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登嘉州凌云寺作》賞析

          時間:2024-09-02 04:45:11 岑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岑參《登嘉州凌云寺作》賞析

            岑參的《登嘉州凌云寺作》是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記敘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見所感。

            登嘉州凌云寺作⑴

            寺出飛鳥外⑵,青峰戴朱樓⑶。

            搏壁躋半空⑷,喜得登上頭。

            殆知宇宙闊⑸,下看三江流⑹。

            天晴見峨眉⑺,如向波上浮。

            迥曠煙景豁⑻,陰森棕楠稠⑼。

            愿割區中緣⑽,永從塵外游。

            回風吹虎穴⑾,片雨當龍湫⑿。

            僧房云蒙蒙⒀,夏月寒颼颼⒁。

            回合俯近郭⒂,寥落見行舟⒃。

            勝概無端倪⒄,天宮可淹留⒅。

            一官詎足道⒆,欲去令人愁。

            【注釋】

            ⑴嘉州:唐郡名。今四川樂山縣。凌云寺:為嘉州名勝,傍山而建,下有鑿山而成的彌勒菩薩像。

            ⑵出:高出。

            ⑶“青峰”句:寫寺之紅色閣樓傍山峰而建,遠望若戴于其上。

            ⑷搏:攀緣。躋(jī):登。

            ⑸殆:大概,這里有只是之意。闊:深廣。

            ⑹三江流: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嘉州地處三江會合處。

            ⑺峨眉:峨眉山,在嘉州西部約六十里處。

            ⑻迥(jiǒng):遠。曠:空闊。煙景:風景。豁:明朗開闊。

            ⑼陰森:幽暗陰郁的顏色。棕楠:棕櫚樹、楠樹。

            ⑽割:棄。區中緣:塵世緣分。

            ⑾回風:旋風。虎穴:與下文“龍湫”均未詳其處。

            ⑿片雨:陣雨。當:臨。

            ⒀僧房:指寺院。蒙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⒁颼颼(sōu):陰冷貌。

            ⒂回合:回環盤曲。郭:外城,此處指嘉州城。

            ⒃寥落:稀疏。

            ⒄勝概:錦繡山河的美麗風光。端倪:邊際。

            ⒅天宮:天上宮殿,此處指凌云寺。淹留:逗留。

            ⒆詎(jù):豈。

            【白話譯文】

            寺院高出飛鳥之外,青青峰頂戴著紅樓。

            順著峭壁來到半空,心中歡喜登上山頭。

            只覺宇宙頓時開闊,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睛氣朗遠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煙氣籠罩氣象開闊,樹木蔥郁遍布四周。

            我愿割斷世間緣分,永遠去那塵外漫游。

            旋風陣降吹過虎穴,陣雨時時飄下龍湫。

            寺院之間云氣蒙蒙,夏日也覺涼風颼颼。

            俯視近處城池環繞,眺望遠處三二漁舟。

            眼前勝景難以望盡,天宮之上盡可久留。

            身為一官本不足道,辭官離去又覺憂愁!

            【創作背景】

            杜鴻漸于大歷二年(767)六月,罷去劍南西川節度使職,岑參亦離開幕府,轉赴嘉州為刺史,抵達嘉州后不久即登寺觀覽,寫下此詩。

            【賞析】

            作此詩時,詩人已屆暮年,雖然歷經坎坷但壯志未酬,歌行雄健之風依稀可見。

            開頭兩句,“寺出飛鳥外,青峰戴朱樓。”仍保留盛年時的風格。寫凌云寺高聳之貌,借飛鳥青峰映襯,突出了凌云寺的高峻壯麗。飛鳥與青峰,從地面上看,都是高空之物,但在詩人筆下凌云寺卻高出飛鳥,躍出青峰。起筆遒勁,形象傳神。把寺上紅樓比喻為戴帽,凌云寺儼然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佛寺如此奇偉,現在得以于半山腰攀援登臨,自然是“喜得”之事。

            然而,“喜得登上頭”的喜悅,主要不在登寺本身,而在于憑高遠眺,開闊眼界,拓寬胸襟。因而在詠寺之高以后,緊接著語氣一轉,抒發出“殆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的情思。如此,從寫寺過渡到寫寺外的宇宙三江,峨眉煙景,就顯得合乎自然了。

            身登高寺,峨眉山景,盡收眼底。寫峨眉山,一詠一嘆,用了六句。“天晴見峨眉,如向波上浮。迥煙景豁,陰森棕楠稠。”今日天晴氣朗,得以看清楚了峨眉山的狀貌:山嶺蜿蜒起伏,如波濤滾滾;遼遠的云霧似裊裊青煙,使山景空曠浩茫;棕樹楠樹漫山遍野,蓊郁陰森,一派肅穆。以上四句勾勒峨眉山景,接著直抒胸臆,發出慨嘆:“愿割區中緣,永從塵外游。”詩人眼界高遠空闊,觸景生情,故有此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詩人看破凡塵,對紛擾的世俗產生了厭倦情緒,希望超凡脫俗,云游塵外。有了這番念頭,才把眼光轉向佛寺內部和佛寺的周圍環境。

            “回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虎穴洞、龍湫潭都在附近,山風回旋,細雨濛濛,這是寺上的氣象;“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颼颼。”間間僧舍,如蒙蒙云朵,若水月光,寒氣襲人,這是寺中氣氛;嘉州府城,坐落山下,片片風帆,撒于江面,這是寺下景象。

            寫罷諸景,又是一番慨嘆:“勝概無端倪,天宮可淹留。”寺美景無邊,詩人很想在這寶剎天宮之中長留久住。然而,雖然“一官詎足道”,是“欲去令人愁”,最終只落得滿腹憂愁。詩人到嘉州后,心情一直很不舒暢,這在此時的一些詩作中屢有反映。這首詩中說“愿割區中緣,永從塵外游”,并且最后以“愁”字作結,正概括了這一時期詩人的心境。

            此時詩人的情緒,顯得有些消沉、悲觀,寫作手法上也與先前不同,不是一氣寫景,高調抒情,而是邊詠邊嘆,一詠三嘆,錯綜起伏。這大約與安史亂后唐朝江山頹敗、詩人壯志未酬的心境有關聯。

          【岑參《登嘉州凌云寺作》賞析】相關文章:

          《登嘉州凌云寺作》 岑參06-15

          《登嘉州凌云寺作》岑參08-08

          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賞析06-21

          岑參《磧中作》閱讀答案及賞析06-23

          岑參《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賞析09-21

          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翻譯及賞析09-05

          《磧中作》岑參08-31

          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_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0-27

          岑參賞析詩歌賞析08-31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岑參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02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色五月综合婷婷久久狠狠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a | 亚洲人成αⅴ网站在线 | 一本大道综合伊人精品热热 | 亚洲视频i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