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01 11:25:1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要投稿

          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全詩寓離情于寫景,用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教師在教學中力圖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說了什么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么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 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么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范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 老朋友。

            師:要去哪里?

            生:揚州

            師:什么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里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為什么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么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后,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為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為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后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么?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么?)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嘆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為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著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 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里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說什么?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三、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闊大深遠的意境。這是唐代時期非常盛行的送別詩中的佳作,讀來很有韻味。《新課標》對三、四年級詩詞教學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古代詩詞語言精美,生動,本節課我用音樂、媒體教學等手段,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研自得、入境悟情,從而領悟詩意,體驗詩情。用精心準備的導語和切合詩意的古曲音樂,烘托出一個濃濃的讀書氛圍,放開學生的手腳,放飛學生的思維。而板書立求簡潔、明了。

            我遵循農村小學生學習古詩的原則。在導入理解課題后逐步采取讀正確、讀出正確的節奏,再讀出詩歌的韻味。在導入環節,我曾經找了很多個支點,有學生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贈汪倫》、李白的《贈孟浩然》,還有就是這首崔的《黃鶴樓》。《贈汪倫》學生太熟,《贈孟浩然》不適合放在這里,所以就選擇了這首《黃鶴樓》導入,因為黃鶴樓正式因為崔的這首詩而聞名的。據說李白到了黃鶴樓這個地方剛想在上面題詩,卻發現上面已經有崔寫的《黃鶴樓》,李白看后不敢下筆。世人驚嘆這世上還有李白不敢下筆的地方。文獻同時還記載,李白當時沒有寫詩就離開了黃鶴樓,后來作了《登金陵鳳凰臺》勢與崔的《黃鶴樓》一較高下。

            導入之后由于詩題較長,所以除了讀正確之外還要讀出節奏。而對于詩文,先做到正確、再讀出節奏,而重點是要讀出韻味。如何進入到詩的情境中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再讀出詩中情。我想這也是這節課做得最不夠的地方。學生都知道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依依惜別”“戀戀不舍”學生能夠說出我們老師要的和考試要的標準答案,可是這種情卻進入不了學生的內心。也就是說學生不是有感而發的。在試教的過程中,我曾經把學生當做“零”起點去教,結果發現沒有一點突破。

            有人說:詩歌是無聲的音樂。因此在課堂中要讓學生享受古詩的韻律美,畫面美以及整體美,以達到情感熏陶的目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龍》。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要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要使學生披文以入情,教師就必須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披文入境,進而入情。在 “悟詩情”教學環節時抓住兩個主要意境點“煙花三月”和“故人西辭”,學生的情感體驗被調動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課堂上流淌的是詩意的語言,涌動的是真實的情感,碰撞的是思維的火花。但是這里比較遺憾的是我的操作太快,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品味的時間。

            本節課我還重在積累。拓展學習送別詩,默寫或抄寫本節課要學習的這首古詩。這樣的教學,不僅增加誦讀積累的數量,也是一種初步的對比學習,激發并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

            我在反思的時候我突然間想起了白居易的送別詩《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最后的“別時茫茫江浸月”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唯見長江天際流”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孤帆遠去,詩人李白只見長江的水在天邊流淌著,而同樣的,是分別時刻,詩人白居易望著茫茫江面上的一輪明月,悲從中來。后來我在課堂上補充講《琵琶行》時,效果很好,孩子們特別入情入境。我覺得在執教《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是不是可以與這首《琵琶行》聯系,相互映襯呢?

            當時決定上這首詩的時候,很多同事問我為什么要教詩,詩并不好教。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不會教詩歌,所以想把握這個機會來好好地學習。


          【四年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09-0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0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2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2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1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設計10-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5-2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6-1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參考11-0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精品設計08-14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中字幕波波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的三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