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過賈誼宅鑒賞

          時間:2025-05-27 14:47: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1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此詩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

            1.頷聯兩句中的“獨”“空”二字用得十分傳神,請簡要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

            1.獨,獨自,在蕭條冷落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表現出其對賈誼的景仰向慕和難掩的孤獨落寞。空,形象地寫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氣氛,表現了詩人傷斯人已去的痛苦、悵惘之情。兩字共同創造出悲涼感傷的意境氛圍。

            2.表現了作者對自身遷謫命運的無限感傷和對強加于身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詩歌前四句借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和對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描寫,寄寓了詩人對遷謫命運的悲嘆;后四句表面上寫賈誼的見疏實際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借對賈誼命運的悲慨、哀憐表達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哀惋嘆喟和對現實的諷刺。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2

            【作者】: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內容】: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小傳】: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人。開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終隨州刺史。據《全唐詩話》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云:"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詩多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以五言著稱,有《劉隨州集》。

            【注釋】:

            賈誼宅:《一統志》:"賈誼宅在長沙府濯錦坊。"離府四十步處。

            謫宦:被貶謫的官員。

            棲遲:游息,居留。

            楚客:包括作者在內的游人。楚,長沙屬楚地。

            恩猶薄:漢文帝始終不肯重用賈誼,最后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王死后,誼亦抑郁而歿

            【賞析】:

            古往今來,同聲相應,同病相憐,誠如蘅塘退士評論本詩所言:"憐賈正以自憐。"長卿遣貶,賈誼謫適,雙方處境相似,彼此心境相連。

            詩人聯系與賈誼遭貶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凄涼寥落之情。滿腹

            牢騷,對歷來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將自己和賈誼融為一體。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3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賞析】:

            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詩的內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而遭遷謫”(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第一次遷謫在唐肅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南)縣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歷八年(773)至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浙江建德)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令恰相符合。

            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雖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哦出這首律詩。“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呼應緊湊,給人以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此”字,點出了“賈誼宅”。“棲遲”,象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這種生活本就是驚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賈誼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子,標舉賈誼的身分。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頷聯是圍繞題中的“過”字展開描寫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益以“空見”二字,更進一層地把哲人其萎,回天乏術、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惘,抒寫得沁人心脾。這兩句詩還化用了賈誼《鵩鳥賦》的句子。賈誼在長沙時,看到古人以為不祥的鵩鳥,深感自己的不幸,因而在賦中發出了“庚子日斜兮,鵩集余舍”、“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的感喟。劉長卿借用其字面,創造了“人去后”、“日斜時”的倍覺黯然的氣氛。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對劉長卿當然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這就是所謂“言外之意”。詩人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手法是相當高妙的。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這一聯的對句“湘水無情吊豈知”。這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賈誼寫有《吊屈原賦》);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有誰能理解呢!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如此動情,如此真切。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讀此尾聯的出句,好象劉長卿就站在我們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這幅荒村日暮圖,不正是劉長卿活動的典型環境?它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與第四句的“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

            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呵,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讀著這故為設問的結尾,仿佛看到了詩人抑制不住的淚水,聽到了詩人一聲聲傷心哀惋的嘆喟。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4

            《長沙過賈誼宅》

            唐代: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長沙過賈誼宅》譯文

            賈誼被貶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萬代令人傷情。

            我在秋草中尋覓著你的足跡,寒林里空見夕陽緩緩斜傾。

            漢文帝為何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江水無意憑吊有誰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葉紛紛,可憐你不知因何被貶到此地呢?

            《長沙過賈誼宅》注釋

            賈誼:西漢文帝時政治家、文學家。后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長沙有其故址。

            謫宦:貶官。棲遲:淹留。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

            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賈誼。長沙舊屬楚地,故有此稱。一作“楚國”。

            獨:一作“漸”。

            漢文:指漢文帝。

            搖落處:一作“正搖落”。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

            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首聯寫賈誼三所謫官,落得“萬古”留悲。明寫賈誼,暗寓自身遷謫。頷聯寫古宅蕭條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氣象。頸聯寫賈誼見疏,當年憑吊屈子。隱約聯系自己而今賃吊賈誼。尾聯寫宅前徘徊,暮色更濃,秋色更深,抒發放逐天涯的哀惋嘆喟。此詩通過對漢代文學家賈誼不幸遭遇的憑吊和痛惜,抒發了詩人自己被貶的悲憤與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情緒。全詩意境悲涼,真摯感人,堪稱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首聯“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呼應緊湊,給人以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此”字,點出了“賈誼宅”。“棲遲”,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這種生活本就是驚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賈誼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標舉賈誼的身份。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頷聯是圍繞題中的`“過”字展開描寫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對劉長卿當然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這就是所謂“言外之意”。

            詩人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手法是相當高妙的。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這一聯的對句“湘水無情吊豈知”。這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沒有人能理解。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十分動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讀此尾聯的出句,好像劉長卿就站在讀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這幅荒村日暮圖,正是劉長卿活動的典型環境。它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與第四句的“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呵,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讀著這故為設問的結尾,仿佛看到了詩人抑制不住的淚水,聽到了詩人一聲聲傷心哀惋的嘆喟。

