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發(fā)布時間:2016-4-7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曹劌論戰(zhàn)》教案設(shè)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作者及《左傳》的有關(guān)常識

          2. 掌握本文言文難懂實、虛詞及用法, 語法結(jié)構(gòu),做到正確翻譯;

          3. 抓住人物語言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4. 理解全文大意,做到順暢背誦;

          5. 了解本文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憑借工具書,在掌握重點字詞的基礎(chǔ)上,注釋疏通文意;

           2. 通過誦讀,加強對全文的熟悉與理解,幫助課文背誦;

           3. 理清全文脈絡(luò),了解本文 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ǎ?/p>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和閱讀文言文的語感,提高古文閱讀能力,提高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能力;

           2. 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認識人民群眾對國家生存的重要意義,做到利為民謀、取信于民。

          【教學重點】

          1. 掌握本文言文難懂實、虛詞及用法, 語法結(jié)構(gòu),做到正確翻譯;

          2. 兩個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3. 本文 以“論戰(zhàn)”為中心,裁剪得當?shù)膶懽魇址ā?/p>

          【教學難點】

           1.文言文語法知識的講解以及課文翻譯;

          2.本文寫作手法的分析。

          【教學方法】朗讀法、提問法、講授法、分角色扮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左傳》基礎(chǔ)知識;熟讀課文,對照課文注釋,掌握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弄懂課文大意;分析講解第一部分。

          一、導(dǎo)入:

              中國歷史上發(fā)生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其中有許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zhàn)例,比如三國時的“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淝水之戰(zhàn)”等。那么,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呢?這或許是人心所向吧,正義永遠戰(zhàn)勝邪惡。今天我們將繼續(xù)探究為什么一個弱小的國家居然能戰(zhàn)勝一個比它強大N倍的國家?請看課文《曹劌論戰(zhàn)》。 

          二、文題解說。

          曹劌--人名,主要人物之一

          論戰(zhàn)--和誰“論” ,中心是“論戰(zhàn)”

          明確:“曹劌論戰(zhàn)”意思是曹劌論述作戰(zhàn)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點不在記述戰(zhàn)斗情況,而在記述曹劌“論”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戰(zhàn)”指齊魯之間的“長勺之戰(zhàn)”。題目概況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三、了解《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zhì)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魯?shù)抗哪辏ㄇ?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左傳》中解釋了《春秋》記載的這次著名的“長勺之戰(zhàn)”。

          四、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題:文本講述大概文意是什么?

          活動設(shè)計:讓一個學生起來對文章進行復(fù)述。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攻打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人曹劌見國難當頭,挺身而出,建議魯莊公要取信于民。魯莊公聽取了他的建議,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劌的協(xié)助下選擇了利于打仗的 地點--長勺,有利于攻擊的時機--彼竭我盈之時,有利于追擊齊軍開始的時機--望其旗靡之時,結(jié)果魯軍大獲全勝,魯莊公問曹劌其中的奧妙,曹劌雄辯地論述了魯勝齊敗的原因。

          五、檢查學生對文中難懂字詞、句式的掌握程度,幫助課文翻譯。

          1. 給重點字詞注音:

           guì    jiàn    bǐ   fú   biàn    fú     bó   fú    mǐ

          劌     間    鄙   弗   徧     孚    帛   夫    靡

          2. 重點字詞解釋:

          (1)師:軍隊;     

          (2)間:參與;

          (3)肉食者鄙--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

                               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4)安:養(yǎng);

          (5)徧:通“遍”,遍及、普遍;

          (6)犧牲玉帛--犧牲: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玉帛:玉石、絲織品;

          (7)孚:誠信感人;

          (8)福:賜福,保佑,作動詞;

          (9)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

          (10)獄:案件

          (11)忠之所屬--忠:本職;屬:一類;

          (12)長勺:魯國地名,今山東萊蕪東北;

          (13)鼓:擊鼓,作動詞;

          (14)敗績:大敗;

          (15)馳:驅(qū)車(追趕);

          (16)轍:車輪輾出的痕跡;

          (17)軾:車廂前的橫木,作扶手用;

          (18)遂逐齊師--遂:于是,就; 逐:追趕,追擊;

          (19)既克:已經(jīng)戰(zhàn)勝。既:已經(jīng);克:戰(zhàn)勝,攻下;

