,很自然引出議論,語句精辟,富有啟發性。

          (3)這一段可分為幾層意思?你對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道理如何評價?

          明確:五層意思:

               第一層:用一“嘆”字緊承上文,領全段。

               第二層:以古人作為立論的標準,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分析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

               第三層: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

                第四層:闡述宏偉目標、險遠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在聯系。

                第五層:強調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到達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

          總結: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辨證關系,強調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又強調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鍵作用,強調只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亦可“無悔”、“無譏”,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之道。從這里大家受到了什么啟發?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談一下。 

          4、賞析第四段

          本段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抒發出來的?

          明確:作者認為治學不應當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該“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經過自己的頭腦認真辨析思考,然后謹慎地吸取其中真理的部分,揚棄那些有謬誤的東西。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必須“深思慎取”的結論。

          根據前后銜接背誦課文。

          5、賞讀第五段

           (1)、指明朗讀,并思考這一段與前面幾段有什么關系?

          明確:這一段是補敘,交代同游者籍貫、姓名和寫作本文的時間并署名。

          (2)、提問: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 

          (3)、全體同學齊讀三、四、五自然段。

          提問:這篇文章以因事見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入手,請找出幾個照應的例子。學生自己找,教師點撥即可。

          (二)、整體賞讀課文

           1、全文思路詳解

          問題討論。本文的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系的? 

          (試從①過渡銜接;②兩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應;③游山與治學處世兩者的內在聯系這三方面思考) 

          明確:①兩部分之間使用了過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極夫游之樂”開啟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緊承上文,領起全段,使文章前后銜接,過渡自然。 

          ②文字上前后呼應,意思貫通,起照應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和“其下平曠……記游者甚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好游者不能窮”、“來而記之者已少”;“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和“其見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 “仆碑”和“有碑仆道”;“古書之不存”和“其文漫滅”;“謬其傳”和“音謬”。前文的記敘正是為議論部分埋下伏筆,使議論有依據。議論部分是記敘的深化,是從具體事物中悟出來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③作者把治學處世比作游山,抓住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態度。此課文是很嚴謹的遞進結構的說理文,也是寫好敘議結合文章或一事一議文章的典范文章,我們應仔細揣摩,在平時加以運用。

          討論文章的寫作特色

          討論、歸納、,學生補充,教師訂正。

          明確:(!)因事見理、敘議結合。

          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照應自然,結構嚴謹。

          言簡意賅,主題深遠。

          四、本文學習心得爭鳴

          提示:學生可從文言知識的積累、作者的治學精神、為人做事、欣賞美好河山等角度展開爭鳴,教師適時點撥即可,不可強加言論。

          五、課堂練習

          完成《課內閱讀》練習。

          六、全文小結

          《游褒禪山記》是一篇游記體的論文,闡述了兩個觀點,一是“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必須“盡吾志”以赴;一是古書不存,學者研究學問必須“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為喻說明無論治學、立業都必須有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態度;意志不堅,淺嘗輒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七、作業

            1、熟背全文。

            2、完成《三維設計》練習。

           

          張含光

          [《游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游褒禪山記》教學教案設計

          2.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3.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5.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6.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7.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8.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9.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設計

          10.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野狼在线亚洲AV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 亚洲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 日韩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