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范文
引導語:《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詞名篇,更是中學生日常學習必須背誦的詩詞之一。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那么關于這首詞,應該怎么講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歡迎大家參考改正。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 1
教學目標:
1、 披文入情,由辭體情。
2、 體味本詞的寫作特色。
課時:1節
教學方式:研習式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引:
有這樣一位詞人,他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他的《浣溪沙》中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原詩: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二句,傳誦頗廣。知道這位詞人是誰嗎?對,他就是晏殊。今天,我們來學習的他另一首頗負盛名的詞作――《蝶戀花》。
二、文學常識
關于作者:
見教材P64注⑥。補充:謚元獻。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三、文本研習:
1、起句描繪了怎樣的景物?這些景物帶有什么特點?
答:起句描寫了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在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在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色彩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說,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觀的色彩。
2、第二句中,寫羅幕的“輕寒”,與“燕子雙飛去”有必然關系嗎?特別點出“雙飛”有什么意味?
答:先說這兩句的大意: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間本不一定存在著聯系,但在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的。這里與其說是燕子的感覺,倒不如是寫簾中人的感覺――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蕩漾著孤孑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雙飛,更反襯出主人公的孤獨。
這兩句表面上是只寫客觀景物,實則暗含著濃濃的情感色彩。真乃“一切景語皆情語”。
3、第三句“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點明了什么?有沒有別的信息?
答:這句在時間上由“今晨”回到“昨夜”。有兩點變化。一是點明了幽怨、哀愁是因為“離別”,二是“怨”由隱微轉為強烈――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明月本無知無情,它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該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無理的埋怨,卻正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在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及外界事物所引起的觸動。這與蘇軾《水調歌頭》:“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機杼相類。
4、看第四、五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問:
⑴詞句中哪些詞與上面照應?
“昨夜”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望盡天涯路”正從上文的一夜無眠生出。
⑵“昨夜西風凋碧樹”只是眼前所見之景嗎?“凋”字如何理解?
答:“昨夜西風凋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飄落樹葉情景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故“凋”字既寫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⑶“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與上文有何關系?這句所寫的境界有什么特別處?
答:既然主人公有著濃郁的離愁別恨,就要想法排遣,于是,她“便獨上高樓”。|以上抒寫的.只是憂傷低迴之音,這里卻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庇腥苏f,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百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所以,這幾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情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冼盡鉛華,純用白描。氣象闊大,境界高遠,成為全詞的警句。
5、看最后一句。分析本句與上句的聯系,兩個分句之間怎樣的關系?這句與上一句有某些共同點嗎?
答:這句與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由于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兩個分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愿望與音書難抵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在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與“望盡天涯路”照應,“知何處”的感嘆更增添了全詞悠遠遼闊的意境和令人思之不盡的情致。
四、體味本詞的藝術特色。
答:1、本詞與晏殊的其它詞作相比,它的上、下片之間,在境界、風格上是稍有區別的。上片取境較狹,風格偏于柔婉;下片卻境界開闊,風格近乎悲壯。
2、詞中,作者用了烘托與反襯的手法寫女主人公內心的悲苦。前者如“檻菊愁煙蘭泣露”,是以悲景寫愁,與詞中人物同病相憐。后者如“燕子雙飛”、“明月穿戶”,都以樂景寫悲,以雙燕、月光無情反襯女子有情。
五、課后作業:
1、 有感情地背誦此詞。
2、 做“學習與評價”是的有關練習。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理解詞中重點字詞的含義,把握全詞大意,體會詞中蘊含的情感。
品味詞的語言美、意境美,感受婉約詞的藝術風格,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情感。
賞析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如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教學難點
領會詞人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來抒發情感,即景與情的交融。