          (20)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

          (21)一:第一次;

          (22)再:第二次;

          (23)三而竭--三:第三次;竭:盡

          (24)彼竭我盈--盈:充滿,這里指旺盛;

          (25)伏:有埋伏;

          (26)靡:倒下。

          3. 重點句式:

          (1)判斷句:

          ①忠之屬也。  

          ②夫戰(zhàn),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2)賓語前置句:何以戰(zhàn)。

          (3)省略句:乃入見。

          (4)狀語后置句:戰(zhàn)于長勺。

          4. 古今異義詞:

          古義:參與,隔開;           古義: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間                                  犧牲

               今義:不連接;               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

               古義:案件               古義:兩個詞,意為“可以憑借”

          獄                     可以

          今義:監(jiān)獄               今義: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5. 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zhàn)?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8)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6.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熟讀課文,注意重點句子停頓。

           如: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六、理清線索,給課文分段。

          1. 問題:本文有幾條線索?

            活動設(shè)計:學生討論

            明確:一條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一條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2. 本文可分為幾部分?

          活動設(shè)計:學生討論

          明確:文章緊扣題旨“論戰(zhàn)”,運用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逐層展開,闡明曹劌是怎樣論戰(zhàn)的。全文三段,每一段可為一個部分。

          3. 研讀第一部分(第1段)

          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寫曹劌跟鄉(xiāng)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zhàn)”到段末)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1)“十年春”指哪一年?

          明確:指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齊國軍隊為什么要“伐”魯國呢?

          補充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nèi)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fā)生內(nèi)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莊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莊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jié)下深仇大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zhàn)于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于侵略行為,所以“伐”應(yīng)譯為“討伐、侵犯”。

          (3)曹劌的身分怎樣?

          從“其鄉(xiāng)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分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國憂”。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guān)。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guī)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quán)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guān)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

          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guān)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莊公)。

          (7)“何以戰(zhàn)”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zhàn)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魯莊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

          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于這三方面的準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

          教學活動:學生討論

          明確:對于第一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偏,民弗從也”;對于第二個準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于第三個準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9)為什么說“小大之獄,雖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主要條件?

          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xiàn)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zhàn)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zhuǎn)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zhàn)指揮。

          (11)小結(jié):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zhàn)前準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zhì)以及魯莊公“勇于納諫”的胸懷。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抽背課文;重點講解分析課文第2、3段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完成課后有關(guān)作業(yè)。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二、研讀第二部分(第2段)

          1.這次戰(zhàn)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jù)何在?

          明確:由魯莊公指揮,曹劌協(xié)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另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莊公同乘一車論戰(zhàn)才方便。

          2.作戰(zhàn)地點選在哪里?

          明確:長勺(“戰(zhàn)于長勺”是個狀語后置句),在魯國境內(nèi),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么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莊公選擇時機的呢?

          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zhàn)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就急于出戰(zhàn)(“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莊公又急于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jù)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zhàn)爭出現(xiàn)“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jié):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作戰(zhàn)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zhàn)”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zhàn)爭勝利。

          三、研讀第三部分(第3段)

          寫曹劌論述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取勝的原因。可分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故克之”)以“夫戰(zhàn),勇氣也”為根據(jù),提出要選擇“彼竭我盈”的時機發(fā)動反攻的觀點,回答了為什么等待“齊人三鼓”而后“鼓”的問題。

          第二層(從“夫大國”到段末)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根據(jù),提出作戰(zhàn)中必須時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說明了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以追擊的原因。

          1、魯國獲勝后(“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

          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么要選擇“齊人三鼓”(“彼謁”)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zhàn),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zhàn)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拭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于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zhàn)爭勝利。

          3.小結(jié):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

          四、體會文章的詳略及其作用

          1、文中講了哪些具體的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前面四件事為什么略寫?后面三件事為什么詳寫?還有什么事沒提到?

