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1
夷門歌
王 維
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
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
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
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注講
①夷門歌:全詩以詩歌語言概述了戰國時期信陵君和侯嬴的一段故事。戰國時代,七雄相爭,戰亂未已(七雄雄雌猶未分,攻城殺將何紛紛)。侯嬴是魏國隱士,年已七十,做大梁夷門的看門人。魏無忌是魏國貴族,受封為信陵君,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魏無忌聽說侯嬴是一位賢士,便帶厚禮前去造訪。侯嬴卻說:“我修身潔行數十年,不能因為貧窮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財物。”于是魏無忌大擺酒宴款待賓客。待賓客們就座之后,他卻駕著車馬,空出左邊的尊位,親自去夷門請侯嬴赴宴。侯嬴整了整破舊的衣帽,上了車,并不謙讓,想借此觀察魏無忌的態度。
見魏無忌手握韁繩,親自駕車,神色越發恭敬(公子為嬴停駟馬,執轡愈恭意愈下)。侯嬴便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在市場上做屠夫,我想去見他一下。”魏無忌果然如他所請。侯嬴見到屠夫朱亥之后,聊了很久,旁若無人。魏無忌卻毫不介意(亥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門抱關者)。后來秦昭王在長平之戰中大敗趙國,進而圍困趙國的都城邯鄲。魏無忌的姐姐是趙國貴族平原君的夫人,她連連寫信給魏王和魏無忌,請他們發兵救趙。但魏王畏懼秦國,不敢用兵(秦兵益圍邯鄲急,魏王不救平原君)。魏無忌用了侯嬴的'計謀,竊取了可以調動軍隊的虎符,又使朱亥殺死了統兵的魏國大將,帶兵去解邯鄲之圍,而侯嬴自刎為魏無忌送行(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名句
七十老翁何所求。
這一句詩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為明代異端思想家李贄(卓吾)在自殺之前以這句詩來答復獄吏,顯示了為堅持信仰與氣節而毫不妥協的氣概。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2
終南別業
王 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講
①詩題一作《初至山中》,一作《入山寄城中故人》。終南別業是長安附近終南山上的一處別墅,即輞川別墅,原本屬于宋之問,后被王維購得。輞川是唐代長安極著名的風景區,從日本圣福寺所藏的唐代《輞川圖》來看,輞川秀美的山川里有著相當規模的建筑群,是極奢華的富人別墅區。不僅如此,輞川還有著便利的交通環境,距離長安不過40公里,很適合半官半隱的休閑生活。
另一方面,當時的別墅和現代別墅有一點很不同的地方,不僅僅是山清水秀中的一所豪宅,更是依莊園而建立的,帶有相當的生產性質。我們看王維《輞川集》中有一首《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也是王維的一首名作,從中我們哪里讀得出來,這個飽含禪意的辛夷塢其實是莊園里一個出產經濟作物并能給王維帶來收入的地方。另一首同樣著名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其實是一個麋鹿養殖所,是一個為這位似乎毫無人間煙火氣的詩人賺取實實在在的利潤的地方。這樣的別墅是從漢魏時代的莊園經濟演變而來的,不能以今天的眼光視之。
②道:這里的“道”并不是指道家或道教,而是指佛教。佛教在東漢時期初傳中土,而東漢正是一個讖緯盛行、鬼神遍地的朝代,時人把佛教歸入道術。這個道術的意思不是道家之術,而近乎于方術,學佛叫做學道,譬如《四十二章經》里佛門自稱“釋道”。及至魏晉,人們也常把佛與道一同列為道家,以和儒家相區別。僧人原本亦自稱“貧道”,意思是不成器的修道之人,是個自謙之辭。《六祖壇經》里,慧能大師在大梵寺講堂說法,座下有“僧尼、道俗一萬余人”,這個“道俗”里的“道”指的就是佛門僧侶。
③值:遇到。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3
漢江臨泛
王 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注講
①臨泛:臨流泛舟。
②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此為倒裝句,按語義應為楚塞接三湘,荊門通九派。楚塞:泛指楚地。三湘:湘潭、湘鄉、湘源的合稱。荊門:泛指楚地,與楚塞同義。九派:眾多支流。“九”泛指眾多,并非實指。清代學者汪中寫過《釋三九》一文,近代學者劉師培寫過《虛數不可實指之例》一文,二者都是考證古文用數字虛指之例,“九”是最常用于虛指的'。
③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山翁指晉代名士山簡,代指當下的襄陽太守。山簡做過襄陽太守,常常到襄陽名勝習家池游玩,每去必大醉而歸。王維這一聯是說襄陽風景絕佳,當與太守同游共醉。
名句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4
使至塞上
王 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講
①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察訪軍情。此前一年,因唐代著名大奸臣李林甫擔任中書令,政治環境突變險惡,王維情緒消極,有了歸隱之念。而這次唐玄宗派他出使,其實也是因為李林甫作祟,想將王維趕出長安。
②單車:“單車之使”的簡稱,意為使者。屬國:秦漢時代有“典屬國”一職,掌管蠻夷部族的歸順事務,后來以典屬國作為外交使者的代稱。詩中的“屬國”即典屬國的`省稱。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肅張掖、酒泉一代,漢時此地與匈奴接壤。
