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時間:2024-09-06 16:08:59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精選10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精選10篇)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1

            活動目標:

            1、在說說、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詩《憫農》的含義及意境,并能大膽地隨樂吟誦。

            2、感受古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幼共念《大饅頭,哪里來》

            師:孩子們,大大的饅頭是從哪里來的?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

            師:農民伯伯種地辛苦嗎?那兒歌里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二、變換方式誦讀古詩

            1、觀察圖片理解詩意

            師:老師這里有幾幅圖,請你們仔細看一看,畫面上有些什么?

            師:你看到了什么?(幼兒自主回答)

            師: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呢?農民伯伯在莊稼地里怎么勞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天氣怎么樣?你從哪里看出來?

            師:誰知道盤子里的香噴噴的白米飯哪里來的?

            師:秋天到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的糧食都豐收了。你想對農民伯伯說些什么?

            2、欣賞古詩體會意境

            師:我們的唐代大詩人李紳寫下了一首很好聽的古詩《憫農》,就藏在這幾幅畫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剛才你都聽到了哪些好聽的詩句?

            3、多種形式熟悉詩句

            師:我們一起看著圖試著來念一念。

            師:會了嗎?接下來我領誦第一句,你們接下面幾句,題目我們一起說。

            師:你們念的真好聽,下面我來請一位小詩人來領誦,誰愿意自告奮勇?

            師:你們真像小詩人,下面,我們換種方式來試試看。楊老師念第一句,你們接第二句,楊老師念第三句,你們接第四句,我們輪流念,好嗎?

            師:接下來,我們男孩和女孩來PK下,看看誰念的又清楚又好聽,好嗎?誰先來?男女小詩人們表演的旗鼓相當,為你們精彩的朗誦鼓掌。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開火車的游戲,四個小朋友一組,每組誦讀一句古詩,看看哪一組朗誦得又清楚又好聽。

            4、撿米粒游戲有節奏誦讀

            師:秋天,農民伯伯種的糧食豐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時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辦?那請你們看一看、聽一聽,我是怎么撿的`?(教師示范有節奏邊撿米粒邊念古詩)

            師:我是怎么撿米粒的?讓我們跟著熟悉的音樂一起來試一試吧!

            師:這邊有好多米粒,我們一起幫助農民伯伯撿米粒吧!天快黑了,我們得加快速度撿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詩情感升華

            師:這么好聽的古詩還可以?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可以跟著這段熟悉的音樂配上我們新學的古詩一起輕聲地唱一唱(幼兒跟著音樂一起哼唱)

            師:看來有的小朋友已經會唱了,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ㄒ鞒旁姡

            師:你們唱得很動聽,那我們集體來表演這首古詩,給后面的客人老師演一演,跟著音樂可以加上好看的動作哦。

            附:《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古詩《憫農》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2

            活動目標:

            1、在反復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學習用齊唱、輪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憫農》情景劇

            3、節奏卡農游戲經驗

            4、會念古詩《憫農》,了解古詩大意

            活動過程:

            一、進場

            師:(出示郊外風景圖片)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書包,我們出發了!

           。ń處煆椬喔枨,師幼作郊游狀)

            二、復習古詩《憫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看,這是誰?他在做什么?(農民伯伯在種糧食)

            師:這么大的太陽,農民伯伯還在地里干活。糧食真的來之不易。有一首古詩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你們知道古詩的名字叫什么嗎?(憫農)。你們會念嗎?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啟發幼兒有節奏地念,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三、節奏卡農游戲《憫農》

            師:現在農民伯伯兩小塊地,要我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先種,第二組后種,你們行嗎?

            師:現在有一個問題了,我們是一起出來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組先種肯定會先種完,想個什么樣的辦法等等第二組,一起完成任務再回家?

           。▎l幼兒說出同時結束規則)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師:有一群樂于助人的小朋友,他們也在幫助農民伯伯種地,我們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學唱歌曲

            師:剛才這群樂于助人的小朋友種地的時候,唱的什么歌。吭趺闯陌。空l來學學看.

           。ㄓ變赫f出一句,教師重復唱出,配鋼琴伴奏)

            六、齊唱歌曲

            師:(出示農民鋤禾圖片)農民伯伯種地這么辛苦,我們也去幫幫他。

            (啟發幼兒唱出強弱規律:鋤地要用力)

            七、輪唱歌曲

            師:(模仿農民)謝謝你們幫我的忙?墒窃诹硗庖粋地方,我還有兩小塊地要種,你們愿意繼續幫助我嗎?

