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雷鋒精神時代化的現實路徑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要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采取措施推動學習活動常態化。”學習雷鋒精神不能一陣風。要采取積極的措施,讓雷鋒精神扎根沃土,促進雷鋒精神時代化、大眾化。
1. 抓住精神實質,防止學習雷鋒精神片面化。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通過對雷鋒精神的學習和研究,深入領會和把握雷鋒精神的實質。學習雷鋒精神不但要知道雷鋒做了什么,更應弄清指導和支配雷鋒行為的思想是什么,他有著怎樣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他是怎樣解決好“為誰活著、怎樣做人”這個根本問題的。也就是說,學雷鋒不僅要做好事,更要做好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更要通過對雷鋒精神實質的準確把握,率先垂范、身體力行。
2. 立足生活實際,促進學習雷鋒精神常態化。
任何遠大目標的實現,都是靠每個社會成員在不同的崗位上踏實工作來完成的。雷鋒的偉大,就在于他始終堅持把為人民服務落實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和平時的一言一行,把遠大理想與平凡工作崗位緊密結合,“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部“大機器”中,我們每個人就像一顆顆螺絲釘,無論黨和人民把我們放在哪里,我們都應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創造出一流的業績。
3. 樹立典型引導,促進學習雷鋒精神人格化。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樹立學習雷鋒的典型,把雷鋒精神人格化、具體化,可以讓人民群眾更感親切,促使人民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一方面,要樹立學習雷鋒的模范人物。一個學習雷鋒的模范,就是一本鮮活的教科書,可以使抽象的價值體系變得具體生動,看得見、摸得著,讓人民群眾可信、可親、可學。用模范人物的先進感人事跡感召群眾,有利于把雷鋒精神傳播到千家萬戶,把雷鋒精神滲透到人們的工作生活中,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起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要確立學習雷鋒的率先示范行業。在商場、集市、賓館、醫院、銀行、郵局、電信、電力等窗口單位,公園、廣場、車站、機場、港口、碼頭、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要廣泛開展“學雷鋒、樹新風”活動,使之成為傳播雷鋒精神的窗口。
4. 不斷創新載體,促進學習雷鋒精神大眾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標準以及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不斷發生變化,學習雷鋒精神必須創新實踐載體和形式。當前,社會志愿服務是學習雷鋒精神的很好載體。要推動建立參與廣泛、形式多樣、活動經常、機制健全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廣泛開展“高舉雷鋒旗幟、爭做雷鋒傳人”志愿服務活動,推進“學雷鋒、講文明、樹新風”等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推進扶貧助學、慈善捐助、環境保護、科學普及、無償獻血、人文關懷、應急救助、重大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向深度和廣度拓展。通過這些有利于吸引群眾廣泛參與而又特色鮮明、簡單易行的新載體,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和大眾化,使學雷鋒活動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5. 營造文化氛圍,促進學習雷鋒精神經常化。
學習雷鋒精神要常態化、大眾化,必須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營造學習雷鋒的文化氛圍。特別要抓好雷鋒精神的宣傳與研究。可以在各種媒體上設立“雷鋒專欄”,及時有效地推介學雷鋒的典型,鞭撻各種丑惡現象,讓人們明辨是非界限、掌握善惡標準。也可以定期召開全國性的高層次雷鋒精神理論研討會,提升雷鋒精神的研究水平與社會影響力。還可以考慮成立雷鋒精神研究的學術性社會組織。結合時代要求和群眾關切,開展對雷鋒精神的研究,不斷作出時代闡釋、賦予時代內容。要更多更廣地使用雷鋒這一品牌。在現有的雷鋒鎮、雷鋒大道、雷鋒學校的基礎上,開展雷鋒公園、雷鋒社區、雷鋒廣場、雷鋒街道、雷鋒市場等命名活動,讓雷鋒的名字深深銘刻。
6. 建立長效機制,促進學習雷鋒精神制度化。
怎樣使雷鋒扎根人們心中,使學習雷鋒活動經常化、常態化?最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機制。特別是建立教育機制,發揮青少年在學雷鋒中的骨干作用。要讓雷鋒的故事和格言進小學、中學、大學的教材和教室,通過舉辦學習雷鋒模范報告會、出版雷鋒圖書、拍攝雷鋒電影電視、展演雷鋒話劇、創作傳唱雷鋒歌曲、開設雷鋒精神講壇、創辦雷鋒網站、宣傳雷鋒微博等多種形式,進學生的頭腦、心靈,讓人人都知道雷鋒其人其事,人人能唱雷鋒歌曲,從而激發人們弘揚雷鋒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使學習雷鋒精神成為新的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