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觀刈麥》

          時間:2020-08-26 12:15:26 白居易 我要投稿

          改寫《觀刈麥》

            《觀刈(yì)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五月又到了。濃重的盛夏的色彩在天空、田野上渲染開來,一陣陣暑風洋溢著陣陣淡淡的麥香。五月。收割小麥的季節。一片金黃將路人的視線吸引在田間,像裝滿了磁鐵一樣的莫名吸引力。陽光烘烤著地面,似乎也像暖氣、桑拿一樣蒸發著路人、農民的水分,在大片大片空曠的金黃中,偶爾會看到幾個農夫,頭也不抬地用力揮舞著鐮刀,而他們的臉上,脖頸上,是閃耀著光澤的——那是汗水在陽光下的顏色。

            忽然,一陣南風吹過,只看見一片金色的海,泛起著微波,頗有點“鋪天蓋地”的氣勢,瞬間吞噬了田間的人影。隱約看見在田間泥濘的小路上,一位婦女提著一個籃子來給田間勞作的丈夫送飯菜來吃,身旁一位瘦削的孩子緊緊地跟著他的母親,手中提著用壺裝的飲料。順著他們炙熱的目光的方向看去,只見一個男人正在南岡辛辛苦苦的割麥。泥土滾燙地烘著雙腳,像火一樣的烈日烘烤著脊背。明明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卻還不覺得炎熱,只為珍惜夏天白晝的時間長,可以多收割一點麥子。

            又看見了一位貧村婦,手中抱著孩子走到田垅旁,那孩子完全沒有正常嬰兒應有的白皙,可愛,卻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一雙水靈的大眼睛深凹進臉頰,有一種說不出的愁苦。那位黑瘦的農婦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粒,左手懸掛著一個破筐,彎下腰來撿拾路邊的麥粒,哀怨的眼神中濃郁的無可奈何不言而喻。“這位大哥,因為繳納租稅田地早就已經賣光了,只好拾這麥穗來填飽肚子。哎,這世道讓人怎么活啊。”在割麥人關切的詢問下,貧婦嘆答道。她很努力地想擠出一個微笑,但是一絲愁苦卻油然而生。“是啊……”割麥人凝神沉思了一會兒之后,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農民這么辛辛苦苦的勞作最后卻只能落到拾麥穗的下場,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然不用從事種田和植桑,做官的吏祿三百石,到了年底尚且有余糧,這可真是令人羞愧難當啊!

            拓展:

            《觀刈麥》白居易唐詩鑒賞

            觀刈麥⑴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⑵。

            婦姑荷簞食⑶,童稚攜壺漿⑷,

            相隨餉田去⑸,丁壯在南岡⑹。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⑺,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⑻。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⑼,

            右手秉遺穗⑽,左臂懸敝筐⑾。

            聽其相顧言⑿,聞者為悲傷⒀。

            家田輸稅盡⒁,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⒂,曾不事農桑⒃。

            吏祿三百石⒄,歲晏有余糧⒅。

            念此私自愧⒆,盡日不能忘⒇。

            【注釋】

            ⑴刈(yì):割。題下注“時任盩厔縣尉”。

            ⑵覆(fù)隴(lǒng)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隴 :同“壟”,這里指農田中種植作物的土埂,這里泛指麥地。

            ⑶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荷(hè)簞(dān)食(shí):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簞食:裝在竹籃里的.飯食。

            ⑷童稚(zhì)攜壺漿(jiāng):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⑸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⑹丁壯:青壯年男子。南岡(gāng):地名。

            ⑺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⑻但:只。惜:盼望。

            ⑼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民。傍:同“旁”。

            ⑽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遺失

            ⑾懸:挎著。敝(bì)筐:破籃子。

            ⑿相顧言:互相看著訴說。顧:視,看。

            ⒀聞者:白居易自指。為(wèi)悲傷:為之悲傷(省略“之”)。

            ⒁輸稅(shuì):繳納租稅。輸,送達,引申為繳納,獻納。

            ⒂我:指作者自己。

            ⒃曾(céng)不事農桑:一直不從事農業生產。曾:一直、從來。事:從事。農桑:農耕和蠶桑。

            ⒄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

            ⒅歲晏(yàn):年底。晏,晚。

            ⒆念此:想到這些。

            ⒇盡日:整天,終日。

            【白話譯文】

            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稅,家里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現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創作背景】

            《觀刈麥》這首詩大約作于公元805年(唐憲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間,是白居易任陜西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

          【改寫《觀刈麥》】相關文章:

          白居易《觀刈麥》賞析12-06

          白居易觀刈麥答案11-19

          白居易觀刈麥教案模板12-09

          白居易觀刈麥的賞析12-06

          白居易的觀刈麥說課稿12-05

          白居易《觀刈麥》優質教學設計12-16

          《觀刈麥》白居易唐詩鑒賞范文10-31

          白居易《觀刈麥》的翻譯賞析09-30

          白居易觀刈麥教學設計范文12-09

          白居易《觀刈麥》原文及翻譯11-16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猛人视频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中国aV免费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