③征蓬:飛卷起來的沙塵。
④蕭關:地名,在今甘肅固原,唐代是防御吐蕃的軍鎮。候騎(jì):騎馬的偵察兵。都護:唐代邊疆設置都護府,長官稱都護,這里指節度使崔希逸。燕(yān)然:燕然山,后漢車騎將軍竇憲大敗匈奴,曾在此山刻石記功,這里代指前線。
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舊說以為邊疆烽火臺夜間舉火,白天燒煙。燒煙用狼糞,其煙直而聚,風吹而不斜。今人郭培嶺《王維使至塞上之考釋》對“大漠孤煙直”有實地考察,認為這是氣象學上的塵卷風現象。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5
積雨輞川莊作
王 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講
①詩題一作《秋歸輞川莊作》。輞川莊即王維的輞川別墅,參見王維《終南別業》注①。這首詩曾被人推崇為唐代七律第一,雖然不是公論,但在把閑情逸致寫得典雅的詩歌里,這首詩的確堪稱翹楚。
②藜(lí):藜藿,指粗劣的.飯菜。黍(shǔ):黃米飯。餉:送飯。東菑(zī):東邊的田。這一聯描寫了田家生活,林間因為積雨的緣故,生火做飯不易,所以煙火“遲”,農婦做了飯送到東邊的田頭上去。
③朝槿:即暮槿,夏秋時開花,朝開暮謝。所謂“山中習靜觀朝槿”,是在靜觀朝槿之中體會生命短促無常之理。露葵,即綠葵,一種蔬菜。王維修佛,衣布食素,故有“松下清齋折露葵”之說。
④野老與人爭席罷:典出《莊子》,楊朱去找老子學道,因為儀態與氣質非同凡響,一路上總受到人們熱情而客氣地對待。等他學成之后,氣質變得平易,和光同塵,旅社的粗人也毫不在意地和他爭座了。海鷗何事更相疑:典出《列子》,海邊有人天天和海鷗嬉戲,有一天回家之后,他的父親讓他第二天捉海鷗回來,待第二天他再去海邊的時候,海鷗卻不肯親近他了。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6
辛夷塢
王 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注講
①辛夷塢:王維輞川別墅中的一處景致。辛夷:即木蘭,一種香木。
②木末:樹梢。芙蓉花:本指荷花,這里代指辛夷花。辛夷花與荷花非常相似。萼:花萼,包在花瓣外面的一圈綠色葉狀薄片,花開時托著花瓣。
③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一聯在寫實之外,也暗喻君子的操守。具有儒家素養的知識分子以這類詩句來表達操守,以示君子自足之意。例如張九齡的'《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詩歌最后一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與王維的“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表達的是同一種儒家情操。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7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作者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翻譯/譯文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只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注釋
①鹿柴(zhai):“柴”同“寨“,柵欄。此為地名。
②但:只。聞:聽見。
③返景:夕陽返照的光。“景”:日光之影,古時同“影”。
④照:照耀。
創作背景
唐天寶年間,王維在終南山下購置輞川別業。鹿柴是王維在輞川別業的勝景之一。輞川有勝景二十處,王維和他的好友裴迪逐處作詩,編為《輞川集》,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
趣事軼聞
據北宋詞人秦觀在《書輞川圖后》中自敘,他在汝南做官時患病久不愈,看到朋友帶來王維的《輞川集》畫卷,其中繪有鹿柴等景,如身歷其境,同時又讀王維《鹿柴》等詩,久病竟然不治而愈,足見其非同尋常的美的感染力。
賞析/鑒賞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于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大凡寫山水,總離不開具體景物,或摹狀嶙峋怪石,或描繪參天古木,或渲染飛瀑懸泉,其著眼點在于景物之奇。而此詩則從一個奇特的現象著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層巖迭嶂,看去空無一人。可是有時會突然聽得朗朗笑語,但由于回聲的多重反射,一時間很難判斷人聲究竟從何而起。人們大約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很平常。但是將這種視覺與聽覺互補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以詩的形式加以表現,就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從詩的表現說,它別出新意,不蹈故常;從作品的接受者說,是那樣新奇有趣,儼如身臨其境,由此引起積極的情感活動。前兩句詩用直白的語言,略作點染,境界即出。詩開頭的“空山”,二字,是相對于無人而言,同時表明詩人的視野比較開闊,可以一視無礙;如果置身于隱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從這兩個字,也可以窺見山中的景物形勢特點。對句的“響”字與“空山”相呼應:只有在沒有太多障礙物的情況下,聲音才能在山谷中往復回蕩,方才可以說“人語響”。因此,周遭景物必是疏朗的。前二句寫幽靜,因聲傳神;后二句寫幽深,以光敷色。山中景色會因朝夕晦暝、風雨因時而變化。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一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近處,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的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的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的。詩的第一個透視點是深林。人的感官無法直接測知樹林深處,此詩以不可見即想象中的'“無限”和“神秘莫測”寫幽深之感。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為最深。第二個透視點是青苔。這一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青苔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它的生長,是濃密的樹木遮住日光的結果,而此刻卻在夕照中。這兩個透視點合在一起,互相映發,使詩意虛實相生。