          課題的中心是“論戰(zhàn)”,文中緊扣“論戰(zhàn)”來寫。曹劌論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和作戰(zhàn)中的戰(zhàn)術(shù)以及總結(jié)勝利原因詳寫。從這些言論中表現(xiàn)了他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詳寫。對無助于表現(xiàn)曹劌性格的事,如戰(zhàn)爭的起因、雙方實力、戰(zhàn)斗場面和戰(zhàn)后處理一概不寫。而一些與“論戰(zhàn)”有關(guān)的事,也只是一筆帶過,使文章能銜接就可以了。

          2、我們寫記敘文在材料剪裁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要求學生能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起銜接、交待、照應(yīng)作用的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guān)的材料不寫。)

          五、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

          1、小組討論:曹劌、魯莊公是怎樣的人?(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2、分析人物

          曹劌作為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xiàn)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zhàn),表現(xiàn)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zhàn),表現(xiàn)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zhàn),表現(xiàn)他過人的謀略。

          魯莊公作為國君見識 “鄙”:把戰(zhàn)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于求戰(zhàn),急于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但他又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備戰(zhàn)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zhàn)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xiàn)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zhàn)后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xiàn)他為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2、談?wù)剼v史上以弱勝強的戰(zhàn)例,試簡要分析弱者取勝的原因。

          3、聯(lián)系實際。

          (1)古代戰(zhàn)爭要注意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現(xiàn)代戰(zhàn)爭也同樣要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長勺之戰(zhàn)是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毛主席很重視。他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評論了這次戰(zhàn)爭。請同學們聯(lián)系革命戰(zhàn)爭的實際,談?wù)剬?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認識。

          (2)不但戰(zhàn)爭要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我們的學習、工作也得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請大家想想,談?wù)勥@方面的認識。

          活動設(shè)計:可以先幾個人議論,然后發(fā)言

          七、歸納總結(jié)全文

          1.歸納中心思想。

          ①文章記敘了什么?(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zhàn)史實。)

          ②說明了什么?(要講究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戰(zhàn)爭才能取得勝利。)

          ③表現(xiàn)了什么?(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歸納:本文論述了必須取信于民并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掌握戰(zhàn)機才能取得戰(zhàn)爭勝利的道理。

          2、題目為“曹劌論戰(zhàn)”,這是一篇記敘文還是議論文?

          明確:這是一篇記敘文,但全文以“論”為中心。第1段記敘論戰(zhàn)前政治準備的內(nèi)容;第2段記敘戰(zhàn)斗經(jīng)過;第3段通過“敘”來“論”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3、歸納寫作特點。

          明確:文章圍繞“論戰(zhàn)”來進行選材與組織材料,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此文雖然寫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中心始終扣住曹劌這一人物,運用對話來寫論作戰(zhàn)前的政治準備(第1段)及戰(zhàn)勝齊國的原因(第3段),重點突出,中心明確,詳略得當。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整理本課的古漢語常識:字詞及句式等。

          3、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左傳》,進一步了解課文的背景。

          九、板書設(shè)計

          曹劌論戰(zhàn)

          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第一課時:

          鄙:古: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卑鄙

          徧:通“遍”,遍及,普遍;

          犧牲:犧牲:古:指豬牛羊等祭祀品;今:為正義事業(yè)而舍棄生命;

          兩條線索:一是事件發(fā)展的線索:迎戰(zhàn)--備戰(zhàn)--勝戰(zhàn)--評戰(zhàn);

          二是人物活動的線索:請見--請問--參戰(zhàn)--釋疑。

          第一部分(第1段):寫魯國戰(zhàn)前的準備,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從開始到“乃入見”)寫曹劌跟鄉(xiāng)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

          第二層(從問“何以戰(zhàn)”到段末)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zhàn)的先決條件。

          第二課時:

          1.

          第一部分(第1段):迎戰(zhàn)與備戰(zhàn)。

          第二部分(第2段):勝戰(zhàn)。

          第三部分(第3段):釋疑。

          2. 人物形象:

          (1)曹劌:

          (2)魯莊公:

          3. 寫作特色: 

           

          張璐

          [《曹劌論戰(zhàn)》教學設(shè)計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guān)文章:

          1.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談生命》教案設(shè)計

          2.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

          3.曹劌論戰(zhàn)課件

          4.九年級歷史下冊教案

          5.《曹劌論戰(zhàn)》教案

          6.《曹劌論戰(zhàn)》課件

          7.左傳曹劌論戰(zhàn)原文及翻譯

          8.《曹劌論戰(zhàn)》原文及賞析

          9.初三下《曹劌論戰(zhàn)》課件

          10.九年級化學教學計劃人教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香蕉大片视频观看 | 亚洲资源一区二区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在线观看 | 日本v亚洲v精品v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