感悟詞中蘊含的深遠意境和哲理。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展示秋天蕭瑟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描寫秋天的詩詞,營造氛圍,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作者及背景介紹(3 分鐘)
簡單介紹作者晏殊,他是北宋著名詞人,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
說明這首詞是一首傷離懷遠之作,創作背景雖無確切考證,但可推測是詞人在思念遠方之人時所作。
初讀感知(10 分鐘)
教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字音、節奏和韻律。
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并評價。
全班齊讀,初步感受詞的韻律美。
字詞釋義與整體理解(12 分鐘)
結合課下注釋,解釋重點字詞:
“檻”:欄桿。
“羅幕”:絲羅的帷幕,這里指室內。
“諳”:熟悉,知曉。
“朱戶”:朱紅色的門,指富貴人家。
“彩箋”:題詩的詩箋。
“尺素”:書信的代稱。
讓學生逐句嘗試翻譯,教師給予指導和糾正,梳理全詞大意: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好似默默飲泣。羅幕閑垂,空氣微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昨天夜里秋風勁吹,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思念的人究竟在何處。
深入賞析(15 分鐘)
上片賞析:引導學生思考 “檻菊愁煙蘭泣露” 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明確運用了擬人手法,將菊和蘭賦予人的情感,以景襯情,烘托出女主人公的哀愁!傲_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中,讓學生體會燕子雙飛與主人公孤獨的對比,以及 “輕寒” 一詞所傳達的主人公內心的感受!懊髟虏恢O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分析詞人對明月無理埋怨的妙處,突出主人公因離恨而徹夜無眠的痛苦。
下片賞析:重點賞析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提問學生從這幾句中能感受到怎樣的畫面和情感,體會詞人登高望遠時的孤獨、悵惘以及對遠方人的思念。講解這幾句在境界上的開闊,與上片的婉約形成對比,同時提及王國維對這幾句詞的引用,拓展學生思維。最后兩句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讓學生感受主人公音書難寄的無奈和愁苦。
情感體會與主題歸納(5 分鐘)
組織學生討論,結合詞中的具體語句,談談對詞人情感的理解。引導學生總結出這首詞通過描寫秋景,表達了詞人對遠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無法相見、音書難寄的愁苦和無奈之情。
課堂小結(3 分鐘)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詞中的重點字詞、主要意象、表現手法以及詞人的情感?偨Y婉約詞的特點,鼓勵學生課后多誦讀這首詞,體會其韻味。
作業布置(2 分鐘)
背誦并默寫《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以 “我眼中的《蝶戀花》” 為題,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達自己對這首詞的理解和感受。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準確理解《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詞句含義,流暢地背誦全詞。
深入分析詞中的意象,把握景與情的關系,體會詞人細膩的情感。
培養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詞中的意象,理解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體會詞人在詞中抒發的離恨之情。
教學難點
領悟詞中所營造的意境,理解婉約詞的藝術特色。
引導學生從詞中獲得對人生的思考和啟示。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引導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導入(5 分鐘)
播放一段輕柔舒緩的古典音樂,同時展示古代庭院的圖片,創設情境。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古代的庭院中,在一個秋日的清晨,會看到怎樣的景象,從而引出晏殊的這首《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作者介紹(3 分鐘)
通過 PPT 展示晏殊的生平簡介、文學成就以及他的詞風特點。重點提及晏殊生活優渥,但其詞多寫富貴生活中的閑愁,以清新自然、委婉細膩著稱。
初讀正音(8 分鐘)
教師播放詩詞朗讀音頻,學生跟讀,注意字音的.準確,如 “檻(jiàn)”“諳(ān)”“箋(jiān)” 等。
學生自主朗讀,劃分節奏,嘗試讀出詞的韻律感。
教師隨機抽取學生朗讀,進行點評,糾正錯誤,強調節奏和重音。例如 “檻菊 / 愁煙 / 蘭泣露,羅幕 / 輕寒,燕子 / 雙飛去”。最后全班齊讀,讀得整齊、流暢。
理解文意(12 分鐘)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翻譯詞句,圈畫出難以理解的地方。
小組內交流討論,嘗試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討論情況,并適時給予指導。
小組代表提出仍未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探討。教師重點講解:“檻菊愁煙蘭泣露” 中 “愁煙”“泣露” 的擬人手法;“羅幕輕寒” 不僅指天氣微寒,更暗示主人公內心的寒意;“斜光到曉穿朱戶” 中 “曉” 字點明時間,從夜晚到天亮,突出主人公徹夜未眠。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全詞大意,形成完整的理解。
意象分析與情感探究(15 分鐘)
讓學生找出詞中的意象,如 “檻菊”“蘭”“羅幕”“燕子”“明月”“西風”“碧樹” 等。
分組討論每個意象所蘊含的情感,每組選派代表發言。例如,“檻菊” 和 “蘭” 在煙霧和露珠的籠罩下,顯得愁苦、悲傷,烘托出主人公的哀愁;“燕子雙飛去”,以燕子的成雙成對反襯主人公的孤獨;“明月” 本無知,卻被主人公埋怨不理解離恨之苦,更突出主人公的離恨之深。
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所營造的意境,體會詞人如何借景抒情,表達出深深的離恨和對遠方人的思念。
藝術特色賞析(8 分鐘)
引導學生從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賞析詞的藝術特色。在語言上,體會其清新自然、凝練含蓄的特點,如 “昨夜西風凋碧樹”,一個 “凋” 字生動地寫出了西風的強勁和樹木的凋零。在表現手法上,重點分析擬人、對比、襯托等手法的運用及其效果。
對比婉約詞和豪放詞的風格差異,通過舉例豪放詞的代表作品,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婉約詞的獨特魅力。
拓展延伸(5 分鐘)
展示其他婉約派詞人的作品片段,如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一剪梅》等,讓學生對比閱讀,進一步體會婉約詞的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這首詞中所表達的情感在現代生活中的體現,如對遠方親人、朋友的思念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課堂總結(3 分鐘)
