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 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6-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三位目標】 

          知識與技能:把握“緣景明情”的賞析手法,提高學生賞析寫景詩歌的能力,了解相關詩歌的文學知識,把握詩人景物描寫蘊含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介紹概念,根據詩歌賞析“誦讀--理解--分析”的程序,學習“緣景明情”的賞析手法。縱橫比較方式鞏固練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學習是人的愛國情懷,消減學生賞析寫景詩歌的畏難情緒。 

          【教學重點】以“緣景明情”法賞析例文中的情、景。 

          【教學難點】通過同一詩人同類作品,不同詩人同類作品的縱橫比較,鞏固練習,并增進對詩人品質的感知。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1.導課 。背誦杜甫《登高》,說說本詩選用了                   意象,營造了                意境,抒發了作者                            情感。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登岳陽樓》看看這首詩又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 

          2. 背景補充: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陽,此詩是詩人登上神往已久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面對煙波浩渺、壯闊無垠的洞庭湖,詩人發出由衷的禮贊;繼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飄泊無定,國家也多災多難,不免悲傷感慨。 

          一、 概念解讀 

          1、 什么是“緣景明情” ? 

          2、 詩詞中的情景關系是怎樣變現的? 

          二、 方法指津 

          1、 指導方法:抓住“景物--形象--情感” 

          2、 師生共同完成例文《登岳陽樓》的賞析 

          步驟: 

          a因聲求氣,吟詠詩韻。學生反復讀詩,說自己讀詩輕重緩急的認識,互相交流。教師根據虛實結合手法指導誦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b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根據今夕對照的內容,探究原因,了解作者經歷和寫作背景。學生談詩歌中作者情感的根源。 

          c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小組活動,完成問題:找寫景詩句,歸納景物特點,人物形象,想象詩人形象,分析情感。

          3、思考①首聯運用了什么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②   頷聯描寫了怎樣的意境? 

          ③、頸聯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④、尾聯寫出什么社會現實?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一、背景介紹: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二、詩歌賞析  

            頭聯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蒂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三、總結  

            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其世身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  

            四、〖譯文〗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象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山以北戰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五、〖鏈接〗   

           。ㄒ唬 寫洞庭湖的佳句  

            1 劉長卿:“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  

            2僧可明:“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  

            3許文化:“四顧疑無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ǘ┰狸枠堑拿摚  

            1、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滄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潴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2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來第一樓。  

            4四面河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5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 吞得盡胸中云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  

           【反饋檢測】 

          比較閱讀: 

          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開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陽樓樓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6.頷聯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7.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做簡要分析。  

          8.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幺?抒發了詩人的什幺情感? 

          9.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為本詩第二聯的2句中,“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10.請將本詩與杜甫的《登岳陽樓》作比較,說說它們同是登岳陽樓之感,但在詩境和風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我的小結】 

          我的收獲: 

          我的困惑:  

          【作業】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自學并背誦默寫杜甫的《閣夜》《旅夜書懷》。 

          附答案: 

          【自主學習】 

          1.2、略3、①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大了時、空領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早年抱負至今未能實現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②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 ③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坝H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④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山北”拍合!薄皯{軒”與“今上”首尾呼應。 

          【合作探究】 

          4.參考示例: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只見吳越兩地被廣闊浩瀚的湖水一分為二,分矗于東南兩邊,蒼茫無際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過一浪,向天邊洶涌而去,大地長天、日月星晨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蕩著,闊大極了,壯美極了! 5、從內容、意境、情感上總結全詩 

          1)、內容: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山。2)、意境: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3)、情感:身世之悲、家國之憂 

          【反饋檢測】 

          7.“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耙钚摹北取皠e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8.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9.“詩眼”分別“引”“銜”!耙毙蜗蟮貙懗隽舜笱愣萌饲椋殉钚膸ё叩那榫;“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10. 詩境:1)、李詩山水景物宏麗美好,人的心情輕松快樂,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2)、杜詩沉雄悲壯、博大深遠。 

          風格:1)、李詩用陪襯、夸張等手法,想象奇特,筆法灑脫,可用豪放飄逸概括。2)、杜詩基本寫實,意旨深厚,又多變化,可用沉郁頓挫來概括。(精心比較,更顯特征) 

          【我的小結】略 

          我的收獲:略 

          我的困惑:略 

          【作業】略  

           

          陳世虎

          [登岳陽樓 教學案例(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2.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3.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4.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5.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6.《登岳陽樓》課件

          7.登岳陽樓優秀教案

          8.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9.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10.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中文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a人一区二区免费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精品婷婷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