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日記:弘揚雷鋒的“傻子”精神
雷鋒在一則日記中這樣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這是雷鋒對祖國之愛、對人民之愛的深情表達。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一些人質疑雷鋒的人生追求是不是太高了,像雷鋒那樣做人是不是太傻了。其實,在我國社會大家庭中,無論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愛祖國、愛人民、愛崗位、愛他人都應成為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成為革命軍人的根本價值追求。做人就要心系國家前途命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先人后己、助人為樂,把對祖國和人民的感情融入所從事的工作中,為人民、為社會多做貢獻。
“傻子”精神彰顯的是一種犧牲奉獻精神,甘當革命事業的一顆“螺絲釘”,心系崗位,敬業本職。雷鋒雖沒有黃繼光那種拋頭顱、灑熱血、勇堵槍口的勇士精神。也沒有歐陽海那樣棄生命、為他人、舍身攔驚馬的無畏情懷。但他卻有一種甘當“螺絲釘”精神,有著“毫不利己,一心為民”的高尚品質讓我們一代代后人所敬仰、所敬佩、所敬崇。他說: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是“一線陽光,”就要“照亮一處黑暗”;是“一顆糧食”,就要“養育一個生命”。雷鋒22歲的生命如同一顆流星,雖轉瞬即逝,卻延長了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給中國乃至世界留下了無限美麗動人的光輝。雷鋒在望城縣委機關當公務員時,凡是他經管的公共財物,他認真負責,做得有條不紊;在鞍鋼當推土機手推煤時,盡力做到既能把煤鏟凈,又不帶進泥土,有時不免帶進一點泥土,他也設法挑出來;他在運輸連當兵時,仍然是保持認真的勁頭,總是把車況、性能、特點搞清楚,從不放過一點小毛病。雷鋒正是憑著這種盡職盡責完全徹底的工作態度,積極發揮著“螺絲釘”作用,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了一流工作成績。他努力精通本職工作,在鞍鋼工作時,曾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18次被評為標兵,5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了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的稱號。到部隊后,他刻苦學習理論、學習軍事,被評為理論學習標兵、軍事訓練典型。就因為這種“傻子”精神,他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在有限的生命里發揮無限的價值。學習“傻子”精神,就是要克服那種身在崗位不作為、不認真、不負責、不較真、不苦干的不良作風,擺正崗位分工與理想追求、職位分配與組織需要、敬業態度與工作成績與價值取向的關系,用奉獻精神狀態來引領良好的工作狀態。積極學習他那種對工作認真態度,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學習他那種對學習專心態度,盯著目標,從不懈怠;學習他那種對崗位熱愛情懷,堅持把小事做精細、大事做精彩,在一崗愛一崗、專一業、精一技,做到崗崗過硬、崗位有為。
“傻子”精神體現的是一種奮發進取精神,甘當建設發展的一頭“拓荒牛”,知責思為,知難而進。雷鋒是用對革命工作極端負責的態度來體現實干精神的,這種“傻子”精神或許就是“實干”、“苦干”、“搶著干”的代名詞。他曾經說過:“我要積極肯干,做到說干就干,干就干好,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干,千方百計地干,事事揀重擔子挑”。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他不論干什么工作,都踏踏實實,從不偷懶耍滑。雷鋒當工人是個扎實肯干的好工人,當公務員是個吃苦耐勞的好公務員,當駕駛員是個勤學苦練的好戰士,他在哪個崗位都以職責為重,一心為公,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在平凡中實現著不平凡。崗位是每個人得以發揮自己才干、成長進步的平臺,“傻子”精神是贏得組織信賴、領導信任、群眾信服的根本,是一個人成才成長的基礎。但在現實工作中,由于受社會“得過且過”、“瀟灑走一回”、“游戲人生”等思潮影響,有的喪失了艱苦奮斗的本色,只講吃穿不講奉獻;有的弱化了拼搏進取的勁頭,只圖安逸不思作為;有的淡漠了履行使命的追求,只講舒適不講奮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崗位責任便是使命擔當,“傻子”精神便是那種“為了革命,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怕”的獻身、進取、奮斗、盡責精神。方永剛曾說過:“我的使命就是要做理論戰線上的沖鋒戰士”。于是,他便把畢生的心血精力深耕于三尺講臺上,認同理論、鉆研理論、傳播理論,哪怕身患絕癥也把學生叫到病床上輔導功課,用“我與春天有個約會”的美麗誓言,詮釋著知責思為、勇于擔當的使命。弘揚雷鋒的“傻子”精神,就是要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的崗位職責,心無旁騖、心無雜念、樂于工作、勇于創新、敢于擔責,始終做到一心干事業,一心謀發展,用苦干、實干的工作熱情和工作作風建功立業。
“傻子”精神詮釋的是一種豁達樂觀精神,甘當精神境界的一株“忘憂草”,先人后己、助人為樂。先人后己、助人為樂是雷鋒“傻子”精神最鮮明的特征,人們常以做好事、關心別人、樂于助人被稱為“活雷鋒”。“傻子”精神集中體現了他毫不利己、專門為人幸福的樂觀精神。雷鋒在日記中寫到:“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自己辛苦點,多幫人民做點好事,這就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這樣的話還有很多,充分表達了雷鋒最真實的人生體驗,是人性化的真情流露。雷鋒生前時時關心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雷鋒自己也體驗著內心的快樂,包括他從組織、社會和他人給予的各種榮譽、褒獎和贊美中所感受的幸福,無疑是“予人幸福、自己幸福”這種科學人生哲學的最好踐行者。新時期“雷鋒傳人”郭明義就說過:“有的同志說我傻,可我自己并沒有絲毫做傻事的感覺。因為,人各有志……大家一起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實、很快樂、很幸福”。在我們以往的理解中,對雷鋒個人的快樂和幸福感受幾乎沒有論及,似乎他活著的全部意義就是為別人做好事、沒有半點自己。這種把為人民服務與追求自我人生幸福完全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錯誤認識,也直接影響了人們對雷鋒精神的正確理解。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強調“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表明我們黨越來越關注人的自身發展和人的幸福生活。馬克思深刻指出:“為多數人謀幸福的人,經驗證明是最幸福的人。”雷鋒的幸福觀和馬克思的幸福觀是何等一致。弘揚雷鋒的“傻子”精神,就是要把助人、幫人、愛人、為人作為一種快樂的事情、幸福的事業,克服別人做好事給點眼色、做點好事要有點所回報的不良心態,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始終保持“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為樂、不求回報”、“予人幸福、自己幸福”的平常心、淡然心、豁達心,滿腔熱情,奉獻崗位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