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有感 (學生隨筆)

          發布時間:2016-1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為《<論語>十二章》,其中有兩章,我認為是孔子的自我介紹,就是孔子的自傳。

          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按照課本注釋以及教參、課輔資料、《初中文言文全譯》譯文如下:

          第一章,孔子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第三章,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于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并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我覺得這些注釋與譯文不太符合《論語》原文的意思,原文的意思主要是孔子介紹自己的成長閱歷,告訴他的學生人生如何立志,如何做人,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即做君子,追求賢人與圣人。

          兩章對應圖:前一個是概括敘述,后一個是詳細敘說。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首先,我覺得課本注釋與參考書等資料譯文不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你看,把孔子的教育當作近代的科舉教育、應試教育,以抓分數為主的教育,以科舉制度、應試教育思想解讀《論語》,這是一點不妥當的地方;《論語》貫穿全文的是立德樹人教育,尤其是《學而》很明顯表現出孔子的辦學思想、教育思想,未能翻譯這種思想,而把孔子解讀成了水平很低的老師,這是第二點不妥;孔子辦教育,不是國家辦學,孔子只能按照他那個時代的需求,確立辦學的教育思想,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組織孔子的學生考試,他必須自己提出教育目標,教育方針,教育原則,教育方法、評價體系等,從哪里體現出來?從《論語》中體現出來。但是譯文沒有反映出孔子的教育目標,教育方針。

          其次,采用體驗式閱讀《論語》,才能讀出孔子的人生體驗,體悟到孔子的人生閱歷,就能感受到《論語》中表現的孔子的博大思想,才能體會到孔子是真正的圣人,孔子之后沒有第二個老師能與孔子這位老師并列。

          我在五十歲之前,對《論語》只能按照課本以及教參的解釋與翻譯來理解,人云亦云。隨著修身養性的提升,慢慢能夠讀懂一點點《論語》。五十五之后,閱歷更豐富,《論語》的言語,特別是孔子的自我介紹,我有了體驗,深感孔子話語背后另有含義,絕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簡單,含義就是孔子的閱歷,即以閱歷讀閱歷感悟閱歷,稱為體驗式閱讀。

           

          果果

          [讀《論語》有感 (學生隨筆)]相關文章:

          1.讀《少年向上》有感隨筆

          2.品讀論語隨筆

          3.論語讀書隨筆心得

          4.《論語》讀后有感

          5.隨筆日記今夜有感

          6.隨筆日記聽歌有感

          7.生活隨筆:今夜有感

          8.生活隨筆:生氣有感

          9.古籍《論語》閱讀4則

          10.《論語》九則閱讀答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 午夜影院在线亚洲 | 思思热免费精品在线看看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人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 日本狂喷奶水在线播放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