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案

          時間:2024-08-26 15:35:46 登鸛雀樓 我要投稿

          【精品】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鸛雀樓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品】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么,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后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么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古詩《登鸛雀樓》,描繪出萬里山河雄渾壯麗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這一哲理,表達了作者奮發向上的精神。教學中通過自讀質疑,強調學生自學、自悟、自得,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教師輔以重點點撥,引導學生從詩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領會奮發向上的精神。板書設計層次清晰,說明詩句前兩行為作者所見,后兩行為作者所想。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教學設計示例

            4.登鸛雀樓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登、鸛、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鸛雀樓的圖片,問:你們看這是什么?你們覺得怎樣?教師簡介鸛雀樓: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的永濟縣。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鸛雀樓。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中條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是當地的名勝。唐代有位著名的詩人叫做王之渙,他登上這座鸛雀樓后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登鸛雀樓》(板書課題)那么,詩人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

            2.(放課件)看圖,聽錄音,整體感知。

            二、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1.自由讀,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

            2.出示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自由讀古詩,讀后想想: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詩人想到了什么?(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小組討論、交流上述問題。

            3.質疑、解疑,重點理解:

            目:看。欲:想要。窮:盡。

            4.說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有什么道理。

            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要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四、指導朗讀、背誦。

            1.聽課文錄音,體會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同桌互背。

            4.情境體驗:把自己裝扮成詩人,看圖吟誦古詩。

            五、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字形。

            2.重點指導:

            入:與“人”的區別。

            窮:部首是“穴”(穴寶蓋)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通過鮮明的圖畫入手,創設情景,營造氣氛,主動探求知識,采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后由圖入文,圖文結合,不斷理解文字傳達的意境。最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誦,漸入佳境,在讀中思、在讀中想、讀中悟,直至最后融情于景,感悟其哲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掛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你能朗誦一首嗎?

            2、 你們知道嗎?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叫王之渙,他有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樓之后,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這首詩《登鸛雀樓》。(師出示板書,并解題)

            3、 (師范讀)邊聽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二 、新課講授

            (一)、課前感知:(出示掛圖)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學習第一行詩句

            1、 輕讀,邊讀邊看插圖,看看哪個詞的意思表示圖上的景色,想想什么意思?

            2、 “日”:太陽!氨M”:完了。天上的那一輪紅日是夕陽還是朝陽?從哪看出?

            3、 “白日依山盡”是什么意思?(師帶讀、自讀、指讀、齊讀)

            學習第二行詩句

            1、 除了夕陽,那滾滾黃河水又將奔向哪里呢?

            2、 你能說說黃河的流水聲嗎?(生模仿)

            3、 把這氣勢通過讀表現出來。

            4、 師讀:慢慢閉上眼睛聽,詩人在吟誦呢!(自讀、指讀、賽讀)

            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過渡: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產生什么想法呢?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 太陽從遙遠的山邊落下,天空中布滿燦爛的`云彩。黃河滾滾向大海奔騰而去,發出巨大的聲響?墒牵谶b遠的山那邊,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為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么辦呢?讀一下詩文,想一想?

            2、 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3、 多少小朋友有這樣的經歷?(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知道什么意思嗎?

            4、 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這樣發出了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愿意來讀一讀這句詩,當一下小老師?

            5、 (齊讀),“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6、 這兩句詩是詩人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并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呢?

            (五)、朗讀指導

            1、 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愿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2、 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好不好?

            3、 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三、小結

            1、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延伸拓展

            1、 我們有時候把許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學習、生活……那么,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情況嗎?課后想一想,然后說一說。

            2、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

            五、板書: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教案】相關文章:

          登鸛雀樓教案08-27

          登鸛雀樓教案06-12

          登鸛雀樓教案08-02

          《登鸛雀樓》經典教案11-11

          《登鸛雀樓》教案08-31

          登鸛雀樓教案(優秀)06-16

          登鸛雀樓教案【熱門】06-18

          《登鸛雀樓》教案及賞析07-25

          《登鸛雀樓》教案案例09-22

          【薦】《登鸛雀樓》教案09-1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五月天在线视频网 | 五月婷婷视频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日韩精品中文在线一区二区有码动漫 | 中文字幕在线2021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