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注釋

          時間:2024-08-29 23:27:49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注釋

          浣溪沙原文、注釋1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原文

            作者: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夫出身。

            注釋

            ①:此詞作于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自請外放,任徐州知州時。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并肩而耕。

            ④潑——潑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⑤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農夫中的一員。

          浣溪沙原文、注釋2

            浣溪沙·麻葉層層苘葉光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注釋

            ①.絡絲娘:繅絲女。

            ②.垂白:須發將白的老翁。杖藜:拄拐杖。

            ③.捋青:摘取將熟的麥子。搗麨:將麥子炒干后搗成粉末。軟饑腸:充饑。

            賞析/鑒賞

            這首詞以淺顯生動的語言,逼真地摹寫了農村夏景,而且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繪,詞盡其妙,非常具有特色。這首詞描寫的'是徐州城東鄉村夏日的風光。因而,它寫苘麻等農作物,寫蠶婦、老叟等農家人,寫煮繭繅絲、捋取新麥等農家事,無不扣住了彼時彼地的特點。詞中雖未用“夏”字直接點明時令,卻借助寫苘麻、收麥等間接交代時值夏日。試想,倘若不在夏季,那須發將白的老叟會摘取新麥嗎?倘若不在白日,而在黑夜,那“麻葉層層苘葉光”,那老叟扶著拐杖“抬醉眼”的神態,能顯得如此清晰嗎?

            這首詞不僅惟妙惟肖地摹寫農村夏景,而且以巧筆寫人。描寫其音容笑貌,勾勒其勞作情景,或反映其生活境遇,或刻畫其心理狀態。蘇詞寫人一目了然。上片以一特寫鏡頭寫蠶婦,下片也以一特寫鏡頭寫老叟。寫蠶婦,僅“隔籬”一句,便使蠶婦煮繭繅絲時嬌語談笑的情態躍然紙上。寫老叟,既傳神地刻畫了其老態龍鐘、醉眼朦朧的肖像:“垂白杖藜抬醉眼”,也逼真地描寫了他貧困的生活境遇及其盼望秋熟的心境:“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這首詞以視覺、聽覺、嗅覺等方面的感受來描繪鄉村夏景。蘇詞上片的“麻葉”句,訴諸視覺;“誰家”句,訴諸嗅覺;“隔籬”句,訴諸聽覺。下片3句也訴諸視覺、聽覺等。這樣,便使詞中蠶婦、老叟等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浮雕感;使苘麻等景物及村民勞作、生活的情景歷歷在目,逼真可感。

          浣溪沙原文、注釋3

            閑理絲簧聽好音。

            西樓剪燭夜深深。

            半嗔半喜此時心。

            暖語溫存無恙語,韻開香靨笑吟吟。

            別來煩惱到如今。

            注釋

            【笑吟吟】微笑貌。宋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詞:“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元周文質《青杏子·元宵》曲:“堪描畫,笑吟吟重把金釵插。”《水滸傳》第二四回:“那怒氣直鉆過爪洼國去了,變作笑吟吟的臉兒。”魯迅《吶喊·白光》:“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動彈起來,而且笑吟吟的顯出笑影。”

          浣溪沙原文、注釋4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作者: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注釋

            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③夕陽: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⑤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⑥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⑦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⑨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么時候才又轉回這里?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很眼熟,像舊時的相識。

            在彌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

            《浣溪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整首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整首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了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詞的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浣溪沙》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晏殊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真宗死后,命章獻明肅太后權掌國事,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單獨見太后奏事,一時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簾聽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見,議遂定,這一建議,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建議仁宗罷監軍,不要以陣圖授諸將,使得諸將對敵時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他還建議整頓財賦制度。這些建議均被仁宗采納,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終于使元昊俯首聽命。

            晏殊為人剛簡威猛,待人以誠,雖處富貴,但生活相當簡樸,并且樂于獎掖人才,當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又能識富弼于寒素之中,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晏殊執政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受重用,臺閣也多一時之賢,做了許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史學家艷稱的“慶歷新政”,實際上是由晏殊總領其事的。晏殊被罷相,范、韓、富等被貶,“慶歷新政”遂宣告失敗。任地方官時,他曾大辦學校,培養人才,歐陽修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并非虛譽。

            文學成就

            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

            《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

            《東都事略》說他有文集240卷,《中興書目》作94卷,《文獻通考》載《臨川集》30卷,皆不傳。傳者惟《珠玉詞》3卷。汲古閣并為1卷,為《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計詞131首。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如其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纖佻,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

          浣溪沙原文、注釋5

            花向今朝粉面勻,

            柳因何事翠眉顰?

            東風吹雨細于塵。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懷樹更懷人。

            閑愁閑恨一番新

            【注釋】

            ①作于慶元六年(1200),時稼軒仍罷居鉛山瓢泉。偕:同,和。杜叔高:稼軒友人,叔高曾于淳熙十六年(1189)一訪辛于帶湖,此二訪辛于瓢泉。據稼軒《瀑布》詩自注,正是慶元六年。 此春日小唱。上片描繪自然春色,詞清句麗,有情多姿,別見風韻。下片因景抒懷。既棄政歸田,樂于山水,理當超世絕塵,無奈時念故人知音,遂平添出一番新愁新恨。命筆新巧,不落窠臼。“自笑”兩句流水對兼句中對,下片三句各以兩字重疊,讀來流利清暢,別具音韻之美。

            ②“花向”兩句:以美人粉面、翠眉喻春花春柳之美。顰(pín頻):皺眉。

            ③好山如好色:化用孔子語:“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論語·子罕篇》)并脫胎于蘇軾《自徑山回和呂察推》詩:“多君貴公子,愛山如愛色。”

            ④懷樹懷人:朱熹注《詩經·召南·甘棠》云:“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謂因懷人而愛樹。辛詞則說由懷樹而懷人。

          【浣溪沙原文、注釋】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注釋及賞析11-14

          《浣溪沙·初夏》原文及注釋06-14

          《攤破浣溪沙》原文、注釋、賞析02-27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5-15

          浣溪沙原文、注釋及古詩賞析(精選23篇)07-12

          秦觀《浣溪沙》宋詞賞析以及原文注釋翻譯07-19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的原文及注釋04-28

          浣溪沙原文07-28

          浣溪沙原文06-05

          《浣溪沙》原文01-30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AV永久免费 | 日韩五月天AV电影在线 |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