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蘭亭集序》的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15 14:25:18 蘭亭集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課文《蘭亭集序》的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課文《蘭亭集序》的語文教案

            1.了解作者生平及文學地位;

            2.流暢地翻譯全文,并能背誦;

            3.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主旨;

            4.指導學生探索生活的意義及生命的價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蘭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讀注釋(1)。教師補充:魏晉,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書圣的美稱。他不僅長書法,也長詩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風格瀟灑放脫。書法作品《蘭》最為有名,它被后世評論者譽為行書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樣的面貌呢請看插圖。古人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我們從這精美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古雅與優美。只可惜,我們看到的只是臨摹本,其真跡已經失傳。據說被李世民帶到地下了。王羲之的詩文以《蘭》最出色。從注釋我們已經知道,它是詩歌集子的序。《蘭亭集》的內容又是什么呢請看93頁的補白。集子中的詩文藝術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卻膾炙人口,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它吧。

            三、課文誦讀

            配樂朗讀(教師范讀)。讀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注意文章語氣、節奏、字音。最后學生齊讀。

            四、疏通字詞

            1.重要詞語;2.練習三,并補充:所以(所以游目騁懷,所以興懷)、一(俯仰一世,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其情一也);3、成語及常用語

            五、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力求背誦;2.練習一;3.如何評價作者的生死觀?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二、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了解序的體裁特點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2.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

            由樂而生痛,由痛而生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3. 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

            第一部分:點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抒發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課文分析

            1.逐句請學生試講,教師訂正、補充。

            2. 重點語句賞析

            (1)作者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情有何關系?

            文章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映,鮮花吐艷,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照。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樂也句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從字面上看來,樂的具體內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環境幽雅,三是氣候宜人;但更深層次的樂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對大自然的一種領悟,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兩忘達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豈不痛哉是緣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極寫宴集之樂后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于心,但隨著時境的變化,心境也隨之而發生變化,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痛由此而生。

            (4)全文在亦樂亦痛之中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本文由樂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領,然后寫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卻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余,產生傷感,悲隨之而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未來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錄其所述并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覽者的感慨與共鳴,能夠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

            3.本文的語言特色:

            東晉文壇盛行駢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為主,駢散結合,樸素自然而又錯落有致。

            五、小結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著的努力。

          【課文《蘭亭集序》的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課文《蘭亭集序》教案09-06

          《蘭亭集序》課文08-08

          《蘭亭集序》課文11-25

          高中語文課文蘭亭集序原文09-04

          課文《蘭亭集序》教案設計范文09-13

          《蘭亭集序》課文(優選)01-23

          蘭亭集序課文朗讀09-07

          蘭亭集序課文翻譯09-06

          高中課文蘭亭集序原文08-02

          《蘭亭集序》課文背景知識09-17

          国产精品好爽好紧好大_亚洲男人综合久久综合_欧美福利电影a在线播放www_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无码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 精品久久久久久97 | 中国性色在线视频 | 日本久久久久中文视频字幕 |