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依然飄揚的旗幟:“陳金剛學雷鋒小組”
在三明,“陳金剛學雷鋒小組”可謂家喻戶曉,它還作為三明學雷鋒活動的一塊“牌子”,影響到了全省、全國。“陳金剛學雷鋒小組”成立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1年,最早是從“補鞋”起家的。當年16歲的陳金剛到三明化工總廠石灰氮車間當學徒工,看到工人的鞋子很容易壞,萌發了幫助同事們義務補鞋的想法,就在進廠后的第七天成立了雷鋒義務補鞋小組。陳金剛成了第一任組長。后來一步步發展成了“陳金剛學雷鋒小組”。上世紀80年代,“陳金剛學雷鋒小組”邁出新步伐。在全國第一個文明月活動中,他們率先從廠區走上街頭,用行動向社會倡導學雷鋒、樹新風,成為當時福建省第一支面向社會的學雷鋒先進集體。到了上世紀90年代,“陳金剛學雷鋒小組”主要轉向了崗位學雷鋒,承擔車間里的一些急難險重任務。當然,小組的傳統項目,比如進社區幫助居民修鍋碗瓢盆,幫助孤寡老人等,依然堅持著做。組”。企業改制后,“陳金剛學雷鋒小組”的活動,衍生到了公司團委組織的青年團員活動中。“陳金剛學雷鋒小組”已經是一個品牌,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而這價值的核心就是奉獻、敬業。
三明電業局學雷鋒志愿服務隊
三明電業局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07年4月,現有隊員164人,全部為35周歲及以下青年,是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富有愛心的團隊。近年來,該隊在市委文明辦、市志愿者協會和該局黨委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指導下,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積極圍繞市志愿者協會及我局中心工作,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為加快建設開放三明、幸福三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該志愿服務隊在社區中創新推行社區居民“電保姆”學雷鋒志愿服務,通過在全市49個社區建立“一點一卡一牌一隊伍”,有效拓寬了志愿服務的內涵和外延,在服務社區、服務百姓中充分發揮國家級文明單位的模范帶頭作用,在企業與社區之間架起了一座暢通的“連心橋”,推進了學雷鋒活動的常態化。時任三明市市長鄧本元了解該活動后,作出“服務意識樹得牢,服務舉措樹得實,請宣傳部做好宣傳工作”的重要批示。這支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的主要做法是:設立社區“電保姆”聯系點,印制發放“電保姆”志愿服務卡,在社區安裝電力溫馨提示牌,在社區派駐一支“電保姆”志愿服務小分隊,“電保姆”活動實現常態化管理。
黃小清:幸福敬老院20位老人的女兒
黃小清,中共黨員,1969年7 月出生,清流縣供電有限公司余朋營業所收費員、余朋鄉幸福敬老院院長。1991 年自費創辦幸福敬老院,21年來先后義務贍養19位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并按當地的習俗為15位病故老人送終,共為敬老院老人支付了30多萬元的生活費和醫藥費。在家庭發生多次變故,陷入經濟困難之際,她與家人節衣縮食,借錢賒賬,卻從未放棄過任何一位敬老院老人。2011年6月,她的丈夫在去采購建設新敬老院材料的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去世,新敬老院建設陷入困境,但黃小清卻沒有打消她的信念,仍然堅守獨自承擔起敬老院重任。2011年9月,新敬老院——幸福敬老院順利竣工搬遷。一位基層員工,一名普通女性,以善為本,以義為重,擔道義,盡愛心,把精力和心血傾注在對社會有利、對他人有益的善行義舉上。近年來,她先后榮獲“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中國助人為樂好人”、“全國電力行業2010年‘感動電力’年度人物提名獎”、福建敬業奉獻好人、“2011福建年度人物”、2011年度“感動福建”十大人物、2011年度“福建省女職工標兵”、三明市十佳文明市民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