            (啟發幼兒輪唱歌曲,嘗試同時結束)

            八、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背上小書包,回家落!

            (鋼琴伴奏)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3

            一、啟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閑、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一顆星的顆。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稇戅r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蛩暮V畠戎溉珖蛉澜。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字的最后一筆是點。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 夫()粒()一棵()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4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錄音,米飯,場地布置(雜草地)。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角色扮演并提出問題。

            提問: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嗎?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呢?

            2.看圖片,理解古詩大意。

           。1)師: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的時候,我扛著鋤頭去種地。(出示教師角色表演時的種地圖片)

            你種過地嗎?和我一起去怎么樣?今天你們可要幫我的忙,把地里的雜草拔光,要仔細地一個挨一個地拔,千萬別漏掉哦。(幼兒體驗拔草,體會農民鋤地的辛苦)

            提問: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結:拔了這么一點就累了,每天我不僅要拔這么多草,而且還要種糧食,你說我累嗎?我辛苦嗎?

           。2)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出示第二張圖片)

            太陽照到身上什么感覺?熱了會怎么樣呢? (流汗)

           。ǔ鍪镜谌龔垐D片)

            小結:我看到糧食變成餐桌上的美食時,就更高興了。

           。ǔ鍪镜谒膹垐D片)

            提問:可有時候我還是會生氣,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ǔ鍪镜谖鍙垐D片)

            提問:為什么我會生氣呢?

            3.看動畫,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古詩。

           。1)聽古詩,說詩名。

            提問:誰聽到了古詩的.名字,是什么?

            (2)看動畫,欣賞古詩。

           。3)觀看動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提問:大米和所有的糧食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吃飯時,應該怎么做呢?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5

            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幼兒不知道糧食是從哪里來的,更有一些幼兒不愛惜糧食,用餐時飯粒經常掉得滿地都是,為了讓幼兒知道:每天吃得飯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懂得糧食來之不易,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使幼兒萌發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并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匯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42號、古詩、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活動方法:

            直觀教學法、提問講解法、游戲法。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引出主題。

            1、大饅頭是從哪里來的?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

            附:

            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饅頭哪里來?白白面粉做出來。

            白白面粉哪里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出示掛圖,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誰知道我們碗里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里松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里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匯"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干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么辛苦,我們應該怎么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游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6

            【活動目標】

            1、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古詩。

            2、嘗試用配樂誦讀、歌唱等方式學習古詩,激發吟唱古詩的樂趣。

            3、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你們今天早飯都吃些啥呀?

            師:那你們知道你們早上吃的饅頭、粥都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呢?(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提問,直至幼兒答不出)

            師:告訴你們吧,它們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瞧!農民伯伯來了。

            2、(出示農民鋤地的圖片):農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師:古時候有一個小朋友叫李紳,他看到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就寫下了一首古詩,名字叫《憫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學習古詩,初步理解詩意。

            1、(出示視頻)完整欣賞古詩一遍。

            2、師:這首古詩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師:那這首古詩講的是什么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逐句講解并學念古詩。

            (出示Ppt2):圖上有誰?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掛在天空中紅紅的`是什么呀?那

            你們知道什么時候的太陽最紅最熱?

            老師小結:中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著大地,農民伯伯還在田里鋤草松土。

            齊念第一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除草的動作。

            (出示Ppt3):你們看農民伯伯的臉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師小結:太陽火辣辣的照著,一會兒工夫農民伯伯的臉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農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齊念第二句詩句,并學做農民伯伯擦汗的動作。

            (出示Ppt4):這是什么?誰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齊念第三、四句詩句,并學每天吃飯的動作和牢記在心的動作。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誦兩遍)

            5、師:小朋友念得真不錯,如果配上音樂來念一念會怎么樣呢。(配樂朗誦兩遍)

            6、師: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個個小詩人了。下面我們再把剛才的動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動作配樂朗誦兩遍)

            7、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朗誦非常好,我們請他們上來表演,(個別幼兒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歡我》的曲調學習用歌唱古詩,萌發喜歡古詩的情感。

            1、師:老師還把這首好聽的古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老師示范唱)

            2、幼兒學習歌唱《憫農》。

            四、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師:小朋友,我們學了這首古詩后,知道每天吃的飯是從哪里來的?農民伯伯這么辛苦的勞動,那我們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應該怎么做呢?