回顧本節課對《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學習,包括作者、字詞理解、意象情感、藝術特色等方面。強調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價值,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讀多背古典詩詞,提高文學素養。
作業布置(1 分鐘)
背誦并默寫《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錄制自己的背誦音頻發送到班級群里。
選擇詞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句,發揮想象,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其所展現的畫面,字數 200 字左右。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學生能熟練背誦《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準確默寫。
透徹理解詞中蘊含的情感,把握詞人的情感脈絡。
學習詞中運用的表現手法,提高詩詞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引導學生感受古典詩詞的文化內涵,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的離恨之情。
掌握詞中運用的表現手法,如移情于景、對比襯托等。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詞中意境的營造,以及意境與情感的交融。
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詩詞,挖掘其深層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對比分析法、拓展遷移法
四、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5 分鐘)
教師身著古裝,手持一把繪有菊花的扇子,走進教室。播放一段秋風瑟瑟的音效,同時展示一幅秋日庭院中菊花和蘭花在煙霧中朦朧的圖片。教師用充滿感情的語言描述:“在一個秋日的清晨,庭院中的菊花和蘭花仿佛帶著哀愁,我們仿佛能聽到它們的低泣。此時,一位詞人正憑欄而立,心中滿是愁緒。他會看到什么?又會想到什么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知識回顧(3 分鐘)
請學生簡要介紹晏殊,包括他的朝代、文學地位和詞風特點。隨機提問學生回顧上節課學習的詞中的'重點字詞含義,如 “檻”“羅幕”“諳”“朱戶”“彩箋”“尺素” 等。
深情誦讀(10 分鐘)
教師富有感情地再次范讀,要求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感受詞的韻律和節奏。
學生模仿教師的朗讀,自由朗讀,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和情感的表達。
開展朗讀比賽,分組推選代表進行朗讀,其他同學從讀音、節奏、情感等方面進行打分,評選出表現最佳的小組和個人。
全班齊讀,在朗讀中進一步感受詞的韻味。
內容與情感分析(15 分鐘)
引導學生逐句分析詞的內容,提問:“檻菊愁煙蘭泣露” 中菊和蘭為何會 “愁” 和 “泣”?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明確這是詞人將自己的愁緒移情于景!傲_幕輕寒,燕子雙飛去”,讓學生分析燕子雙飛與主人公的關系,體會主人公的孤獨!懊髟虏恢O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教師提問:明月真的不理解離恨之苦嗎?引導學生理解詞人對明月的埋怨恰恰體現了自己離恨的深沉。
分析下片,“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請學生描述自己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感受詞人登高望遠時的孤獨和對遠方的渴望!坝牟使{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讓學生體會主人公想要寄信卻不知對方在何處的無奈和愁苦。
組織學生討論:詞人的情感是如何層層遞進的?從開篇的景中含愁,到因孤獨而徹夜難眠,再到登高遠望的期盼,最后到音書難寄的無奈,梳理出詞人的情感脈絡。
表現手法賞析(8 分鐘)
回顧之前分析過程中涉及的表現手法,如移情于景,除了 “檻菊愁煙蘭泣露”,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這種手法?引導學生發現 “明月不諳離恨苦” 也是移情。
講解對比襯托手法,燕子雙飛與主人公的孤獨形成對比,突出主人公的寂寞!白蛞刮黠L凋碧樹” 的衰敗之景與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的高遠之境也形成對比,更強烈地表現出主人公的情感。
讓學生思考并舉例,在其他詩詞中是否也見過類似的表現手法,加深理解。
文化內涵挖掘(5 分鐘)
介紹古代文人常通過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詩詞不僅僅是文字的組合,更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這首詞中,“彩箋”“尺素” 代表著書信,反映了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也體現了人們對情感交流的重視。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有便捷的通訊工具,那么古人這種通過詩詞表達情感的方式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傳統文化中情感表達的含蓄和深沉。
課堂小結(3 分鐘)
總結本節課對《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學習,強調詞的內容、情感、表現手法和文化內涵。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誦讀這首詞,體會其中的韻味。
作業布置(1 分鐘)
背誦并默寫《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并錄制背誦視頻上傳到班級群。
以 “假如我是晏殊” 為題,寫一篇短文,想象自己處于詞中的情境,會有怎樣的感受和想法,字數 300 字左右。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相關文章: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12-07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教案07-09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賞析09-15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賞析11-11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賞析09-13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文10-28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鑒賞11-30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的認知詩學09-19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翻譯及注釋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