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

          時間:2023-07-11 17:27:4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語文必修5本書共有文言文單元5個,17篇文章。涉及了5個方面的文章類型:古代記敘散文、山水游記散文、議論性散文、人物傳記和古代抒情散文。《燭之武退秦師》屬于古代記敘散文,也是學生進入高中所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

            編者希望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希望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 教材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 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 理解和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 賞析燭之武這個人物形象,把我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 教學中難點及確定依據

            燭之武的說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辭令,短短125個字,卻說了四層意思,說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其語言藝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探討語言藝術定為教學重難點。

            (四) 教學內容重組、拓展、安排

            布置預習

            1.回憶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并結合書下注釋、課后介紹了解《左傳》。

            2.了解本課歷史背景。

            a. 提供文言材料《重耳之亡》。

            b. 了解“城濮之戰”。

            3.參看歷史教材畫出春秋時期的地圖。尤其標注出秦、晉、鄭的方位。

            二、說學法

            (一)學情分析

            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少還延續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三、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應變是教學藝術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以及“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教師范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語言、動作,形象激情的教學方法。

            3、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教學方法。

            選擇以上教法的依據: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矗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主要采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個性化語言以及動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來輔助教學,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初中的時候,我們學過一篇文章叫《曹劌論戰》,誰還記得當中所講的故事?故事中的曹劌是怎樣的形象?(學生回答)

            《曹劌論戰》出自《左傳》,那么我們今天來學習當中的另外一篇文章《燭之武退秦師》,來結識另一位謀臣燭之武。

            燭之武要面對怎樣的考驗呢?那么就讓我們一同展開當時的那幅歷史畫卷吧。找同學來畫一下春秋時期的區域地圖。

            現在如果你是鄭國的臣子,正面臨一場考驗:晉國聯合秦國來公攻打鄭國,面對軍事實力懸殊的情況,你有什么退兵的良策嗎?(可以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

            大家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個辦法能奏效呢?

            所謂“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鄭國危難,誰顧全大局,挺身而出了呢?

            (二)講授新課,分析鑒賞

            第一階段:掃清文字障礙,積累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相關知識。

            1、教師范讀全文,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

            2、自讀全文,提出要求:圈點勾畫不理解的詞句,批注有疑問的內容。

            3、組織討論找出的疑難詞句。教師要顧及全體學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礎差的學生,教師要指導學生動手(寫)、動腦、動口,培養思考分析能力。

            4、整理文章中重點詞、詞組、句式

            實詞:貳 軍 師 子 是 鄙 遠 陪 賜 朝夕 版 唯

            一詞多義:若 說 辭 鄙 微 之

            詞組: 以為 “所”字詞組

            句式: 判斷句 賓語前置句

            第二階段:分析鑒賞

            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1、 秦晉為何出兵圍鄭?鄭國所面臨的局勢如何?(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2、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表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3、燭之武是怎樣說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說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 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說服秦伯提供可能。

            2) 說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說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說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4、秦伯退師后,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并沒有感情沖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后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說明:以上四個問題,以第三個問題為重點。因為它是課文的難點,要集中突破。并且可以拓展討論:雙方談話有哪些語言藝術?

            (三)討論總結,認識升華

            1、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學生總結一下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說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⑵《左傳》以敘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于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五、 作業布置

            1、完成課后練習二、三題。

            2、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

            3、 預習《荊軻刺秦王》,分析荊軻是怎樣得到樊於期首級的,當中有怎樣的語言藝術。

            六、板書設計

            情節發展:秦晉圍鄭 臨危受命 說退秦師 晉軍撤離

            寫作特點:詳略得當 語言簡潔

            故事情節波瀾起伏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燭之武退秦師的說課稿02-26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9-24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8-05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08-05

          《燭之武退秦師》說課稿9篇12-31

          燭之武退秦師的教案02-26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0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09-19

          《燭之武退秦師》學案12-07

          燭之武退秦師翻譯09-2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日本午夜免费啪视频在 |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 | 最新国产区在线 | 先锋国产资源不卡 | 日韩亚洲欧美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