            詩人聯系與賈誼遭貶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凄涼寥落之情。滿腹牢騷,對歷來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將自己和賈誼融為一體。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長沙過賈誼宅》創作背景

            此詩的內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第一次遷謫在公元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縣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歷八年)至777年(大歷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令恰相符合。

            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雖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

            《長沙過賈誼宅》作者介紹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5

            長沙過賈誼宅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詞句注釋

            ⑴賈誼:西漢文帝時政治家、文學家。后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長沙有其故址。

            ⑵謫宦:貶官。棲遲:淹留。像鳥兒那樣的斂翅歇息,飛不起來。

            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賈誼。長沙舊屬楚地,故有此稱。一作“楚國”。

            ⑷獨:一作“漸”。

            ⑸漢文:指漢文帝。

            ⑹搖落處:一作“正搖落”。

            作品譯文

            你被貶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載,萬古留下你可居楚地的悲哀。

            踏著秋草獨自尋覓你的足跡,只有黯淡的斜陽映照著翰林。

            為何明君卻獨對你恩疏情薄,湘水無情怎知我對你的深情?

            江山已經冷落草木已經凋零,可憐你究竟何故被貶此地呢!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內容,與作者的遷謫生涯有關。劉長卿“剛而犯上,兩遭遷謫”。第一次遷謫在公元758年(唐肅宗至德三年)春天,由蘇州長洲縣尉被貶為潘州南巴縣尉;第二次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歷八年)至777年(大歷十二年)間的一個深秋,因被誣陷,由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貶為睦州司馬。從這首詩所描寫的深秋景象來看,詩當作于詩人第二次遷謫來到長沙的時候,那時正是秋冬之交,與詩中節令恰相符合。

            在一個深秋的傍晚,詩人只身來到長沙賈誼的故居。賈誼,是漢文帝時著名的政論家,因被權貴中傷,出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雖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類似的遭遇,使劉長卿傷今懷古,感慨萬千,而吟詠出這首律詩。

            作品鑒賞

            這是一篇堪稱唐詩精品的七律。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謫宦”,只落得“萬古”留悲,上下句意鉤連相生,呼應緊湊,給人以抑郁沉重的悲涼之感。“此”字,點出了“賈誼宅”。“棲遲”,這種生活本就是驚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賈誼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標舉賈誼的身份。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愴憂憤的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劉長卿自己遷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頷聯是圍繞題中的“過”字展開描寫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而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還要去“獨尋”,一種景仰向慕、寂寞興嘆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僅是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實際處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勢的寫照。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頸聯從賈誼的見疏,隱隱聯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個“有道”,一個“猶”字。號稱“有道”的漢文帝,對賈誼尚且這樣薄恩,那么,當時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對劉長卿當然更談不上什么恩遇了;劉長卿的一貶再貶,沉淪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這就是所謂“言外之意”。

            詩人將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當今皇上,手法是相當高妙的。接著,筆鋒一轉,寫出了這一聯的對句“湘水無情吊豈知”。這也是頗得含蓄之妙的。湘水無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國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賈誼會來到湘水之濱吊念自己;西漢的賈誼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劉長卿又會迎著蕭瑟的秋風來憑吊自己的遺址。后來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來傾聽,當世更沒有人能理解。詩人由衷地在尋求知音,那種抑郁無訴、徒呼負負的心境,刻畫得十分動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尾聯出句刻畫了作者獨立風中的形象。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濃了,江山更趨寂靜。一陣秋風掠過,黃葉紛紛飄落,在枯草上亂舞。這幅荒村日暮圖,正是劉長卿活動的典型環境。它象征著當時國家的衰敗局勢,與第四句的“日斜時”映襯照應,加重了詩篇的時代氣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劉長卿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人,更是憐己。“何事到天涯”,可見二人原本不應該放逐到天涯。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無罪的呵,為什么要受到這樣嚴厲的懲罰!這是對強加在他們身上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讀著這故為設問的結尾,仿佛看到了詩人抑制不住的淚水,聽到了詩人一聲聲傷心哀惋的嘆喟。

            詩人聯系與賈誼遭貶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滿凄涼寥落之情。滿腹牢騷,對歷來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將自己和賈誼融為一體。

            這首懷古詩表面上詠的是古人古事,實際上還是著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間處處有詩人的自我在,但這些又寫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講究含蓄蘊藉的,詩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際遇、悲愁感興,巧妙地結合到詩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處微露諷世之意,給人以警醒的感覺。

            作者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綜合看來約生于709-725年間,逝于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騷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

          【長沙過賈誼宅鑒賞】相關文章:

          《過香積寺》鑒賞09-28

          賈島《暮過山村》鑒賞04-28

          《西江月》劉過詞作鑒賞09-04

          “宅”記作文09-04

          長沙的作文09-05

          《新雁過妝杰》吳文英詞作鑒賞10-30

          《柳梢青·送盧梅坡》劉過詞作鑒賞07-17

          宅在家裡作文07-29

          《東坡還宅》原文及翻譯12-27

          宅居閑情作文07-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婷婷丁香五月综合图 |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精品a首页正 | 正在播放酒店精品少妇约 | 日韩亚洲欧美伊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