            (出示圖片):小朋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為什么?

            五、結束。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把今天學的這首古詩念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聽。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學習古詩《憫農》

            活動準備:

            米飯、饅頭、花卷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后,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 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3、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憫農》

            三、 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泥塑區

            在泥塑區投放采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約糧食

            制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干凈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么?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9

            【教學設想】

            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會背誦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里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ú”,左中右結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民除草、松土)。

            農民為什么要為禾苗除草、松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容。

           。1)看圖。農民伯伯是在什么時候鋤禾的.?你從哪里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ㄖ形纾胰债旑^照。農民伯伯卻在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里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干舌燥,汗水不斷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滴到土里)

           。3)農民種糧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里的飯是從哪里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粒”“皆”“辛苦”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復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農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么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 篇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通過誦讀,使學生感受農民勞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

            3、滲透愛惜糧食的思想教育。

            4、積累古詩,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

            教學重點:

            培養讀詩興趣,感受農民勞動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感受詩的節奏美,韻律美,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有個小朋友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陳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應該浪費糧食)

            2、師出示“辛苦”,教讀。

            3、你們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么?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并貼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

           。^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的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

           。◣煂懀鷷。)

            全班齊讀課題。

            理解:

            憫:同情,憐憫

            三、學習生字:

            1、聽范讀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

            2、小朋友們也想自己來讀一讀這首詩吧,好,自由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把它圈起來,想辦法解決。

            3、指名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會學習!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這首詩里,你們有不認識的字嗎?指名問,指名答。

            原來遇到了不懂的字還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媽媽?

            4、老師把古詩里的生字寶寶都請到了幻燈片上,請看(出示幻燈),用上你喜歡的學習方法,先自由讀讀生字,看誰讀得最認真?(誰,農,午,辛,苦)午和牛的區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誰讀好拼音指名讀生字。

            5、小老師們教得真好!請你們同桌之間也互相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齊讀。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

           。ǔ鍪驹~語:憫農、日當午、誰知、汗滴、粒粒、辛苦)

            7、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里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8、齊讀古詩。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學了生字,讀了古詩,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這首古詩,回答下列問題:

            a農民伯伯在干什么?這是什么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鋤禾:用鋤頭鋤禾苗周圍的土

            農民中午的時候正在田地里為禾苗除草

            b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么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指導方法:先通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c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么辛苦!我們碗里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這句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誰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師范讀全詩。聽了老師讀古詩,你們發現了什么?

            原來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幻燈出示《憫農》的朗讀節奏)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讀,齊讀。

            4、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拓展延伸:

            1、同學們,你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勞動的辛苦。那么當你面對農民辛苦勞動的成果——糧食時,你想對大家,對自己說些什么呢?(糧食來之不易,同學們愛惜糧食)

            2、詩人李紳還寫了另外一首《憫農》(春種一粒粟),讓我們來讀讀吧!(幻燈出示)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 ù)谷子;栗粟。

            3、猶:還。

            4: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譯文

            春天,農民把一粒粒谷子種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糧食。

            雖然全國各地的土地都被農民耕種,但農民還是因為糧食全被佞官奪去而餓死。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3、通過學習古詩,我們知道了農民勞動的辛苦。

            4、課前老師布置你們收集了自己喜歡的古詩,你能背一背嗎?指名背古詩。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并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我在設計時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了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并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并樂于去解決。

            2、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通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致

          【中班閱讀活動:古詩《憫農》】相關文章:

          古詩《憫農》及解釋10-15

          憫農古詩詞鑒賞08-06

          憫農古詩詞考點解析08-15

          古詩《憫農》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08-17

          憫農二首古詩詞鑒賞09-07

          憫農古詩二首譯文、賞析06-18

          憫農詩詞鑒賞10-29

          楊萬里的詩憫農07-29

          楊萬里的詩憫農原文08-21

          讀古詩《憫農》有感(精選22篇)10-21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色婷婷六月在线图片 |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综合一区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亚洲男女性爱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