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他以音樂家對聲的感悟,畫家對光的把握,詩人對語言的提煉,刻畫了空谷人語、斜輝返照那一瞬間特有的寂靜清幽,耐人尋味。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 8
原文:
伊州歌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譯文:
在清風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極了。浪蕩的人啊,你從軍十多年了。
你出征時,我再三囑咐過你了,當鴻雁南歸時,你千萬要托它捎封家信回來啊!
注釋:
1、伊州歌:樂府曲調名。王維的這首絕句是當時梨園傳唱的名歌,語言平易可親,意思顯豁好懂,寫來似不經意。這是藝術上臻于化工、得魚忘筌的表現。伊州: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縣。
2、“清風”句:此句《樂府詩集》作:“秋風明月獨離居。”以樂景寫哀,雖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圓”。只能給獨處人兒增添凄苦。苦:極甚之詞。苦相思:相思之極。
3、蕩子:指丈夫。
4、從戎(róng):從軍。
5、十載馀(yú):極言其從戎之久。
6、征人:丈夫。
7、數:屢次,常常。
8、附書:《樂府詩集》作“寄書”。
賞析: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兩句,展現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遠征丈夫的情景。詩句使人想起古詩人筆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意境。這里雖不是春朝,卻是同樣美好的一個秋晚,一個“清風明月”的良宵。雖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給獨處人兒更添凄苦。這種借“清風明月”以寫離思的手法,古典詩詞中并不少見,王昌齡詩云:“送君歸去愁不盡,可惜又度涼風天。”到柳永詞則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意味雖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虛設”等等意思,在王維詩中表現更為蘊藉不露。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別就是十來年,可見“相思”之“苦”。但詩中女子的苦衷遠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兩句運用逆挽(即敘事體裁中的“倒敘”)手法,引導讀者隨女主人公的回憶,重睹發生在十年前一幕動人的生活戲劇。也許是在一個長亭前,那送行女子對即將入伍的丈夫說不出更多的話,千言萬語化成一句叮嚀:“當大雁南歸時,書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囑”,要求是“數(多多)附書”,足見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這一逆挽使讀者的想象在更廣遠的時空馳騁,對“苦相思”三字的體味更加深細了。
末兩句不單純是個送別場面,字里行間回蕩著更豐饒的弦外之音。特別把“歸雁來時數附書”的`舊話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頻有家書寄內,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郵遞條件遠不那么便利;最初幾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難說了。久不寫信,即使提筆,反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干脆不寫的情況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況就更難說了。可見,那女子舊事重提,不是沒有原因的。“苦相思”三字,盡有不同尋俗的具體內容,耐人玩索。
進一步,還可比較類似詩句,岑參《玉關寄長安主簿》:“東去長安萬里余,故人何惜一行書”,張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別,不寄云間一紙書”。岑、張句一樣道出親友音書斷絕的怨苦心情,但都說得直截了當。而王維句卻有一個回旋,只提叮嚀附書之事,音書阻絕的意思表達得相當曲折,怨意自隱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詩藝術構思的巧妙,主要表現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讀者只覺其平易親切,毫不著意,娓娓動人。這正是詩藝爐火純青的表現。
【王維的著名古詩詞欣賞】相關文章:
王維著名古詩08-01
王維的著名送別詩05-30
王維著名詩句07-16
王維的著名古詩09-20
王維最著名的古詩08-17
著名的邊塞詩古詩詞欣賞通用09-29
王維著名的詩句有哪些06-03
王維的著名詩有哪些?11-12
王維著名的詩有哪些10-17
王維的故事欣賞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