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枝上杜鵑啼(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6-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    徐栩

          周瘦鵑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 

          2、學習課文語言運用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會文章中所反映的情感傾向。

          2、語言的理解。

          三、教學設想: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杜鵑被詩人詞客稱為“天地間愁種子”,而在作者的心目中,杜鵑是一種益鳥,杜鵑的啼叫不乏愉悅之聲,說它啼聲哀切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因此,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緊緊把握住本文的感情基調,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

          1、學生自讀為主,教師指導點撥。

          2、加強朗讀

          3、進行課外練筆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蜀國曾聞子歸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問:這里的子歸鳥指的是什么?

          明確:杜鵑

          杜鵑鳥,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民間又稱它為杜宇、布谷、子規。它是人們經常吟詠的對象。(展示投影)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白居易《琵琶行》)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錦瑟》)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沙行》)

          可見,中國幾千年來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鳥定位為一種悲鳥,一種悲愁的象征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杜鵑的文章,看看作者對杜鵑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二、板書課題與作者

          三、投影展示教學目標

          四、作者及文體簡介(展示投影)

          1、周瘦鵑,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頗有爭議的“鴛鴦蝴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擅長園藝、喜花鳥,所以散文對此多有涉獵。

          2、本文文體特征:小品文

          小品文者,不主題先行,不刻意為文,天地間蟲魚鳥獸、花草樹木,都可入文,憑作者散淡的心,輕靈的筆作成,所以小品文最能體現作者的才情風致。

          五、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 通過課堂討論,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問:作者周瘦鵑是如何看待杜鵑鳥的啼叫之聲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認識?

          明確:全文五段,始終在說明作者的一種看法--杜鵑鳥的鳴叫并不悲哀。

          1)第一節以自己的筆名由來入手,利用一個轉折詞“可是”引出波蘭民歌《小杜鵑》,“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歡愉之聲,悅耳動聽”,意在說明有的人有的國家并不以杜鵑鳥的鳴叫為悲聲。

          2)第二小節呼應文題,表面上交代文題的來源,而實際上通過“別有情味”一詞,透出杜鵑鳴叫帶來人的繁華熱鬧的真切感受。

          3)第三節則從民間的、現實的角度,明明白白地說明杜鵑“分明是一頭益鳥”,“它的啼聲哀切,也許是出于至誠,含有‘垂涕而道’的意思,好使田家提高積極性,不要耽誤了農事。”可見作者是欣賞其鳴叫之聲。

          4)第四節以記述神話傳說開端,而最后卻以調侃的筆法從反面說明認為杜鵑的鳴叫悲哀是很滑稽的。“大概四川的杜鵑到了蘇州,也變此腔,懶得說普通話了”

          5)第五節則用西方人喜杜鵑鳴啼,證明以之為悲聲不具有現實的真實性,交代出“我以為杜鵑聲并不悲哀”, “古人聽了要心酸,要斷腸,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的看法。

          六、結合課后練習提出問題:

          1、作者在“東拉西扯”、貌似純知識介紹中,含蓄婉轉地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課后練習一)     (鼓勵學生有不同看法,可展開討論。)

          明確:

          參考答案一:“東拉西扯”地貌似對杜鵑的知識介紹,包含了作者對中國文化的鐘情,隱含了年輕時對杜鵑的一片摯愛;表達了老年后對杜鵑鳥的一種理性審視,在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道出了問題的實質,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參考答案二:對杜鵑,作者曾經有情;暮年回首往事,情已遙遠,不復牽縈;唯有那一份坦然、超然、淡然,在心靈深處徘徊。

          3、 文中花大量筆墨描寫杜鵑是悲愁之物,而作者既有自己的看法,又對習慣說法給予理解。試找出有關語句,并作一些分析。(課后練習二)

          習慣說法,總的意思是:杜鵑啼悲,讓人心酸。

          關鍵語句:我以為杜鵑并不悲哀,為什么古人聽了心酸,要斷腸,多半是一種心理作用吧?

          分析:作者對杜鵑之聲有自己的看法,但又不簡單否定習慣說法,而是充分尊重文化傳統,又作出自己較為合理的解釋。

          七、語言運用透視

          1、“引用”修辭手法的大量使用,包含了古詩詞句、文化典故和民俗傳統,涉及了豐富的知識,讀來興味盎然,使人獲得知識的愉悅

          2、本文文字簡約,平易曉暢。作者雖極力改變對杜鵑的傳統看法,卻并沒有直接道出個人的觀點,而是在“東拉西扯”、娓娓道來中闡明觀點。作者把持住自己的情緒,使文章含蓄蘊藉。

          八、作業

          寫一篇小品文(札記本):

          介紹某種花鳥蟲魚,或借某種花鳥蟲魚抒發情懷。

          [杜鵑枝上杜鵑啼(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杜鵑閱讀答案

          2.《頑皮的小杜鵑》的教案

          3.《頑皮的小杜鵑》教案

          4.在人生荒原上栽些“甜柳枝”

          5.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原文及翻譯

          6.《樹枝與名片》閱讀文答案

          7.荔枝短文閱讀答案

          8.《一枝花·詠喜雨》鑒賞

          9.樹枝與名片閱讀題答案

          10.荔枝閱讀題答案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最新AV网址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